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能闲下来,我打算写些有关我们这个区的文史或者地方志之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要推出好三四本书来。”
“这可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啊!”阿菁钦佩不已地说,虽然心里有诸多的怀疑不便向老人倾吐。
“你的诗也不要放弃,”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再年轻几十年的话,我也会选择做一个诗人。”
“现在是中国诗歌空前困难的时期,而且这种局面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再困难,我都不会放弃的。”阿菁说道。
“是的,不要轻言放弃,”老人说道,“最好是想办法出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你所从事的事业。”
“出书,恐怕将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吧。”阿菁说道。
“总会那一天,”老人说道,“哦,对了,市里那一家教育刊物停刊了,不过那位编辑帮你推荐了一次文学笔会,你想不想参加?”
“哦,我还是不参加吧。”阿菁犹豫不决地说道。
“我看你还是参加的好,编辑说主持这次笔会的是省文联的一位著名诗人,有相当的背景。如果能得到他的垂青,对你今后的创作是大有帮助的。”
“那好,我就参加吧。”阿菁允诺道。
告别老校长,阿菁忽然想起自己前不久手工编辑的诗集,自己在编撰好这部诗集不久便得到这样好的一个学习机会,这会不会是命运对自己的某种暗示,难道说自己会因为这次学习脱颖而出吗?阿菁这样想着,心里开始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