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廷信应了下来:“那好贤侄,对于此事你还有何想法?”
赵君襄:“如今太子入狱已有一个月,虽然朝堂上多数大臣们都以我马首是瞻,父皇交给我的任务也都是皇子中最多的,奖励也最高,但是总归是不放心的,父皇到现在还没有动废太子的心思,秋颜对他赵君阔的帮助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甄尚书明面儿上不涉党争不参夺嫡,心里总归偏向自己的外甥女儿,墨将军一家一直镇守边关手中的将士都已经默认自己为墨家军,首辅大人也是墨秋颜的叔父,在朝堂上多次与我正面冲突,还有他的舅公,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可估计,还有庆平王、恒阳王,庆平王虽是我们的皇叔,可是庆平王妃却是墨秋颜的姑姑,他们虽都是皇族,却都偏向赵君阔,宫内还有甄纪元这个人护着,朝中就这几个份量重的却都是他赵君阔的人。乍一看现在的情形对我们非常有利,当仔细一分析,我身边只有白叔。他有文,甄尚书、首辅和他的舅公。有武,恒阳王和墨家军。有人,庆平王、恒阳王。”
白廷信听了这一段话怜悯起赵君襄了:“你放心,我们噬月满门上下誓死为四皇子效力。”
“白叔,多谢你的好意,他日若我成功,噬月门定会名门天下,若是我有所不慎,千万别想着救我,要自保,护住自己才最重要,噬月门上下都要好好的,我才能放心。”赵君襄的一席话彻底收买了白廷信。
白廷信心中对赵君襄更加满意:“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你有任何不策。”
赵君襄内心是很想吐槽的,他叫来白廷信是商量正事儿。结果说了半天话也没有绕道点子上,两人还一直在话情长,好不容易绕道点儿上结果这会儿又偏题了,赵君襄心里这样想面上儿做的很足,一脸真情实意。
终于扯到正题上了,还是白廷信提出的:“殿下,你这样分析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在下一计,不知四皇子是否愿意。”
“愿闻其详”
白廷信又道:“没了墨将军,接手墨家军的会是何人?”
赵君襄明白了,这是要刺杀墨秋颜的爹,从中离间皇上对墨家军的信任,让墨梧青也无法接手墨家军,那么皇上就会派信任的人接手墨家军,皇上现在唯一看好的就是他——赵君襄。
这一想法很对,可是却遭到了赵君襄的拒绝:“不可,白叔我不愿我走的这条路是血路。”
“殿下,如今只能找这么一个突破口了。历代君王将相哪个路上没沾血?”白廷信觉得此计可行。
赵君襄依旧反驳:“白叔,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杀了墨将军,父皇怎么不会怀疑?墨家军突然没了将领他们又怎会甘心服从新的大帅?我们没有时间去调教墨家军,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快很准的解决后顾之忧。”
白廷信也考虑到这些,“刺杀墨将军的事,我会亲自去办,若是朝中派人去查,断不会查到你头上,你放心便是。那几个文官若是有脑子在听说墨将军死讯消息的时候就会向你靠拢,若是一根筋不开窍世界上有的是有才能的人。”
赵君襄的声音冰冷,态度明确:“白叔,此计不行,切勿再提。”
白廷信依旧不想放弃,却被赵君襄的眼神吓得心里发怵,他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赵君襄:“白叔,我现在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赵君阔还活着。”白廷信明白了。
赵君襄微微点头:“没错,他活着我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得不到皇位”
“你放心,我知道了。”白廷信拍了拍赵君襄的肩膀,让他放心。
第二日,赵安珞刚下早朝就拖住了文大人:“文大人请留步。”
“下官见过恒阳王,不知恒阳王叫下官可有何事?”文大人心中猜测,恒阳王应该是私下见太子的事儿,想让他帮忙隐瞒。不过圣喻有令任何人没有圣上口喻不得探望太子,绕是太子在他的大理寺监里,他也没胆子造次。
赵安珞邪魅一笑:“文大人莫慌,本王不会强人所难。本王听说文大人籍贯是西北内河县?”
文大人听到恒阳王的保证这才放心:“回王爷,微臣正是内河县玉溪村的。”
赵君阔了然:“前些日子,皇上分派我去勘察西北及周边一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好了,想找个本地人再熟悉一下周边儿环境以及地势,这不刚才在大殿上想到了文大人的老家在西北内河县,不知文大人可有时间?与本王一同去茶楼细谈?”
大理寺卿文大人,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拒绝恒阳王的邀请,于是应了下来,家都没回直接跟着赵安珞去茶楼说起家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