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曦在回去的脸上,还内疚的跟蓝晶说:“是我们家对不起茵茵,让她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这些。”
蓝晶听了不以为然的说道:“她的年纪也不小了,不过是因为智商低,所以让大家觉得她是个小孩子罢了,十九岁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蓝曦皱眉问她:“你跟茵茵闹矛盾了吗?还是你对茵茵有什么意见?我怎么感觉,你今天说话,一直针对着茵茵?”
蓝晶有些心虚的说道:“大姐你想多了,我怎么会针对茵茵呢?我说的不过都是事实罢了。”
“以后别再说这样的话了,我听了都觉得不舒服,要是爸爸听到了,非得把你骂一顿不可。”蓝曦皱眉的看了她一眼,不再言语。
跟在她身后的蓝晶撇了撇嘴,眼里都是不屑,很明显并没有将蓝曦的话放在心上。
在以前的时候,开工厂可是很赚钱的,只可惜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蓝方宇的厂子虽然已经开始盈利了,但是并赚不到大钱,除去厂子的日常开销,还有工人的工资,剩下的也就够他们维持小康生活,离大富大贵还远着呢。
蓝方宇有时候想,以这样的速度,何年何月才能将蓝茵接回来。
在工厂里,蓝方宇是主理人,工厂里的大小事务都得听他的,而徐珍是他的助手,类似于助理这样的角色。
在家里徐珍敢对着蓝方宇大吼大叫的,但是在工厂是蓝方宇说了算,毕竟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得应该怎么样经营工厂。
她之前又一次自以为是的做了一个决定,结果害得工厂损失了一大笔钱。
那之后,蓝方宇将她骂了一顿,之后说什么也不让她接触重要的文件了,只让她管理一些杂物。
徐珍觉得自己就像是管家一样的存在,帮蓝方宇管理着工厂的日常事务,做得最多的,就是在员工面前训话,压榨他们的工资。
刻薄的行为引来了许多工人的不满。
但这些不满的声音都被徐珍压了下来,没让蓝方宇知道。她从员工身上压榨过来的钱,都被她存起来,当做是自己的私房钱。
她当初嫁给蓝方宇的时候,可比现在风光多了。
以前在老家,他们是县城首富,所有人看见他们都对他们谄媚讨好,提起他们都会说是有钱人。
后来蓝方宇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非要将工厂搬到了市里。
从前在小县城觉得自己过着贵妇生活的徐珍,到了市里之后,发现自己连个暴发户的老婆都不如,心里一下子落差大,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再加上蓝方宇没有经商的才能,导致工厂后来欠债无数,更是让徐珍懊悔不已,她那个时候甚至都动了离婚的念头了。
要不是后来有个沈家可以依靠,她早就跟蓝方宇离婚了。
现在工厂半死不活的运营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上别墅,豪车,过着上沈家那样的日子。
以前在小县城的徐珍,没有见过那种极致奢华的生活,因此她没有现在的野心。
可现在不同了,当她见识到了什么是顶级的奢华,什么是名流豪门之后,她开始意识到自己跟这些人,不是处在同一个阶层的。
她开始拼了命的想要往上爬,想要跨越阶层,可惜蓝方宇却不是个有志向的人。
现在他们也算是攀上了沈家这棵大树了,可蓝方宇却一心一意的,只想经营好工厂,赚钱,早日将蓝茵接回来。
简直胸无大志,像个窝囊废。
徐珍这个时候对蓝方宇的嫌弃已经到了极点,于是开始将注意打到沈家,还有沈航身上。
虽然对蓝茵这个智商不够的女儿没什么好感,但好歹她现在是沈航的未婚妻,帮助一下自己未婚妻的家里,这不算过分吧。
蓝晶和蓝曦回来之后,徐珍便迎了上来,问:“怎么样,见到蓝茵了没有?”
蓝曦点了点头,“见到了,可是,茵茵现在的处境不是很好。”
“处境不是很好是什么意思?”徐珍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蓝曦咬着下唇,道:“茵茵她……她现在已经跟沈先生睡在一张床上了,虽然没有发生关系,但……”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徐珍打断了:“都睡在一张床上了,处境还有什么不好的?她也就这点价值了,不然人家白养着一个傻子呢?”
“妈,你怎么能这么说话?茵茵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的女儿,我的妹妹!”蓝曦皱着眉,觉得徐珍的话太难听了。
徐珍冷哼了一声:“你现在开始心疼你的妹妹呢?那你怎么不心疼心疼你妈呢?我一心一意的为你们,想你们好,你们胳膊却还向着外人?”
蓝曦被徐珍的话说得无法反驳,最终只能说道:“茵茵,她不是外人。”
徐珍说:“从她被沈二少带走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她的命运,没什么好内疚和心疼的!这都是为了你们,懂吗?她现在最起码还过着大小姐一样的生活,可我们呢?我们还窝在这个小房子里!”
她的话让蓝曦和蓝晶想起了,在沈航别墅的时候,见到的那奢华的景象,两人都低着头不说话了。
徐珍继续“教育”她们:“她脑子有缺陷,要去了别人那里,人家能善待她吗?她现在进了沈家,已经是她的福气了!没什么好感到内疚的!”
蓝晶说:“妈说得对,我们没什么好感到内疚的!今天我们过去的时候,她穿着漂亮的衣服,十指不沾阳春水,有佣人伺候着,还有家庭教师给她上课,就是十足的大小姐!可我们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
徐珍对蓝晶感到非常满意:“你这样想就对了!人都是自私的,你们要多为自己着想,明白吗?难道你们以后,不想过上像蓝茵那样的生活吗?”
两人都抬起头看着徐珍,眼里透着向往。
徐珍说:“我打算送你们去学习礼仪,舞蹈,让你们以后也能在上流圈子里混出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