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谢绝封官 朝堂哗然
断梦2019-03-05 20:413,822

  在返京的路上,李广和公孙贺完全被罗鑫的自制牛肉干和羊肉干折服,每天吵着让罗鑫回到长安,一定要多做一些。司马文凯作为罗鑫的大哥,自然也少不了好处,不过他更多的还是喜欢压缩干粮。

  大军踏着风雪,昼行夜息,整整行军二十三天才抵达长安。因为汉高祖刘邦立下祖训,所有军队一律不得入城,公孙贺便在城外向众人告辞,入城进宫回复皇命,不过临走时,也不忘清扫了罗鑫和李广手中剩余不多的肉干。

  李广也是无奈,毕竟公孙贺是皇帝身边近臣,对于肉干虽有不舍,但是为了前途也只能双手笑脸奉上。再说了罗鑫还在,大不了在营中让他再多做一些。

  公孙贺进城之后,李广传令,军队在秦岭山下安营扎寨,等待皇帝召见。

  到了长安境内,长安城周围的建筑和风景完全颠覆了罗鑫在西安五年的记忆。高耸的城墙上旌旗随风飘舞,十步一兵的城墙上,整齐威武的气势彰显大汉军威之壮。

  大军又行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秦岭山下。此时的秦岭山脉,一片银装素裹。放眼望去,好似一条延绵万里的白色巨龙。此等恢宏之势,岂是后世在高楼大厦围裹之下的秦岭可比,难怪秦岭山脉,自古便是帝王看重之龙脉所在。

  大军安下营寨,司马文凯终于脱下了身上厚重冰冷的皮铠,换上了自己的常服,便带着罗鑫准备进城好好吃喝一番。但是被守在营前的李广拦下,原因便是公孙贺临走前的嘱咐,罗鑫今日不可离营,直至陛下召见。

  两人虽然有些不悦,但是毕竟有公孙贺的嘱咐在前,便只能让军需官张暮多做了一些牛肉干和羊肉干,也算是回家之后,犒劳众将士的。

  夜里,百里军营火光映照跳跃,士兵们和众将军全部卸下身上三年不解的铠甲军装,一个个身着各自常服,在篝火前围城一个大圈,一边大声吟唱着楚辞,一边手舞足蹈。军营中的气氛再次回到了突袭成功的庆功宴上,但是此刻更多的是将士们对家的思念。

  这天夜里,罗鑫大醉。李广随军带的最后两坛五十年珍藏老酒,在罗鑫和司马文凯以及孙小郎的诓骗下,最终也没有逃过被彻底消灭的命运。两坛喝过,罗鑫正是兴头,又抢过了一群兵卒的三坛稠酒,拉着已经东倒西歪的李广和司马文凯继续战斗,而孙小郎早已经躺在一名兵卒的怀中流着泪睡了过去。

  清晨,罗鑫酒意未醒,便被司马文凯揪着耳朵从被窝里拎了出来。他揉着稀松的睡眼,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又回味了一下昨夜的酒香,这才傻呵呵地望着一脸无奈的司马文凯。

  “大哥,昨晚的那两坛是好酒,那才是酒嘛!”他说着从床上爬起,穿好衣服,蹬上在火盆边烤了一晚上,暖烘烘的靴子,便又坐回床上,作势准备躺下。

  司马文凯急忙又将他拉起,瞪着如同怒目金刚一样的眼睛喝道:“兔崽子,陛下传召让你和李将军入宫,还睡,再睡脑袋就没了!”

  罗鑫刚准备囫囵两句接着睡,但是最后一句话从自己大哥口中说出,他的酒意立刻消减了大半。最为后世的自己,对于古代帝王喜欢动辄就斩头的习惯还是很清楚的,想来自己的结义大哥也不会拿这种事诓骗自己。

  他胡乱用冰凉刺骨的冷水洗了洗脸,便跟着司马文凯去了中军大帐。一掀帐帘,只见公孙贺同李广两人已经手握牛肉干,边嚼边说着什么趣事。李广的眼角,褶子都快夹死苍蝇了,谁知道这位公孙太仆给李广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呢?

  他进帐向两人施了一礼,公孙贺此次并么有宣诏,只是又揣了一些肉干,催促着罗鑫和李广驱马直接赶去了长安。据公孙贺转述,皇帝此时早朝也应该结束,和所有文武百官正等待着罗鑫这位奇才入朝。

  一进长安城,繁华景象完全超出了罗鑫的想象。道路两边的叫卖吆喝,悠闲自得的百姓,完全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去西安鼓楼回民街的情景,此时出了来往人群的装束有些寒酸之外,热闹繁华程度远远胜于后世。

  公孙贺带领着两人到了朱雀门,向两名宫卫出示了自己的腰牌之后,冲着身后两人一挥手,随着马鞭抽打在马臀上的声音,径直穿过阴暗的城门洞。李广紧跟在后,而罗鑫虽然也跟了上去,但是心中却泛起嘀咕。

  在自己的记忆中,朱雀门可是进入皇宫的大门,怎么公孙贺就凭借一块腰牌就能带着李广和自己骑马进入。不过行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他的疑问便有了一个答案。

  在一座写着‘未央宫’三个篆字具匾的宫殿台阶下,一名身穿黑色袍服,头戴黑色巧士冠的中年男人,正佝偻着腰背,双手背在身后焦急地来来回回踱着碎步。

  闻听远处传来马蹄声,他立刻挺直腰背,眺目远望来人。一见领头的是公孙贺,急忙快步上前,接过公孙贺的缰绳道:“公孙太仆,您这也太慢了,陛下都等急了。”

  他说着又向身后跳下马背的李广施了一礼,看来李广虽然身为武将,官职不高,但是在朝中显然声望不凡。

  公孙贺向他施了一礼,转身拉过罗鑫道:“这位就是陛下召见的罗鑫,这位是黄门侍郎焦玉。”

  “别说了,三位赶快进殿面圣吧!”焦玉焦急地甩着手,另一手招来了两名宫卫,将缰绳交给了他。

  到了未央宫殿门前,罗鑫终于知道,古人做官还真是不易。仅仅一个台阶就跑的自己上气不接下气,连征战沙场多年的李广也累出了一头白毛汗。公孙贺让两人在殿外候宣,自己进殿向陛下禀报。

  罗鑫此时环顾着朱漆门栏的未央宫殿,虽然看似和后世的修复建筑相似,但是却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殿顶上的金色玉瓦完全被白雪覆盖,看不清颜色,但是巨大的柱梁,飞檐之上铜铃随着西北风‘叮当’作响。

  就在罗鑫出神之际,只听殿中传来一声尖细响亮,尾音拉长的声音喊道:“传李广、罗鑫进殿面圣。”

  李广深吸了一口气,转头见自己的宝贝干儿子还在东瞅西瞧,急忙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低声骂着将他带进了大殿。

  进殿之后,原本死寂一般的朝堂上顿时嘘声一片。罗鑫好奇地跟在李广身后,左右打量着站在两边的大臣,心中不免泛起嘀咕。

  大臣口中所说,全是地方语言,作为说惯普通话的自己,一时间根本听不出他们的意思。除了几名应该是长安本地官员的老头,他们说的倒是听懂了几句。看来自己一身现代样式的古装,加上自己不足两寸的头发引起了这群老学究的不满了。

  “微臣李广,携罗鑫拜见吾皇万岁。”李广一声洪亮的声音将罗鑫翱翔的思绪拉了回来。

  他急忙学着李广的样子,急忙跟在李广屁股背后拜了了下去,但是一时间李广口中所说的什么万岁,完全不像电影电视剧中的那样,好像短了不少。

  “草民罗鑫大胆!”突然靠左边大臣中,站在首位的一位中年那人迈出一步,一脸怒气地指着罗鑫。

  罗鑫抬眼望了一眼,身穿黑色对襟袍,头戴黑丝进贤冠,一副盛气凌人的气势。他也懒得搭理,然后抬头向着端坐在殿堂之上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看去。

  年纪十七八岁,一双丹凤眼,卧蚕眉,只是一个蒜头鼻彻底毁却了汉武帝在罗鑫心中俊美之容的概念。但是他一身英气却是足以令世人臣服,眼神锐利,好像万事在他眼中都难以遮掩其中的虚妄。

  “窦丞相,罗鑫自幼流落外邦,对我大汉礼仪不甚解,其情可谅。”汉武帝向着那名中年迂腐男一挥手,示意他退下:“李老将军与众将士戍边三载,劳苦甚高,此次又在边关以少胜多,扬我大汉国威,功不可没呀!”

  汉武帝话还没有说完,突然旁边传来一个苍老的老妇声音:“李广,你可知罪?”声音庄严不可侵犯。

  “微臣……微臣并未以大汉军队之装出征,匈奴并不会怪罪于朝廷。请太后放心,老臣知罪。”李广声音此刻有些发颤,显然心中陡生惧意。

  罗鑫仔细看着汉武帝,只见此刻他的脸上,一脸厌恶,眼神中寒气顿生。他盯着那双寒气浓重的双眸,后脊梁不由得扶过一丝寒意。

  朝堂上此刻也陷入了一片死寂,片刻之后,汉武帝又开口道:“李老将军,罗鑫平身。此次虽未使我大汉天国之名却也扬威边塞,朕心甚悦,中常侍宣诏。”

  一名站在龙椅旁边的年迈宦官上前一步,打开手中的黄布卷轴大声念道:“天子诏曰,北部郡太守李广,戍边三载,威慑边关,扬我国威,今封中央宫卫尉。罗鑫,造连弩,制新粮解我大汉之难,功不可没,特封……”

  中常侍圣旨还未读完,罗鑫突然绕过李广,打断道:“启奏陛下,我乃一介草民,不懂宫中之礼节,更无为官之才学,只求在长安城中有吃有住,能有些许钱财傍身足矣。”说完便跪倒在地,向着汉武帝拜了下去。

  汉武帝龙颜微怒,正欲开口时,坐在一边的窦太后抢先说道:“你倒明理,既有功,陛下自会赏赐,既无心为官,陛下也不会勉强。不如赏金五百,锦卷百匹。还有你等所救之人,赐予你作为仆人,皇帝意下可好?”

  汉武帝此刻放在双膝之上的两手紧紧握拳,斜眼瞪着身旁双眼半睁半合的窦太后,又转头怒视着罗鑫。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小子怎么这么不识趣,人人都想做官,可是他却给官都不愿意做。

  但是此时的汉武帝心知肚明,自己万万不可和窦太后翻脸,她在朝中权势熏天,自己虽为一国之君,但是并无半点实权在握。一旦翻脸,自己这个一国之君怕是会死无葬身之所。

  他稍稍舒缓了一下心情,语气平静地答道:“太后所说甚是,罗鑫因初到长安无家可归,在长安章台街有一处空置府邸,不如赏赐与他,不知太后之意……”

  “全凭皇帝做主就好。”窦太后语气冰冷,没有一丝感情色彩。

  汉武帝向着不知所措的中常侍摆摆手,又冲着站在下面的公孙贺使了一个眼色,便起身拂袖离去。

  “退朝。”中常侍见皇帝离去,急忙高喊退朝,随后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众大臣见皇帝离去,纷纷向着罗鑫指指点点。有几位老臣,上前和李广打了招呼,望着罗鑫却是连连摇头叹息。

  “罗兄弟,你和李将军随我来。”公孙贺等大臣们走的差不多,凑到两人身边,低声嘀咕了几句。

继续阅读:第十二章:落户长安 初入楚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盛汉遗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