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别整天把休妻挂在嘴边。”老太君疲惫道:“刚出了这档子事,你就闹着要休妻,这婚事说难听点就是太上皇赐的,传出去是要有心人向皇上参你一本大不敬吗?”
听到这里,承伯侯面色一白,方才冲动起来,没有考虑到这方面,他后怕的深呼吸了几口气:“是儿子莽撞了,儿子知错。”
老太君点点头:“这几日少出门,在家把脸上的伤养好,袁氏是个不体面的,但岩哥儿是极好的,不要因为这事,让他对你寒了心。”
这话的意思说得很明显,袁氏再不好也是你承伯侯的妻子,如果出了事,你承伯侯就要休妻,那也太令人寒心了,这么做会伤了父子情份。
裴岩现在在军机处任职,那可是皇帝的直隶军务总房。
军机处是新帝刚创立不久的一个直属于皇帝的权利中心部门,也称“军机房”、“总理处”。
新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为由,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职务,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军队。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地位,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等到皇帝彻底掌权,这个军机处就没有用处了,现在有了军机处就是多个保障。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
许是封北野终于认清,要从太上皇手里把政权完全夺取过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他如果没有实力,将来就是太上皇主动把实权交给他,那些议政王大臣权力仍然非常大。
同时在内阁大臣中,南方与北方士大夫的党派之争仍然延续,党争与大堰皇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这对他亲政很不利。
为了加强皇权,封北野设立南书房,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
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
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部门,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封北野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孙家倒台以后,封北野已经开始亲政,但是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议政王大臣共商决定。
而这些大堰的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的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
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大堰权利最大的地方,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封北野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皇帝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充任,如瑞和王封胤祥、大学士张名玉、户部尚书蒋泰山、大学士苏瑾安等,都是以亲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
还有军机章京,由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官员中选充。
所有这些人都是兼职,他们的升转仍在原衙门进行。
因此,军机处设立之初,没有专门的官员,军机处没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门内,靠近封北野的寝宫养心殿,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
他原是住在继德堂,不过亲政以后住在那里便不合适了,比起乾清宫,其实封北野更中意养心殿,那里曾经是开国皇帝,他的曾曾曾祖父的寝宫。
无专官,无衙署,就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的机构。
召见时,皇帝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作出裁决。
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
所以被选入军机处的人,都是皇帝的心腹,现在承伯侯府这个状况,还要裴岩多多费心,不能让他多心。
这回承伯侯之所以这么生气,除了裴菲菲的亲事之外,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裴岩。
军机处创立之时,苏阁老的长孙苏瑾安就被第一时间编入,整个大堰朝都知道的,苏家人只效忠皇帝,绝不会听旁的人说半句话。
这位新帝显然也很信任苏家,若不是苏阁老年事已高,不适合再操劳,估计这军机处的章京之职就是他的。
如今苏瑾安在军机处,正是裴岩的顶头上司,如果袁氏和裴茵茵权利封玄奕的事情传到了苏家人的耳朵里,他担心裴岩的官途会受影响。
他似乎想得太多了。
不止他想多了,裴岩也同样有些拿不定自己这位不苟言笑的上司是什么心理。
说他难为人吧!
他还是和平常一般,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处理,也不介意他在皇上面前露脸,甚至好几次都把皇上看重的几件事交给他来办,外人看着,都觉得苏瑾安这是要提拔手底下的人。
可是……
你说他不难为人吧!
最近裴岩处理的几件大事,全都被皇帝训斥了,原因无他,他总在关键的几个步骤出点问题,这问题一出,得到的结果就与皇帝预期的截然相反了。
一开始裴岩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直到家中的下人来军机处传信,说妹妹茵茵惹了事,得罪了崇亲王妃,让他这段时间要小心一点。
他这才把苏瑾安交给自己的几个大案子反复看了看,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
从前皇帝看重的事情,上面下来的文书,苏瑾安都要先看一遍,在重要的地方做出标注,提出三种以上的执行方案,以供裴岩选择,一是为了提醒他,而是为了考验他。
以他的聪明才智,以往总能选出最好最快速的那种方法。
可最近的几次,苏瑾安没有批注,也不提醒他,在外人看来就是放权给了他,让他自己发挥能力,被皇帝看重。
可他自己很清楚,他还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苏大人比他更清楚,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看来,他要去求苏大人指点迷津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