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潇一路到了南斋书社,那时候斯竹已经开了铺子,正在打扫卫生,把一些书摆放整齐,看见杨潇潇来了,笑眯眯地打招呼:“老板,你来啦?”
“李大吉他们还没有来?”杨潇潇随口问,便开始整理账目,看看今日的时间安排。
“已经来了,去印刷厂了,今天《君行纪》应该可以上市,说是昨天夜里,工人们通宵印刷了五百本。”斯竹说。
杨潇潇听完,眼前一亮,开心地摩拳擦掌:“这还挺效率,不错不错。对了,你去给白一寰说一下,他们的《鸿鹄志》也可以上市了。”
“好嘞!”斯竹领了命令,一路小跑的朝着纪悦坊去。
纪悦坊和南斋书社离得不远,没一会儿就到了。斯竹到了之后,没看见白一寰,直接找了白叔,他客客气气地说:“白叔,《君行纪》已经印刷好了,今日上市,你们的《鸿鹄志》也可以上市了。”
白叔听完,点点头道:“行,你们的效率还可以!”随后一摆手,让下人小厮把早就准备好的桌子抬出来,上面摆满了《鸿鹄志》,书的设计大气,整体颇有质感。“
斯竹说了一句吉利话:“祝《鸿鹄志》大卖,祝纪悦坊生意兴隆。”
“承你吉言,也祝《君行纪》大卖。”白叔微微一作揖,客气地回了一句。
斯竹抬起头准备离开时,看见白叔脸上挂着古怪地笑容,他不知道什么意思,带着满腔疑惑离开纪悦坊。
过了一会儿,斯竹回到南斋书社,那时候,李大吉等人已经回来了,《君行纪》的书也搬过来。
阮莹儿正在摆书,而杨潇潇在门脸外的黑板上写字——傅宜修大人的《君行纪》上市,元稹、庄庭筠联袂推荐!
这几个大字写得格外显眼,路过的行人都不由得驻足观看。
“杨潇潇老板,《君行纪》上市了?来,我来买一本看看!”一个青衣书生笑眯眯地走过去,拿起《君行纪》翻看,最后揣在怀里,爽快地给了银子。
“《侠义江湖》什么时候上市?我都等不及看下面的内容了!”书生又问。
杨潇潇笑着说:“唉,元稹对自己要求格外高,当朝九公主都喜欢看他的书,现在天天请到宫里,逼着他写书看呢!”
“当朝九公主也喜欢?”青衣书生惊讶地瞪大眼睛。
杨潇潇故意这么说的,就是为了打响元稹的知名度,也想让第二册书上市令人期待。
毕竟,对平头老百姓来说,若是宫里人喜欢的东西,自然是好的,优秀的,高贵的。
现在当朝九公主喜欢《侠义江湖》,其他人自然喜欢。
“这还有假,昨日宫中的公公八抬大轿,亲自请元稹入宫的。周围的人都看见了,你不信就问问。”杨潇潇笑着说,同时还问隔壁店铺的小二,“是不是,你也看见了吧?”
小二点点头说:“确实是看见了,只觉得轿子格外华贵,下人的衣裳都是上好的丝绸料子,却没想到是宫里来的人。”
“那是,这种话可不能随便乱说,要掉脑袋的!”杨潇潇抹了抹脖子。
青衣书生见她说的有模有样,自然是相信了。
这一传十,十传百,却没想到又带动了一批《侠义江湖》第一册的销量,许多曾经对流行读本有偏见的清高人士,现在竟然到南斋书社来买《侠义江湖》。
毕竟,当朝公主喜欢的东西,定然不会差的。
《君行纪》上市之后,不少人来围过来,杨潇潇卖力吆喝:“各位,来看看,这是傅宜修傅大人最新出版的书,讲的君子之争,颇有深意,买一本看看?”
“我看看!”书生拿起书翻看,同时又疑了一声,“哎呀……怎么……”
接下去的话,杨潇潇就听不清楚了。
书生翻看了一会儿,神情颇为纠结,最后放下了书。
“这本书不好看吗?可是不喜欢?”杨潇潇疑惑的反问。
傅宜修文采斐然,书中人物也立得住,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本好书,这书介于流行读本和圣贤之书的中间,不可能差的。
“喜欢是喜欢……可是……”书生昨日在槐市上看见小商贩叫卖新书,当时书的名字变了,作者也没有写,但他随便翻看之后,觉得写的甚好,就买了一本,同时还推荐给了其他书友。
槐市和鬼市上,《君行纪》的盗版都卖得非常好。一些爱书之人,也喜欢在槐市上买书。
毕竟,从前槐市才是买书之地,如今虽然有店铺了,但他们依旧保持从前的习惯,总觉得这样更有人烟气。
“可是什么?这么好的书,就不要犹豫了塞!”斯竹见此情况,连忙过来帮了一句。
书生无助自己的钱袋,假装囊中羞涩的模样:“我银子不够了,下次有钱了再买。”说着,转身就走。
“诶!”杨潇潇还想留客,但书生已经走远了。
此时,书生走到纪悦坊,看见封商的《鸿鹄志》也上市了,连忙走过去买了一本,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
白叔见书生是从南斋书社的方向过来,别有深意地问:“公子,你可是从南斋书社过来?”
“是,怎么了?”书生不解地反问。
“南斋书社可是上了傅宜修傅大人的《君行纪》?”白叔继续问。
书生点了点头。
“你买《君行纪》了吗?”白叔又问,好像是同行之间互相打听似的。
书生摇了摇头:“没买。”
“为何?”白叔又问。
书生总不能说,自己已经看过盗版的《君行纪》了吧?只能含糊其辞地道:“我觉得《鸿鹄志》更好看一点……”说完之后,转身就离开。
白叔看着他神情并不自然,便能猜出缘由。
他招了招手,唤了一个小厮过来:“你来。”
小厮走过去,侧耳倾听:“掌事的有什么吩咐?”
“你去南斋书社看看,瞧瞧他们生意怎么样?!”白叔连忙说。
小厮点点头,立马就过去:“好的,我这就去。”
小厮一路小跑到南斋书社,远远地看着店铺的门脸,只见铺子外面门庭若市,生意还是很好,然后就回去回话了。
“掌事的,南斋书社的生意挺好的,许多人在买书。”小厮道。
“真的?你没看错?”白叔颇为不信,明明就已经在槐市和鬼市上出现盗版了,生意怎么还是那么好?
“确实如此。”小厮语气肯定地说,“南斋书社外站着许多人,手中都拿着书,不可能有错的。”
白叔拧着眉头,不解地走了走去,最后准备亲自去看看。
到了南斋书社,他没有立马去找杨潇潇,而是先去雅颂轩,和章秋臻聊了两句。
章秋臻看见白叔,客气地打招呼:“白叔,听闻今日纪悦坊也要书上市啊?大吉大吉!”
“多谢!”白叔客套的问,“你们什么时候有书上市啊?”
“我们的书审核还没下来,下午时去看看!”章秋臻叹了口气说:“没有你们好命啊,这么快就审核下来了。尤其是杨老板,你看,她两本书都已经出来了,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连一本书的审核都还没有。”
“章老板稍安勿躁,好事多磨。”白叔假装宽慰他,随后打听,“章老板,今日杨老板生意可好?”
“好,好着呢!你瞧瞧这店铺,人都快挤不进去了!”章秋臻指着南斋书社说,“听说,元稹的书被当朝九公主看上了,这一天天还请进宫里写第二本呢!这不,《侠义江湖》又有许多人慕名来买了!”
“你是说,这些人是来买《侠义江湖》的?”白叔反问。
章秋臻点点头道:“我已经观察一个上午了,确实买《侠义江湖》的人更多。”忽然,章秋臻摸着下巴,疑惑地说,“也不知为何,这《君行纪》的销量,倒是没有想象中的好。”
“是吗?”白叔假装不敢相信,“应该不能啊,傅宜修可是出了名的才子,他写的书怎么会没人看呢?”
“这谁知道,许是口味问题吧。”章秋臻随便乱猜道。
白叔勾起嘴角,露出奸诈的笑容。
“倒是白叔,你铺子里的生意如何?卖的可好?”章秋臻连忙问。
“就那样吧,混口饭吃。”白叔客气地说。
章秋臻笑眯眯地道:“你这般说,就是生意极好的,肯定不止混口饭吃这么简单。”
“哪里哪里!”白叔打探好消息,作揖准备离开。
这一边走一边雀跃地哼着小曲儿,傅宜修的书卖不好,那封商就赢了,《鸿鹄志》压过《君行纪》,白一寰也能够在白老爷面前站直腰板。
想到这里,白叔就开心。
-------------------------------------
“老板,你看啊!纪悦坊的白叔在那边偷看!”斯竹拧着眉头,不乐意地说。
杨潇潇大度地道:“看就看呗,别人的眼睛你还能管啊?”
“还不是来看热闹的!”斯竹气鼓鼓地说。
这《君行纪》销量并不理想,比他们想象的要差了许多。
本来印刷的五百册,杨潇潇还以为一个上午就能卖空呢,所以让印刷工人赶紧印刷,却没想到,一个上午才买了不足一百本。
这对于如今南荣出版行业蓬勃的市场大相径庭,肯定不正常。
“对了,你去印刷工厂一趟,让暂时不要印刷《君行纪》了,加印《侠义江湖》吧,这九公主真管用,对外一说,这么多人又要来买。”杨潇潇美滋滋的说。
“是。”斯竹点点头,连忙朝外跑。
阮莹儿走到杨潇潇身边,疑惑地嘀咕:“老板,你说这《君行纪》为什么卖得这么不好啊?我看了书,写得挺好的啊,文笔一流,故事一流,每个人物都是一流的,这就是一部极好的作品啊,为什么卖不这么差?”
杨潇潇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市场和喜好的问题,这个实在是不好预测,我暂时也不知道为什么。”
阮莹儿垂头丧气的,噘着嘴颇为失落。
“你怎么啦?”杨潇潇知道她受了打击,连忙安慰:“不要气馁,也许明天销量就好了呢?”
“嗯。”阮莹儿点点头,最后问,“老板,我只是有点拿不准了,像这样好的书都买不好,我收来的娜写稿子,能行吗?”
“要相信自己,努力去做好就行了。至于市场的反应,就交给读者了。”杨潇潇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道,“不要怀疑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掌控不了的,就别多想,也别让自己忧心。”
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不要有太多的妄念,一切都显得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