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塘县西湖街的北山附近,该处西湖北部两里地繁华区域为大运河起始地,而北山东面便是杭州城,在紧邻运河的城区市集中商铺密集人流如织,在河边码头往来的无数车马之中,一位刚上岸的青年书生乘坐软轿离开停着数百只大小帆船的码头,来到市集外的北山脚下一处幽静小院,迎接他是唯一体格健壮的华服中年长者,两人作揖行礼
“楼山先生”
“朝宗来了,怎地只有你一人,太冲与几位贤弟呢”
“他们早先在良渚镇便上岸了,打算走陆路骑行于富阳县渡江,绕过义桥镇集结的大军往萧山县而去”
“如此着急,害怕那些乌合之众不成”
“依晚生看此战对于讨逆军极为重要,黄先生与张兄急于回到军中,其余极为先生则直接前往观战”
“他们是看不上我这粗鄙之人”
“不会,不会的”
“道不同,随他们去,来先与我进屋”
一番言语令来者有些不适,然长者地位崇高不好失礼,便跟着长者进入小院的竹楼之中,里边早已热闹非凡正大声议论当前火热之事
“听说吴惟章已回钱塘了,他这是作甚,大战前夕要与赵龙撇清干系么”
“撇不净,我看他是怕那些乡绅拿他出气,听说赭山镇武家正在活动,我看吴惟章是要收拾家当跑路,要我说这些商贾就该把家丁也集合起来,他宗族能集结队伍打击异己,雇佣军一样能干大事,胆子忒小”
“陈兄玩笑了,胆大的商贾早完了,能做大的那个不是心里憋着十个心眼,至于战事,赵龙虽然只带了三千将士但都是正派募军,那些宗贼以往全是好吃好喝地过活平日里也?乱不堪,我看他们身上的气力只够砍两下,斗殴还行哪能上战场”
“孟兄对于讨逆军有信心”
“是啊,丽水严家与我有交情,瓯江大战我已知晓细节,那五万乌合绝不是讨逆军对手”
“孟兄,我听赵贤弟说后来与黄得功冲突时讨逆军还出现了虎翼骑兵,杀灭了正兵营的马队可否属实”
“哎孟兄孟兄,讨逆军军中是否真有女军官,听说还挺养眼的,可有此事”
在双城竹楼之中十几位青年士人煮茶闲谈,内容不是声讨赵龙反逆居然是交流讨逆军上下之见闻而且气氛热烈,此时几个青年人正围着一个自称有消息来源的书生不断询问,华服长者也正好带着来访者进入小楼,并指着楼中士人开始介绍
“朝宗来,这几位皆是近年来加入复社之才俊”
“诸位,侯方域这厢有礼了”
来人便是在金陵与当地数一数二的名妓李香君相好,因想要为其赎身却身无长物而出名的侯方域,领路人便是复社领袖之一吴应箕,楼中士人纷纷转过头来张望,当中一人起身向侯方域行礼
“侯兄何方人士……”
“我当是谁感情是三公子驾到,李香妹子可好啊,今年她可是要梳笼的,你还有工夫来钱塘”其中一人认出了情深财薄的侯方域
“孟檀兄,京师一别数年未见,香君……”侯方域神色平静,只是刚说道李香君时便被皱眉的吴应箕打断
“孟檀,朝宗为太冲先生所请,此次来杭便是与你等一般决出去路”
“楼山先生,讨逆军行事开明远见且最近失了多数文人,当下确是极好之去处,相比其余地方至少混地安生”说起讨逆军几个青年立即眉飞色舞
“他们不是有随军文员,别打了败仗把我们丢给敌军,我这小退儿可走不快,况且我等虽有太冲先生照顾但先生他都还只是客卿,能让我等安生得下”
“如今讨逆军不是有剪发者,如果让老家伙们知道会先把你小退儿打断,省的去受罪”
“家中确实难说,但只是剪发也不是谁人都要剪,先斩后奏问题不大”
“要说我去给那女官当随军文员,也不知赵龙准不准,你们都不许和我抢”
“就你想得多,放心,就你肚中那些花花没人看得上你”
复社当初为几社,闻社,南社,云簪社以及应社等十数个江南社团联合而成,建立之初空前繁盛,其核心成员大半为东林社亦或东林世家所出,所行政治诉求主要为宽刑罚,减冗员,撤内官等,其为乡绅与商贾以及城镇居民阶层代言
由于复社行事极为针对当权的东林一系,又在一届乡试中一次出了十余名复社举子而名震天下,而张溥便是解元,锋芒毕露的复社因此引得攻讦达人温体仁注意并全力打压,于是尚在襁褓的复社便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最终因创始人张溥的离奇死去而一蹶不振
而今东林社极度排外不断打压进步人士并将其挤出核心,复社得益于此才不至于人才凋零,如今看似还留有余辉的复社其实并没有多少土壤供其腾挪,而其内部也出现了数个派系,陈子龙与黄宗羲所代表的中间势力左右摇摆,左光先一系则原本便自喻为东林后继趋于保守,只是相较于守旧的东林对于世俗较为宽容
复社领袖人物之一的吴应箕一系则非常开明,其下多以青年人为主缺少底蕴,吴应箕对于极度世俗化的赵龙极为推崇,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由于之前其红旗军的遭遇,唯恐赵龙的讨逆军再度因过于激进地行事,而被东林与复社中保守派再度联手扑灭,因此便持续观望
待几个青年人谈论告一段落,吴应箕便走向围坐在厅堂中的众人之中进行讲述
“且看此次交战如何,若真的大胜那你等复社后生投效与他,我观他以往手段只要得胜必然斩草除根,此战之后将会所得数不清的声势与钱财,那样我等锋芒外露之后才能保全自身,张贤之鉴我等需时刻谨记,若是败了,不,就算是平手甚至是小胜,那赵龙都不值得我复社倾心扶持,诸位可明白”
“先生,晚生是否该早早前往讨逆军”侯方域有些急躁,对于复社长者们的守护较为不喜
“朝宗,你的事情其实他们一样,唯有大胜方可投效,纵然小胜之后讨逆军也能进驻钱塘,但他与别路军头没有区别只是敢战罢了,就算还有余力也无法北上金陵,杭州城这里还有一个都司,太冲让你来此便是打算留你一条后路可让你再南去丽水”
“谢楼山先生教诲,晚生自当警醒”
“如果那般便忘了那女子吧,天涯何处无芳草”
侯方域听闻便有些黯然,其余几人互看之后也是爱莫能助,毕竟助人寻欢传扬出去都不是好事
为名妓赎身从来都是富贵人家的游戏,如侯方域这般已家道败落之人只会为情所困,吴应箕所言也是让其正视自身,只是白衣书生心中有憾,若不是黄宗羲要求其先来钱塘复社,侯方域便会直入讨逆军效力,并竭尽所能让其获胜,获得资财便再次北上金陵完成心愿,此时只得安心等待南边战果
杭州城位于西湖东边,大运河分成四条支流流向城中,干流则环抱杭州城北与城东,在加上西边的西湖使城池三面环水,城中横贯南北的四条大运河支流为城市带来了便捷的货物流通,让杭州城居民的生活物质极为充足,人口得以超过两百万之数,是大明中仅次于苏州与南京的繁华大城
夜间的杭州十门虽然也实行闭门,但夜禁对民不对士,原本三个紧邻西湖的西城门下在夜间依然熙熙攘攘,方便了远来游赏西湖夜景的各地士人进出城郭,但杭州城近日重新执行夜禁,自朱元璋建都南京开创大明之后杭州城已近三百年未有战乱,这般平静日子最近被一支北上的地方武装打破
施行夜禁之后,浙江品级最高的地方主官浙江巡抚董象的府上迎来了一位同僚到访,这位品秩与知县同级的巡按御史为皇家耳目,如今皇家势微,但这位看似危如累卵自称复社领袖的左光先,却泰然自若的与董象单独会与董府客厅,其家族为东林世家本人亦是东林社出身,关系庞杂却地位超然
“左大人”
“董大人”
身穿青袍常服的左光先向身穿绯袍常服的董象作揖,只是董象站得笔直并未如寻常一般回礼,这表示这对昔日同僚已撕破面皮,往日虽有过共同对敌,但如今两人各自的利益代言者马上便要刀兵相向,只要双方战平讨逆军也能在钱江南岸驻下,而早已觊觎巡抚之位的对手便会趁势让巡抚下台,鲜有胜算的董象心境可谓跌落谷底,但话语间依然保持平和
“左大人是替喽啰张目来了”
“董大人,空口不可胡说”
“我忘了胡说是言官御史的职责才对,我这还要多谢左大人提醒,怎么,一回扳不倒是否再来一回,咱都接着”
“董大人言过了,这回定能将你扳倒”
“左大人可能不知,董某不才得了内阁大人的赏识,即便无法入京也能保我无忧”
“董大人可能忘了,那姓周的最擅长便是过河拆桥,况且如今他在家避风保不了你,下官并不是来看大人笑话,下官是好心过来相劝,若不想董家受到牵连而灰飞烟灭,大人你便要早早放手”
“董某多谢左大人好心,董某也提醒左大人,天子耳目断了根便只是堆烂肉”
“左某不才根系众多不知大人要断哪一根,下官还请董大人慎言,如此污秽之语岂能出自大人之口”
“哼!你这等表象自喻为清流,暗地里却两头通吃处处留根的奸人没资格说我,与你相比我才是当世清流”
“这便是你我不同之处,我即便两头留嘴也让人以为是一员清流,大人你呢,再怎样勤政也是官员中之污秽,文官中的败类”
“哈哈哈,董某还要多谢左大人抬举,现在我这污秽败类请您滚出去,可好”
“那好,左某告辞,董大人保重”
“不送!”
董象拂袖赶人,左光先虽然还有许多话语未吐也只得结束这场两人最后的会面
左光先手里已有众多口舌用来参奏董象,丽水家族为得到新任知府赏识愿意出面佐证前任知府的惧敌行为,而左光先动用各方关系能将他变成通敌,并牵扯到主政地方的巡抚头上,如此董象只要失了杭州地方乡绅支持轻则下狱重则抄家,而一向受文官气的皇帝对待文官从不客气,也乐意见到文官们相互攻讦
离开董府之后左光先便直奔浙江都指挥司,最近左光先接到锦衣卫密报,说骆成筵正在调运附近州府卫所兵中战力较好的海防卫兵士来杭,董象亦在协同此事作为最后的保障,讨逆军得胜已不是悬念,左光先要将都指挥使收买过来然后再添一把火,让那群骄兵悍将不至于脱离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