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偶遇
毅然2019-03-18 12:004,322

  “咔嚓咔嚓咔嚓……”、“呜……”火车开始在缓慢中行进,鲁果以为远离了沦陷中的上海就远离了外强的控制和管辖,哪知车厢内还时不时地走动着拿着带刺刀长枪的外国兵。

  鲁果有些怕了,他安静地坐着,不敢出声。车厢内出奇的寂静,谁也不敢大声喧哗。他侧脸了看了看旁边的父亲,只见他在静静地看一份报纸,看上去根本没受到他们的影响。实在无所事事,鲁果便去看窗外的风景。

  南国的风光尽收眼底,绿绿的稻田,清清的湖水,还有时而飞过的不知名的小鸟。这要是放在以前他一定会兴奋不已的,可是今天却总是觉得有些恐慌,那晃眼的刺刀还有乌黑的枪口好像总在自己背后似的。他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亡国奴。在自己的国家却身不由己,这实在可悲。他心想,难怪爸爸一直在支持抗战?可是人家的武器那么精良,中国能打赢他们吗?他们一直在镇压抗战力量,万一哪天被他们知道自己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他不敢往下想了。

  不知什么时候鲁果迷迷糊糊睡着了,再醒来时,车已经到站。这里也有日本人,他们盘查了一番才让他们两个出站。他们租了两辆黄包车,转坐商轮又行了半日方到宜兴丁蜀镇。

  细长的河道里穿梭着一条条带篷的小船,虽多但井然有序,谁也碰不到谁,船夫的摇橹划开一道道长长的水波,荡着荡着便到了水岸,似乎荡到了岸上琳琅满目的一家一家紫砂陶器作坊里。青石板路上慢慢走着端着洗衣盆的女子,她们说笑着,一副悠闲自在的表情……鲁果站在船头听着“哗哗”地流水声,看着江南水乡风景画,不禁心旷神怡,乐不思蜀。可就在这样的美景中,他看到了石桥上几个拿着枪的日本兵走过,他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拿枪的日本兵真是无处不在,这是中国,他们怎么倒成了看似维持秩序的主人呢?真他妈的,他有些恼火,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声。

  “果儿,这里的风景不错吧?”鲁老爷看着他陶醉的样子。

  “美是美,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美景被日本人破坏了。”他气呼呼地回答。

  “是啊,中国的美丽都被他们玷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把这些污渍清除掉。你现在明白了吗?”鲁老爷看着岸上的日本兵狠狠地说。

  “明白,但是我还是怕。”鲁果看了一眼鲁老爷说。

  “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为国捐躯。这是英雄所为,总比在日本铁蹄下苟且偷生要好得多吧。”鲁老爷大笑,看着儿子说。鲁果没回应爸爸,只畏惧地看着岸边。他怕岸边的日本兵听到惹来杀身之祸。鲁老爷看着他的神情叹了口气,也没再说什么。

  艄公自顾摇着橹,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他轻轻哼着小曲,好像在看着古城在晨曦中缭绕不散的雾霭想着什么心事。船在行,两岸的风景向后移动着,不知不觉中他们到了码头。

  鲁家聘请的制壶张师傅早已在码头等着他们,在看到鲁老爷时,赶忙笑着迎了上来:“老爷,我在这等你们好久了,路上顺利吧?”

  “托你的福,还算顺利。这样的年头出门办事,像提着脑袋走路。”鲁老爷看了看不远处在巡逻的日本兵,开玩笑地说。

  “唉,谁说不是。但是日子总得过,就这么提着吧?我觉得总有不提的一天,咱们慢慢等着吧!”张师傅话里有话的说。

  “哦,张师傅忘了介绍,这是我令郎鲁果,现在慢慢跟着我学做生意呢。你以后多多提携着点。这孩子对陶器不太了解,这次带他来就是想让他开开眼界,好好向你学习学习。果儿,叫张叔。”鲁老爷将鲁果拉过来给张师傅说。

  “张叔好,这次跟令尊来宜兴就是为学习与陶器有关的常识的,一会儿您给我多讲讲。”鲁果看到穿着灰布长袍的张师傅,颇有大师风范,赶紧热情地打招呼。

  “叫我张师傅就好,可别这么称呼。我就是一个做紫砂壶的艺人,受聘于鲁家,哪敢让大少爷这么称呼呢?”张师傅笑着看了脸上稍有傲气的鲁果赶忙纠正。他心想:这小子一眼看上去就有股子居高临下的傲气,跟鲁老爷可不一样,说话还是谦恭些好。

  “什么大少爷,在你面前他就是侄儿。要不是你,鲁家的生意能做得这么顺畅吗?你做得壶好,生意才好。你就是鲁家的财神爷,得让他好好供着你。”鲁老爷赶忙接住话说。

  鲁果心领神会,赶忙说:“是啊,张叔。可别跟我客气,我爸说让我从学徒做起呢。你就当我是学徒吧。”

  “鲁老爷教子有方啊,看大少爷说话办事多有分寸,后生可畏。走,咱们边走边说。”张师傅豪爽地一笑,然后拉着父子俩的手就向一座石桥走去。

  时值早市,桥上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菜贩一边走一边叫卖着菜担里新鲜翠嫩的蔬菜;鱼摊的水桶里活蹦乱跳的鱼儿引来一波又一波人的购买,省了鱼贩好多口舌;还有那肉墩上那色泽光润、皮薄肉盈、肥瘦适中的猪肉,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拎篮人的划价声、鱼儿从手中滑落的击水声,还有麻利的剁肉声,交杂在一起就像一首晨曲奏响了一天的光景。鲁果跟着张师傅和爸爸目不暇接地看着,这是在大上海没有,那里的繁华与现在的乡土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鼓动了他麻木的神经,他感觉自己又活了。

  “这是我们这里最热闹的时间,等早市散了,也就慢慢归于平静了。”张师傅看着鲁果说。

  “你们这里真好!”鲁果边看边说。

  “那以后大少爷在城里待累了,可以来我们这小住几天。”他笑呵呵地说。

  “谢谢,太好了。正好跟你学学怎么做紫砂壶。”他立刻开心地说。

  “看来鲁果是喜欢伤你们这了,有机会就让他给你来做学徒。现在给我们讲讲紫砂壶的历史吧,让他也了解了解。”走下桥,鲁老爷看着张师傅笑着说。

  “好,那我就给大少爷讲讲。要说宜兴紫砂壶的历史可就说来话长了。我师傅告诉我在明代正德年间就有了,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朝的供春。它不仅是喝水的茶具,还是达官贵人收藏的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深得上层社会人士的喜爱。在明清两代时,瓷器迎来了兴盛期,宜兴紫砂壶也跟着发展起来,成了中国有名的手工制作的陶土工艺品。我们丁蜀镇也跟着走向了中国的好多地方。”张师傅越说月兴奋,流露着作为丁蜀镇一名陶艺师傅的自豪。

  “那这紫砂壶是用什么制作的呢?”鲁果好奇地追问。

  “大少爷在大上海长大,想必不会想到。说直接一点,它就是用泥制作的。但这泥不是普通的泥,它叫紫砂泥。”张师傅有点神秘地说。

  “紫砂泥?是紫色的吧?”鲁果更好奇了。

  “也可以理解为是紫色的。但紫砂泥可不是从地里直接挖出来的泥,它的原料原本是石头,属于夹层矿石,这种矿石在空气中容易风化,用工具碾磨加工炼制成为制作紫砂壶的泥料,这种泥叫紫砂泥。”张师傅耐心地解释着,鲁老爷跟着倾听,不打断他们的交流。

  “还这么复杂。我只知道紫砂壶能泡茶喝水,没想到里面还这么多学问。”鲁果感兴趣而惊讶地说。

  “老爷,大少爷这么好学,鲁家的事业发扬光大,指日可待啊。”张师傅向沉默不语地鲁老爷微微一笑说。

  “这小子刚入门,不知后边怎样呢?现在说这话为时过早。”鲁老爷一听这话很开心。

  “大少爷,刚买的紫砂壶还需要开壶,你知道吗?”张师傅又问。

  “不清楚,张叔快跟我讲讲。”鲁果凑到他跟前赶紧催着。

  “开户时要用老豆腐和甘蔗,这说来话长有时间我再跟你讲。咱们到地方了,二位请进。”张师傅刚要细说,一抬头到了作坊,赶紧请鲁老爷和鲁果进作坊坐。

  作坊不大,但却收拾得很整洁,做紫砂壶的工具摆放得井然有序。张师傅的媳妇将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出来,三个人就又继续围绕紫砂壶制作的整个过程展开了话题。鲁果吃着异乡的家常便饭格外香,听得也津津有味。吃完饭他们又去看了矿上挖了矿泥回来,张师傅从怎么制作泥料、怎么制作紫砂壶一一跟他们做了演示,只是烧制和后续的修正工序,因为时间和紫砂壶数量的问题当天没有进行。他们便又逗留了一日。在让鲁果看了全过程以后,鲁老爷预定了一批货,嘱托张师傅一定要按时上货两人便告辞出门。

  鲁老爷看着儿子一天天的变化很是欣慰,临时决定带着鲁果去西安分号看看,让他增加一些人生阅历。于是,他们启程去了西安。

  就在二人去西安那天,鲁兰的《冬雨》发表了在申报上,这是她的国文老师告诉她的。这对于一个青年文学爱好者来说是头等的大事,她一个想告诉的就是爸爸,可是还没到放假时间,她只能与自己在救国会认识的方雄分享快乐。

  方雄与鲁兰不是同班同学,但都是学协的骨干,在开会时他们认识,因为脾气相投交往地就多一些。当鲁兰把报纸上的诗歌拿给他时,他兴奋不已,简直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偶像。

  “鲁兰,你这首诗太有思想了,宣传鼓动力特别强,真不知道你怎么写出来的?我的脑袋就跟一团浆糊似的,想写点文艺作品就是写不出来。唉!”他拿着报纸如获至宝,反复读着诗句。

  “方雄,我就是在雨中回家时写得,你的思想更先进,抗日更有激情,你要是写应该比我写得要好。”鲁兰看他只夸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

  就在他们交谈的时候,负责协会工作的周老师派同学来喊他们,说是要开为前方抗日战士募捐的动员大会。方雄将报纸揣在怀里说:“这张报纸送给我吧,我留作纪念。”鲁兰点头答应,两个人急匆匆赶往举办会议的教室。

  这次募捐与鲁老爷上次职业界救亡协会说得“前方抗日战事吃紧,物资紧缺”是一回事,但学协这边晚了几天才展开募捐活动。经过师生的激烈讨论后,定出了三套方案,一是学生自己为前方战士缝制衣服,二是学生走上街头向路人或者亲人募捐,三是学生自制书签,走上街头义卖筹集募捐款。

  方案制定出来后,上海各个学校立刻展开了行动。鲁兰所在的学校采取了第三种方案。同学们纷纷回家发动家长,捐了好多质量上乘的纸张,而鲁兰回家后发现爸爸和哥哥出差在外,不敢向妈妈说明情况,就像学校缴费买书本,鲁太太便爽快地立刻给了鲁兰100元银票。鲁兰高兴地买了100元上好的纸张回到学校。她与同学们将捐来的纸张按尺寸裁剪好,用彩笔精心制作了几千张书签,每个书签上都写上了抗日口号。他们又自制了一些贴着义卖标语“还我河山,抗日有责”的纸兜,然后挎在脖子上走入法租界的大街小巷。

  当同学们喊着“还我河山,抗日有责”的口号出现在街头时,引来了无数中国同胞的关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助。就在捐助的人群中,鲁兰发现了久别的小红。

  那时鲁兰正挎着纸兜正在路边跟一位阿姨讲抗日的道理,忽然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挨着她义卖的一个同学身边,她没有说什么,直接从衣兜里掏出钱就捐款。她顾不得许多,抱歉地对阿姨说:“阿姨,你等会,我这边有点事,对不起。”

  阿姨笑着说:“难得你们这些孩子这么爱国,我把钱给你,我还有事得走了。”她感激地收了阿姨的钱后,急忙向那个熟悉的身影追…去。

  “你好!这位小姐请留步!”那个女孩走得快步如飞,她实在跟不上时,便气喘吁吁地在她背后喊了两句。

  那个女孩听到喊声停下脚步,匆忙间转过身看她,就在她转过头的一瞬间,她们两个都热泪盈眶,紧紧拥抱在一起……

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 邂逅西安(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时代足迹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