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此心安处是吾乡
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做标题,有点时空倒置!
这“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的诗句,全诗是这样写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写得太美了!
苏轼是写给他的友人王巩的。王巩即王定国,因“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几年后,王定国回到北方,与苏轼一同饮酒。王定国让他的歌姬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人情,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有感而作。
这首词看似与我这里要写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揣摩,却似别有味道在其中。
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并不是王巩的故乡,只因是王巩被贬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有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认同。
刘邦的故乡是丰邑,只因当年雍齿的缘故,刘邦对自己的故乡有些厌恶。而沛县并不是刘邦发故乡,只因刘邦在沛县起义,由沛县开始了人生的征程,便把沛县当做了自己的故乡!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特别是这词的下半阙,联系刘邦的人生经历来阅读,会让人百感交集!
刘邦征剿英布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应是举国同庆的盛世,但不幸的是刘邦却意外受伤,而且伤口感染,引起并发症。
这是刘邦在战场上第二次受伤!
刘邦第一次受伤,是在汉四年,与项羽对峙的成皋战场上,被项羽射中胸部。那次伤势严重,以致卧床不起。为了稳定军心,在张良的请求下,刘邦带伤慰劳前线官兵。
那时的刘邦与此时的刘邦比,还算年轻,伤势虽严重,
但很快就愈合了!
这一次,尽管伤势不严重,但伤口发炎,引起并发症。此时的刘邦年届花甲,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伤口一天天恶化。
刘邦很悲观,似有大限将至的感觉。
刘邦虽然得胜而归,却没有胜利的喜悦。
一路上,刘邦闷闷不乐,情绪十分低落,心事沉沉!
刘邦感叹:人强强不过命;命强强不过势。英布造反,自己震惊,不想御驾亲征。现在果然被那星相大师不幸言中。虽然没有死在沙场,也不会死在回家路上,那么,回朝廷后,自己就是大限将至了。
占了虚卦,就应该相信卦象的灵验,就应该等待,却经不住那些人聒噪,最后违背自己的心愿,草率出征,仓促征战。这就是命,想绕过去都不由自己做主!
深秋了,蓝蓝的天空,传来几声雁鸣。
高空中的雁鸣,是那么高旷与苍凉,让人禁不住触景生情!
刘邦仰望蓝天,一群大雁正排着人字,向南飞去!
刘邦心酸地感叹:鸟归巢,人归窝,都那么急匆匆!
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低落的时候,最先想起的是自己的故乡!
故乡:那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自己幼稚时的欢乐,就失落在那个地方!
自己儿时的梦想,也遗落在那里!
成年后,四处闯荡,一旦安定下来,尽管身不由己,但心又回到那里!
那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牵扯自己的魂灵!
那里有自己的祖坟,自己的列祖列宗长眠在那里!
那里是游子的根,上辈人总是不停地对后辈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自己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就永远留在那里!
那里是游子的归宿,每年清明节,那四处响起的鞭炮声,就是呼唤游子魂归故里;那漫山遍野飘香的纸钱味,就是招致游子梦回故园!
刘邦想到这些,回故乡看看的心情更迫切!
刘邦的出生地是丰邑,刘邦不当丰邑是自己的故乡!
刘邦的出身地是沛县,那里有他熟悉的一切!
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刘邦正是这样想的,他把沛县当作自己的故乡!
刘邦回到故乡,回到沛县,让刘邦寻找到了人生的快乐!
这种欢乐,让刘邦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皇帝!
当刘邦对随军的戚姬说:“我们绕道到沛县看看,那是我的故乡,我驾崩后,我魂灵归宿的地方!”
戚姬没有理睬刘邦!
刘邦很不高兴,问戚姬:“你不同意绕道去沛县?”
戚姬说:“皇上没有驾崩,就想到魂灵的归宿!我现在与赵王刘如意还不知道在何处安身呢?”
戚姬又挑起了更换太子的事情,让刘邦刚刚有所好转的心情,又回到了悲哀的情境之中。刘邦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这是最后一次回故乡了,以后就不会有机会回沛县了,难道这一点人情世故你都不理解吗?”
戚姬说:“我与赵王刘如意何处安身,皇上都不与我们母子俩安排好,就算皇上驾崩,灵魂有了归宿,皇上的灵魂能安宁吗?”
刘邦说:“更换太子,我反复琢磨过了,就我这样的现状,更不能更换太子。我这次受伤虽然不算重伤,但是伤口溃烂,好不了了。我估计一两年之内,我就会挥手西去。我把赵王刘如意扶上皇位,他也统治不了天下,到时天下还是会被吕后抢去。要是这样,你和赵王刘如意的命运更惨!”
戚姬说:“赵王刘如意登基后,皇上就不能给赵王安排好辅政大臣吗?有了辅政大臣,自然能坐稳江山!”
刘邦说:“这个问题我也反复琢磨了。现在朝廷上没有一个大臣能对付得了吕后。就算周昌可以对付吕后,但是周昌是反对更换太子的!其他的哪一个也不是吕后的对手?”
戚姬说:“安排一个辅政大臣都能难倒皇上吗?朝廷之内,没有合适的辅政大臣,难道整个天下,也没有一个适合的辅政大臣吗?”
戚姬的话提醒了刘邦!
刘邦说:“你这样说,提醒了我!终南山上,有四个自称是‘商山四皓的老人是合适的辅政大臣!可是,这四个老人很奇怪,他们都不愿意出来做官,我派人上山请了他们几次,他们都不愿下山!”
戚姬说:“请不下山,就派人安排车子,把他们拉下山!”
刘邦说:“你是说强行把他们接下山?”
戚姬说:“是这个意思!”
刘邦说:“就是这样,也要等我们回到京城后,安排张良上山去请他们!”
戚姬说:“张良不合适做这件事情!”
刘邦说:“为什么张良不合适做这件事情?”
戚姬说:“是皇上告诉我的!”
刘邦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的?我记得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戚姬说:“皇上在梦中告诉我的!”
刘邦怀疑说:“你说我说梦话?这不可能!”
戚姬说:“皇上在梦中说,张良也上了吕后的船!”
刘邦说:“你看,我做梦都在替你们母子俩操心!”
戚姬说:“只是操心有什么用?要落实,要把事情办好!”
刘邦说:“现在没有合适的人怎么办?”
戚姬说:“皇上眼前的沛侯刘濞就是合适的人选,让沛侯带着亲兵上终南山去请!”
刘邦说:“沛侯刘濞也不合适!我前几天口头答应册封刘濞为荆王,后来我仔细观察刘濞,发现这个人不是安宁分子。再加上他的父亲原来是代国国王,被我贬为合阳侯,他一定有怨恨。现在又要他去终南山,这更不合适!”
戚姬说:“越是这样,皇上越要安抚刘濞。既然皇上口头承诺了,不兑现,危害性就更大!”
刘邦说:“就是这样,也要等到京城再说!”
戚姬说:“夜长梦多,应该让刘濞现在就出发!”
刘邦说:“就听你的!”
于是派人找来刘濞,刘邦对刘濞说:“我现在决定将荆国改名为吴国,正式册封你为吴王,回京城就下诏书。原来荆国五十三城都属于吴国,你的地盘大得很,要好好治理吴国。不过我提醒你,吴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境内有山有水,靠山可以挖矿铸钱,靠海可以煮水成盐。吴国富足了,不要有异心!”
刘濞说:“侄儿谨记皇上的教训,永远不敢有异心!”
刘邦说:“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现在,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马上去办。你带着亲兵上终南山,把终南山上号称‘商山四皓的四个老人接到京城!现在就出发,我回到京城后,要见这四个老人!”
刘濞说:“要是这四个老人不愿意下山怎么办?”
刘邦说:“这些靠你想办法!总之,我回到京城后,要见到这四个老人!”
刘濞高兴地说:“我马上出发,让皇上回到京城后见到这四个老人!”
刘濞走后,刘邦对戚姬说:“这样,你满意了吧!”
戚姬说:“满意了!”
刘邦说:“那我们就绕道到沛县看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