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反射弧
云陌JUN2019-03-06 13:102,198

  酒精性脑萎缩:是指慢性嗜酒引起的脑组织容积缩小及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酒精对脑的直接损害及营养障碍,尤其是维生素B1 的缺乏有关。

  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隐匿,缓慢进展。

  早期常有焦虑不安、头痛、失眠及乏力等,逐渐出现智力衰退和人格改变,表现为记忆力的明显减退,计算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下降,少数可出现遗忘、虚构和定向障碍等。

  人格改变可有自私、生活散漫、情绪不稳、易激惹、工作效率低、缺乏责任感、不听人劝告和人际关系紧张等。

  此外,部分病人还可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肌肉萎缩,甚至出现震颤、幻觉、妄想和癫痫发作等严重酒精中毒的表现。

  头颅CT示侧脑室对称性扩大,脑沟、半球间裂和外侧裂增宽等脑萎缩的表现。

  酒精性小脑变性:指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小脑皮质变性,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被认为可能与神经营养障碍有关。

  病变主要局限于小脑蚓部,后期可扩展至前叶。病人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常于中年后发病。

  主要表现为下肢和躯干的共济失调,行走不稳或动作笨拙,而步态和站立却异常常见。开始时转弯不稳,直线行走困难或不能;

  逐渐步行两脚增宽,呈醉酒步态,走路踌躇不前,站立困难。检查时有跟膝胫试验阳性。上肢常不受累,眼震、构音障碍和手震颤少见。

  多数病人呈进行性发展,随后可静止不变达多年。有的病人小脑症状呈跳跃式发展,常在感染后症状明显加重。

  可合并多发性神经病、糙蜱病和大脑萎缩等。CT或MRI亦有小脑蚓部萎缩。

  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导向人体各部分的神经,也称外周神经系统:根据连于中枢的部位不同分为连于脑的脑神经和连于脊髓的脊神经;

  还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周围神经系统担负着与身体各部分的联络工作,起传入和传出信息的作用。

  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

  称脊髓圆锥,圆锥尖端延续为一细丝,称终丝,终丝向下经骶管终于第2尾椎的背面,成人脊髓全长约42~45厘米。

  脊髓有两个膨大,上方一个称颈膨大,位于颈髓第三段到胸髓第二段,在颈髓第六段处最粗;下方一个称腰膨大,始自胸髓第九段到脊髓圆锥,对着第12胸椎处最粗。

  这两个膨大的形成,与四肢的出现有关,由于此处脊髓内部神经元的增多所致。

  在脊髓的表面有六条彼此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较深的沟,称前(腹侧)正中裂,其前外侧有前(腹)外侧沟,前根从其间走出;

  后面正中有一浅沟,称后(背侧)正中沟,其后外侧有后(背)外侧沟,后根纤维从其间进入脊髓。

  在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还有后中间沟。前、后根纤维在椎间孔处汇合,构成脊神经。在汇合之前,于后根处形成一个膨大,称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

  脊髓全长共发出31对脊神经,与每一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部分,称脊髓节,共有31节,计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

  脊髓与脊柱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二者生长速度出现不平衡(脊髓的生长速度慢于脊柱),成人脊髓的下端仅达第1腰椎下缘,因此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围绕终丝集聚成束丝呈垂直下降,形成马尾。

  由于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所以临床上一般在第3~4腰椎间进行穿刺。

  脊髓损伤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

  由于损伤阶段的不同,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原发性脊髓损伤由受伤即刻的暴力直接产生,暴力的大小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从病理学上讲,损伤后脊髓可出现广泛的水肿,由于受到椎管的骨性限制、硬脊膜及软脊膜的束缚,神经压迫及髓内水肿可进一步加重,导致脊髓与椎管之间的硬膜外静脉、脊髓动静脉的循环障碍,引起脊髓缺血、水肿、出血及坏死。

  另外,脊髓水肿导致蛛网膜下腔粘连、狭窄甚至阻塞,影响脑脊液正常的生理循环及脊髓的生理代谢。

  从分子水平上看,损伤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蓄积,自由基集聚,使脊髓内部的微血管痉挛、缺血,炎性因子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细胞出现自噬凋亡,导致脊髓继发性出血坏死。

  上述一系列在原发性损伤后脊髓出现的继发性改变即为继发性脊髓损伤。

  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损伤机制类似,脊髓水肿和/或髓内血肿出现后会导致髓内压力增高,由于受到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的束缚以及骨性椎管的限制,会出现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有学者将这一系列症状命名为“脊髓脊膜腔综合征”。

  部分患者甚至可能由于水肿范围的不断扩大,出现上升性脊髓炎,最终导致呼吸抑制、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

  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典型的模式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若受损机体,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若受损机体,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继续阅读:第357章:神经中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是魔王别惹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