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借地问策
安静的风铃渡2020-03-04 15:163,861

  在收到大梁密信之后的三日,元尧即令林居易为帅,领越垒军出嘉鸣关先行攻梁。大梁南三州大都督陈去雁亲临庐陵城指挥,坚守不战。林居易轻举妄动,引大军迫近庐陵,赢了几阵,结营寨于盘山上,遣一部分兵与山脚布阵迎敌。

  陈去雁做了一个大胆举动,将全城兵力抽出,一部分猛攻魏军前部,一部分绕道山的背后,迅速将大山三面包围。最终,魏军前部被击溃,梁军四面合围,并以火攻烧山。魏军困死山上,呛入浓烟而窒息者众多,数日后已奄奄一息。

  展嵩曾苦劝过林居易不可自入死地,无奈遭到轻视。在得知盘山之困的消息后,他立即领着陆字旗帜,率领关上的两千轻骑冲击盘山营寨,接应林居易突围。盘山上魏军看到陆字旗,以为靖军侯驾临,一扫疲倦之态,士气大振,猛地朝山下突围。经过血战,损兵折将下击破防守,撤回嘉鸣关。而林居易中箭坠马,被救回关上之后的第二日,伤重而亡。前方主帅阵亡,士气奔溃,展嵩当机立断,停止一切攻势,坚守嘉鸣关,并以八百里急报最高级别传羽檄于帝都。

  帝都皇城之内,日晷正中,三省最高长官正汇聚内阁内,正在商量战事政策的调整和粮饷的供应调度。这个时候,新任兵部尚书陈世奔入,慌慌忙忙地奔入内阁官署,引得一众宰辅不满。

  新任尚书令何元尚不悦道:“慌慌张张的,到底什么事啊?”

  陈世慌乱道:“前线军报,大军败于盘山,损兵折将,三军伐梁大帅林居易阵亡了!”

  这个消息可把这些养尊处优的大人们吓得坐不住了,他们面面相觑,揣测了许多种可能发生了变故,但结论都是一个——战火有可能蔓延到建州。于是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最高长官同时急急忙忙到开明殿面见元尧。

  此刻元尧正于殿中观摩南三州地图。先前林居易曾经送过两份军报于帝都,皆言大破梁军。其实都是小胜之仗,斩获不大,林居易这么夸大军功除了是为了邀名邀功,是看准了元尧不会怪他,因为元尧也需要胜利来鼓舞天下之心。总之,林居易是元尧提拔上来的,林居易赢了,元尧脸上也有光,至少识人之明名声是拿到了。

  当听到秦启来报,元尧以为又有什么捷报送达,便令秦启赶紧将人迎入。看到三人身影出现宫门,他笑问:“是不是林居易又传来捷报了?”

  何元尚三人听到元尧满怀期待的问,都面面相觑,难以启齿。

  元尧疑惑道:“怎么一个个都哑巴了?”

  还是元宗先出声道:“陛下,前线军报,我军大败于盘山,林居易阵亡!”

  “你说什么?大败?”闻言,元尧脸色一凝,惊愕不已,而后一拂袖,露出不相信的表情,“这不可能,先前林居易还屡屡获胜,怎么说败就败了?”

  何元尚将羽檄呈于元尧面前,忧心忡忡道:“陛下,这是展嵩亲自传回来的羽檄,不会有错。”

  元尧剑眉一沉,猛地夺过羽檄翻开一看后,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里面有交战之后的详细经过,包括先前两次所谓胜仗华而不实的内幕,元尧这下相信了,前线真的败了。羽檄坠地,他身躯一阵摇晃,转过身徐徐往台阶上走入,却在中途摔倒。

  “陛下——”

  何元尚三人大惊,连忙上前去搀扶。元尧翻过身来,径直坐在阶上,伸出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快!令寇平即刻率领镇海军南下,不能让梁军乘势北上!”

  何元尚便应令去了。之后,元尧挥挥手,屏退了元宗、郭静,自个坐在台阶上,凝望着地上的舆图,露出了复杂的脸色,有懊悔、有不甘、有无奈。

  开明殿的灯烛亮了一夜,没有人敢去打搅元尧的清静。本来郭芸是想今晚过来服侍的,可中途听到内阁朝臣急忙入宫的消息后,也打道回府了。竖日,林居易阵亡的消息便弥漫在大街小巷中,但造成的恐慌并没有上次那么大。毕竟魏梁交手多次,互有胜败很是正常。关于南境战败,在茶楼、酒肆里头,士民们更关心朝廷接下来的举动,派遣谁为帅进行讨伐。民意几乎是一边倒的,让靖军侯披甲上阵的舆论似狂风暴雨那般涌来。

  又过了十日,寇平率镇海军南下之后,南境并没有传来大的军事情报。大梁方面,陈去雁击杀了林居易后便即刻缩回了庐陵城中,并没有乘势北上的意思。这下子,大魏方面又陷入了先前那个死胡同,是继续南下再战,还是撤军?这十日,元尧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如同先前思考任命谁为主帅一样。若是二度撤军,大魏军心民心势必造成极大的打击,他日再兴兵,难度上升十倍、百倍!若是不撤,该用谁为帅呢?

  很快,郭静的生辰就快到了,他是中书令,更兼女儿是宫中贵妃,且是唯一的妃子又有孕在身,来道贺的人很多。又因为郭氏现今行中庸之道,宗室派和新政派别的朝臣都给脸子前来,一时间大家摒弃了朝政争执,坐下来互相喝着燕飨美酒。先几日的愁云惨淡似乎已经从他们脸上抹去了,这十日战局的平静使他们绷紧的心松缓下来。

  这一日郭静感到大为有脸子,令他最意想不到的是,元尧竟然携丽妃亲至为他祝寿,这让他感到受宠若惊。元尧的到来,使得宴会的气氛一下子肃穆起来。元尧手上了一份奇石作为寿礼,而后又说了一番祝贺的话,算是走了过场。他今日前来,不仅是为郭静祝寿,还是借此机会找陆渔问问战和之计的。人有时就是复杂矛盾,防备人家的是自己,离不开人家的又是自己,有心问策的是自己,不愿登门拜访的又是自己。

  可是元尧看了许久,都没有发现陆渔的身影,他便让郭芸去问郭荆,得到的回答是陆渔孝期未过,只送了礼来,人未亲至。元尧听后未免失望,于是他使了一个小伎俩,让人以郭荆的名义到靖军侯府说有事相商。郭荆其实也知道元尧心思,只不过装作懵懂不知而顺水推舟,没有点破罢了。

  送出礼物后,陆渔便在府上读书写字,教授卫询剑法和兵法。当府外来人说郭荆相请的时候,他并没有多想,换了衣衫便前去了。再度过去,不好空手而过,于是又挑了一份平时淘来的字画。在郭府停下,将字画交上的时候,立时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其实陆渔已经闲置许久了,帝都上的事基本与他无关,就是近来南边的战事让他再度活入众臣僚的心中。

  陆渔入了郭府之后,没有理会那些应酬的官员,直奔郭荆书房而去。在廊外遇见了郭荆的贴身小厮,便问他郭荆在何处。小厮答道正与陛下在书房交谈。陆渔愣了下,这是秦启在外面见到了陆渔,便说陛下有请。于是迟疑了一下,还是踏了上去。

  “拜见陛下!”陆渔行了一个礼。

  “虞启,无需多礼。”其时元尧与郭荆相对而坐,中间放着一小茶几,正屈膝交谈。

  小厮顿时搬来一个软垫,让陆渔在元尧和郭荆之间坐下。

  郭荆望了眼俩人,识趣地起了个头,“哦,方才我与陛下在讨论南境战局,想着自己见识浅薄,便遣人去侯府相请师弟,正好我也想听听师弟你的看法。”

  元尧点点头,“虞启,既然你来了,不妨说一说。”

  陆渔有些意外,作谦道:“我不在建州,对于战局了解得也不怎么清楚,怕是说出来不准。”

  “今日乃是郭中书寿辰,不是朝上议事,就随便说说,不用拘谨。”元尧自个酌了一杯,连坐姿都偏了些,似乎刻意做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

  “其实,臣并不清楚,陛下为何突然遣林居易攻梁。”见躲不过去,陆渔便直言了。

  “哦?你觉得不妥?”元尧眸子一暗。

  “不是。”陆渔摇头,“臣相信陛下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定有原因,只是臣尚不清楚内情。”

  关于刘子拓之事,是最高机密,确实不能对外人所说。故而在陆渔和郭荆面前,元尧也犹豫了片刻,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原因当然是有的!不过,这个原因一旦说出来,就不容易脱身了!一旦泄露出去,前线几万将士人头落地,帝都也不可能高枕无忧,至少朕也要给将士们一个交代。你们理解吗?”

  陆渔与郭荆表情皆凝重起来,事到如今,他们还能抽身而去吗?皆言:“愿以性命担保,绝不泄密!”

  元尧满意地点点头,“在南三州的眼线收到密报,陈子放遇刺,生死不明。”

  陆渔二人听到这个消息已经够震惊了,接下来的消息更是让他们石化原地。

  “还有,大梁威卫军督将刘子拓在豫章王的说服下,决心叛梁归魏。”

  这下子全都明白了,在这两个情况下,确是攻梁良机。郭荆不解问道:“豫章王,不是死于萧化潜之乱了吗?”

  元尧轻笑,“真亦假时假亦真。”

  陆渔二人默然,还在消化刚才所听到的一切。

  元尧便问:“内情知道了,说说你们的看法?”实则是在问陆渔。

  陆渔思忖了片刻,答道:“臣有些疑问。”

  元尧眉头一沉,“哪里不解?”

  “首先,这次林居易动兵,刘子拓并没有起兵策应。”

  “刘子拓给出的条件是,只要我魏军击破淮州,他即刻起兵。他这么想,也是保险起见,我们也不能逼得太紧,不然会让他起疑心。”

  “再者,林居易攻梁失败,至今已有十日,陈子放为何还没有动静?难道他就没想过大魏为何挑在这个没有多大胜算的时候动兵?”

  “陈子放遇刺生死未明,也许他没有死,只是负了伤行动不便,也许他没有把名不见经传的林居易放在眼里,所以按兵不动。至于战机,他的遇刺,难道就不能成为战机?”

  陆渔低着头,没有反驳元尧,因为这的确是一种解释,只是他心中隐约有些不安,觉得陈子放的遇刺来得太过蹊跷了。

  “攻梁已成定局,现在更要思考的是,当下战局,该如何应对?”对于说的陆渔哑口无言,元尧有些沾沾自喜,但也没有忘记目的。

  “进有风险,退则隳铓,进退皆两难,臣不敢妄言!”

  元尧是相当不满的,正欲诘问,门外闯进了一个人影,乃是郭静。郭静说前堂寿宴的名菜炮制好,已经端上,请陛下驾临。元尧也不好再问,于是随着郭静外出,而经过一间偏房的时候,听到一干军侯醉酒吹嘘,说林居易就是一个外披锦绣内蓄败草的废物,仗着讨好陛下升官,瓦釜雷鸣,现今死于战场是活该,又说现今南境困局,大魏除了靖军侯无人可解。这一番话下来,元尧脸色都乌青了。

继续阅读:第三百六十六章:随驾出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魏靖军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