第二十四章 识佳人
大舌头1232019-02-28 18:073,329

  凡是听说过万棠书院的人,都知道它隶属于晓云阁,是大梁朝最大的书院。除了太学府,万棠书院每年都会为大梁朝廷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当朝右相慕青和,一品军侯姜渊,礼部侍郎沈暮景都曾经在万棠书院求教过。

  朝中各派势利盘根错节,都对万棠书院虎视眈眈。却又不敢轻举妄动,这其中的原因便是神秘的晓云阁。

  所有人相信,万棠书院经历几代朝廷的变更仍能屹立不倒,在各党派间应付自如,深受每任皇帝的重视,可见其这背后的晓云阁实力之强大。

  但是,人们对晓云阁却知之甚少,虽然知道他坐落在曾崖山,但是山上只有几户破落人家,从来没有人找到过。连万棠书院上了年纪的院士都只闻其名,不见其实。

  然嘉清十一年,一桩惊动全城的命案,让人们对晓云阁更加好奇。曾崖山附近庄家村一百多人口一夜之间被屠,血流成河,现场找到一个奄奄一息的人在说下“晓云阁”三个字后也一命呜呼。

  几月后,地方府门因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也只能在结书上用丹砂写下一个大大的“悬”,上递刑部,复查无果,成为一桩悬案。

  一时之间,满城风雨,纷纷猜测,晓云阁实乃一暗杀组织,弄得人心惶惶,这三个字成为人们心中的禁忌。

  嘉清十二年,初春,乍暖还寒,大梁朝帝都邺城地处阴寒之地,城里的百姓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抽出一些时间,三五成群地结伴去迎春楼喝茶,听里边的说书人讲故事。

  这迎春楼的茶,自然和那些平常茶馆的茶不一样,听说是驼队从遥远的琉璃国运来,便是这泡茶的水,也是天山上的冰泉,无需加热,这两者一混合,却是出乎意料地暖和身体,要是喝上一口,茶香靡靡,能在口中停留一日之久。

  大致是因为每年运回来的茶叶只有这么几袋,迎春楼便有一个规矩,只在每年农历正月到二月这期间开门迎客,其余时间闭门谢客。

  这日晌午,没意外的迎春楼已经是座无虚席,这茶楼有三层,回环型结构,这最中心的位置便是说书的地方。

  只见那位老先生抚了抚已经变白的胡子,闭目缓缓道来,似乎在诉说自己的故事,需要回想一般,等说完才张开眼,入眼的是一双淡泊的神情,他收起折扇微微一点头,台上台下全是热烈的掌声。

  刚才老先生说的正是大梁开国丞相,慕宋致仅凭三寸之舌便退敌军于五百里。

  “这慕宋致力退敌军之后,却不想一个更大的危险和阴谋正在靠近,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老先生一个挥手,评扇便收拢于宽大的袖笼间。

  老先生刚走下评台,一个清冽的声音响起,原本热闹纷杂的声音顿时消散。

  “先生请留步。”

  人们循着声望去,两位身穿青色衣衫的少年站在回廊的楼梯处。少年大抵十六岁的模样,皆是眉清目秀。其中一位,手执扇,腰间配了一块上等黄腾白玉,眼神清朗,闪烁着骄傲。眉宇间透着天下尽在我手的不可一世和自傲。

  相比在他身边的少年,虽然也是美少年,只是眉如弯月,眼若明星,顾盼之间更多的是柔情,显得阴柔了些,笑容明朗,勾唇之际,似乎早已将智谋了然于心。

  老先生早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个人的存在,虽然周围都是黑压压的人,但是这两人身上散发出的清明的气质很快便能和周围的庸俗之辈分开来。

  “不知两位小公子何事?”老先生抚了抚胡子,满是戒备。

  这二人一看就是不简单的身份,谓善者不来。

  执扇少年一笑,自是听出了老先生的戒备之意,示意一旁的少年,一步步走下台阶,手中纸扇旋转把玩,又一个瞬间放入了系在腰间的玉带中,动作间便来到了老先生的面前。

  一阵幽香扑鼻而来,淡雅中透着一丝竹香,香味从鼻腔而入,顺达至全身,舒畅不已。

  只见这位少年抬手作揖,一脸恭敬:“久仰顾老先生大名,晚辈万棠书院慕容。”

  慕容身后的少年,也俯首作揖:“晚辈万棠书院青禾。”

  说书先生心想,这两位少年,果真是不一般。

  恐怕这大梁朝,姓慕的,便只有丞相府。

  官家的人,他从来不愿见。

  老先生眉目微皱,却是祥和:“公子怕是认错人了,老朽姓范,就此告辞。”说罢,整了整衣袖,便要离去。

  慕容倒是不急,负手而立,目送着老先生的匆匆离开。原本等着看热闹的人们,纷纷散场,又开始谈天说地。

  青禾双手环抱,得意起来,“师兄输了!今晚带我去醉乡苑,你可不要食言。”她着青衫而立,束发飘带,腰间的一块赤炎白玉,乃是如今世上唯一一块美玉。

  慕容侧身而望,手里不知什么时候执了扇柄,一个抬手便敲了青禾的脑袋,动作迅速敏捷,一气呵成。

  “一个姑娘家,还要去喝花酒,被先生知道了,受罚了可不赖我。”

  虽是控制了力气,然青禾还是吟痛一声,满脸的无辜。在众多师兄弟中,她青禾最不怕的便是眼前这个六师兄,慕容。大抵是年龄相近的缘故,平时玩闹放得开,更别说遵守礼道。

  “师兄没完成先生交代的任务,怕也是要受罚,落败而回,罪责可并不比我轻。”瞟眼看到桌旁青瓷盘上的花生粒,顺手抓了几粒,含在口中,嚼了几口,忽的口中发涩,又连连呸口吐出,小声责道,“这是什么吃食!偌大的茶楼,竟还不如曾崖山上的花生!”

  说话间,大街一下子翻腾起来,人声鼎沸,混杂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有被淹没的阵阵清明笛声。

  笛音清脆,婉转绕梁,明明是欢快的调子,却愣是传出了幽怨之情。

  爆竹声停,渺渺笛声淡化了人们的高声呼喊。

  她乘坐在轿撵上,沙色的薄幔将她拢在一方天地中,无人能够见其真容。只能透过薄幔,依稀瞧见佳人的轮廓,轻姿曼妙,即使是扑鼻而来的劣质香粉味道,也被那悠扬的笛声瞬间净化,犹如在烟水红尘之中,她轻纱蒙面,浮水走来。

  笛声骤停。随轿撵而行的随从停在了迎春楼前的大道上。茶楼里的人涌上了楼台,想要争个好位置看热闹。

  笛音依旧环在慕容的脑海中,勾唇俏笑,睁开眼,已经是站在楼台边上。究竟是怎样的妙人竟会奏出失传已久的《金陵佳曲》 。

  慕容饶有兴趣,倚在廊柱上,又眯眼看着从薄幔中轻步出来的女子。

  她身着大红色鲜衣,阳光折射在她头上的金钗,远远望去,迷晃了人的眼睛。精致白皙的脸庞,似真似幻。一双灵动的眼,顾盼生情。

  轿撵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慕容目送着队伍离去,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廊柱,心中盘算着什么。忽然,唇角一勾,轻笑出了声。

  “这世间,唯美人和酒不可辜负。”慕容闭目,伸了个懒腰,腰间的黄腾白玉在日光下莹莹生辉,冬日寒风徐徐,浸着靡靡茶香,微微拂起他颊边的发丝,唇角微扬,明净夺目。透彻清冽的嗓音,如清泉而上。

  迎春楼阁,邺城公子,一笑倾城。此后很多年,人们依稀记得那个邺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青禾闻声,看看远去的轿撵,又看身旁的慕容,心中便有答案。

  若论既有美酒,又有美人的去处,醉乡苑便是最好的选择。

  醉乡苑是邺城中最高的阁楼,阁中富丽堂皇,倒不像是青楼的模样,更像是一座宫殿。

  这醉乡苑幕后的主人便是京城首富王崇韵。传闻王崇韵年少时期仕途坎坷,三次落榜,又忽然家道中落,父母病丧,只好变卖家中地契,转而行商,后机缘巧合之下,跟着驼队出走塞外北境。

  直到朝廷派出精锐部队灭掉北境尺月国,才回到邺城。五年的时间,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只知道,当初落魄的穷书生,如今已是掌握大梁朝经济命脉,何等的风光荣耀。琅琊王家成为大梁财富的象征。

  这醉乡苑却只是琅琊王家财富的冰山一角。

  温柔乡,销金窟,家财万贯为红颜。

  醉乡苑顶阁,鲜衣女子衣衫微乱端坐在镜桌前,披散着微湿的头发,一动不动,连金钗掉在地上都毫无发觉。铜镜中映射着女人绝美的面庞,目光凝滞,透着冷。

  红帐暖烛,炉内的檀香已经燃尽,湿热的空气中夹杂残香。

  她赤着脚,原本如玉的皮肤处处青紫。脸上随处可见的脂红,毫无章法。

  手背也是青筋暴起,红痕清晰可见,可即便如此,她仍是紧紧握着一管精致的玉笛,仿佛抓住了这最后的一根稻草。

  “姑娘,你何必为难自己呢?”小环推门而入,看到眼前混乱的一切,心中一怵,“王大人也是为了您好。”

  等走近临沭,这才看清她身上的伤痕,不觉眼眶一热,喉头一酸,原本强忍的心酸,在这一刻终于抵挡不住,“姑娘,他们,他们怎么能这么对待你。”

  “官妓罢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她扯出一个笑容,又嗤了一声,手指紧紧扣着玉笛,指尖已经泛白,那双手却微微地颤抖不止。

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 寸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盛世红妆:我家丞相是女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