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琅是真的有些饿了,望着桌上的开胃点心,左顾右盼妄图趁人不备先偷吃一口垫垫肚子。无奈英王经过刚才遇刺事件,更是不敢让张琳琅离开身边半步,英王是众人焦点,张琳琅自然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根本没有偷吃的机会,只能将口水往肚里吞。
张琳琅暗骂:南国人动作真慢,越国皇帝的安排也欠考虑,这又不是等吉时结婚,先来先吃岂有让宾客干坐着的道理?幸好张琳琅穿越前领教过在某餐馆里因为人多厨少被晾了一个多小时才上菜的待遇,基本上能调整到正常的心态,貌似神情自若从容淡定,面上还带着微笑。
越国皇帝好像也意识到这一点,立刻命人献上歌舞,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这一招对别人不一定有多少作用,可是对张琳琅仿佛旱地甘霖。张琳琅坐的也算是VIP席位了,看得真切品得细致,美女婀娜,丝竹鼓乐,声色俱佳,真堪称精妙的歌舞表演。
越国皇帝好音律,舞乐品味相当高,便是久惯声色的英王看了这样的表演也是耳目一新,赞不绝口。
一轮歌舞过后,英王兴致勃勃道:“越国人杰地灵,陛下的宫庭歌舞更是聚天地精华,犹如仙音神韵,不说别的国家,就是我华国也未必能及。”
越国皇帝当然爱听奉承话,尤其谈论到音乐歌舞,更是激情澎湃。他心想,听说英王是文不成武不就,整日吃喝玩乐,但今日看来欣赏水平不低,对宫廷礼乐有所涉猎,莫非也是爱好音律之人?
想到这里越国皇帝笑道:“英王殿下过谦了,华国乃中原大国,音律文化礼乐歌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越国的许多乐器曲调都是从华国学习而来。殿下出身皇族,自幼受到熏陶,想必精通音律,不妨品评一二。”
英王察觉越国皇帝谈起音律眉飞色舞,言语间也是对华国尊重吹捧,充满善意,看来是打算营造与华国情谊深厚的局面,于是顺水推舟道:“本王母后原是贵国公主,论辈分,本王是陛下的晚辈子侄,初来乍到,年轻识浅,还望长辈多多关怀提携。至于音律,本王只粗通皮毛,哪有资格品评?”
张琳琅听英王的话说得相当客气谦虚,还不断与越国皇帝套近乎,心想英王果然有一套手段,找个机会就增加越国皇帝对华国的好感。看越国皇帝的反应,对我们华国也不错,这事情没准还真像他们先前推测的那样,越国皇帝早已打定主意把女儿嫁给英王?既然已经定了,为何还大费周章把南国人也请过来,越国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今天这大戏唱得是哪一出?
越国皇帝一说起音律哪有那么快就放手的,不顾英王谦让客气,又命人继续演奏乐曲。
英王对于音律的造诣根本无法与越国皇帝相提并论,他本想扬长避短找借口推辞,转移话题谈论别的事情,但听越国皇帝郑重道:“英王殿下,接下来的这首曲子不同于寻常乐曲,是本国最有名的女乐师琵琶独奏,而曲谱正是朕的公主所作。礼教所限,公主不能亲迎众位宾客,所以特意作曲编舞,以表心意。”
英王偷眼看了看张侍读,一副气定神闲等着听的样子,他立刻放下心来,有张侍读在,他有什么不能谈?于是不再推辞欣然受领公主这份厚礼,英王打定主意,如果越国皇帝到时候真要谈论品评乐曲,他就将张侍读推出来应付。
这位越国最有名的女乐师,并非生得美貌,相反长相很平庸又上了年纪,但是穿着高雅气质华贵弹了一手好琵琶。倘若闭上眼睛听,便可以忘却周遭一切,耳中只剩下悠扬琴曲。
越国公主作的这首曲子非常精妙,整体基调华丽又不失灵性,经高手演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一曲过后,众人皆不自觉地鼓掌称赞。
越国皇帝很自然地问道:“英王殿下以为此曲如何?”
牛丞相也不失时机地跳出来补充道:“英王殿下若只是泛泛地说好,不谈也罢。”
越国皇帝听出牛丞相言语中刻意刁难之意,本想制止打个圆场,转念又一想,试探一下英王的学问也无妨,便顺着牛丞相的话继续道:“是啊,英王殿下不要太见外,有什么高见不妨说出来。”
英王微微一笑道:“本王觉得公主所作之曲甚好,演奏者也得其神髓,至于陛下和牛丞相期望的更精深的品评,本王身边张侍读博学多才,于音律一道也有所涉猎,殿下不如请他畅谈一二。”说罢将充满期待地目光投向张侍读。
张琳琅没想到英王会来这一套,原来这曲子不是白听,还要点评。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张琳琅是英王高薪聘的侍读,关键时刻容不得她退缩。亏得她在英王府里已经被宁浮萍考验过一回,心里虽然有些紧张,面上却不动声色,搜肠刮肚想词。
急中生智,张琳琅脑中灵光一现,东拼西凑几句名句,假装侃侃而谈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前四句张琳琅还记得出自高中语文背过的《琵琶行》,后面那两句是谁写的早忘了,总之是形容曲子好的话,用在这里应该可以。她说完看了看众人没有不良反应,心想终于蒙上了。言多必失,《琵琶行》全文他可不会背,又再也想不起什么像样的话说,索性闭口不谈玩深沉。
越国皇帝一听这位张侍读果然是行家。琵琶分大小弦,音色特质各有不同,能用短短几字就将琵琶演奏的精妙之处描绘得如此生动,无论是音律文采都不得不让人佩服。更有后面那一句对全曲的综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分明是将此曲比作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天上隐喻皇宫,此曲是越国公主所作,那公主便理所当然是天上仙子了。将公主捧为天上仙子,自承人间凡夫,有幸聆听,欲求再闻仙乐,仰慕求亲的意图不言而喻。越国皇帝原以为紧随英王寸步不离身怀绝技的这位张侍读,仅仅是顶了一个侍读的名字,实际上是英王贴身保镖,现在看来此人文采学识也非常人能及,当真是文武双全惊才绝艳。他不得不对张侍读另眼相看,对英王能有如此贤能辅佐一番深思了。
英王虽然对于琵琶的演奏不在行,但是张侍读最后这一句饱含深意,一语双关的话他理解的意思与越国皇帝差不多,他不禁暗暗赞叹,张玉真乃大才也。
牛丞相则暗暗心惊,华国果然藏龙卧虎,他早已察觉英王身边的那位张侍读不是一般人,不过单只那份身手就非寻常护卫能及,如今听他对乐曲的见解和赞美中隐喻的深意,此人才思敏捷文采风流,这样一位高人能为英王所用,英王又是怎样的人呢?从之前收集到的那些情报来看,英王不学无术已久很少受到皇帝重视,只是在确定要被派来越国求亲之后,华国为了造势才对英王的形象重新包装了一下,什么精于弓马骑射,聪颖好学,亲民爱民等等,无非是为英王贴金子。牛丞相判断,英王从遇刺时的镇定到现在应对得体的言行,恐怕都是受了身边这位张侍读的指点才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现。有张侍读在,英王和华国使团看来都不好糊弄了。
就在这些人胡思乱想的时候,有太监宣告,太子殿下迎南国使团已到安泰殿之外。
对于张琳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马上就要开饭了。
英王心想,南国使团终于来了,好戏要开场了,见张琳琅满面喜色,想必成竹在胸,他也就放宽心,微笑自然而然浮上脸颊。
太子吴双接到南国使团之后故意延误时间,想看看华国使团等得不耐烦的模样,结果他们一行人进入安泰殿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英王等人笑脸相迎,心下不得不佩服英王好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