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孩子王
想来想去,李承道意识不到时间流逝的也就那么一次,那就是师父传他《元阳筑基法》时。莫非,那一次竟然耗费了一天的时间?当时醒来时,浑身没有一点酸胀麻痹,还以为没过一会呢!嗯!既然这个筑基之法这样玄妙,以后可要更加用心才是啊!
就这样,六个道士带着十三个孩子直奔,武当山,太和道山门而去。不过,这些孩子们却叫苦连天,都是普通的孩童,虽说乡下孩子身体好,可是赶路赶了那么久,也是疲惫非常啊!但是看着不怒而威的楚令扬,嘴上却都不敢抱怨什么。幸好夏季天长,天黑得晚,尤其是高山上,黑得还能更晚一些。所以,还不至于摸黑。
这些孩子因为疲累,小小的队伍被拉成了长线,拖慢了行进的速度。但楚令扬和赵堪也无可奈何,只好也略微放慢一些,将就一下。毕竟,还都是刚离家的孩子嘛!
只有李承道紧紧跟在楚令扬的身后,不显疲态。
李承道之所以没有显出疲态,一方面,是他的身体素质确实远比普通孩子要好。从小就拥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质生活,还跟着李建成或是一些武艺高强的侍卫习武,虽然练不出内力,但身体的强健却是实打实的,何况还经常用珍贵药材浸泡、调理身体。可以说,已经打下了那些普通孩子望尘莫及的基础。
而另一方面,李承道此时已经练出了内力,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内力到底有多强,但是这对于体力的悠长却是有很大帮助的。只不过,他这样,就被那些嫉妒心强的孩子怨恨的更深了。
可李承道没有注意到这些,毕竟是小孩心性,不懂这些。一面赶路,一面悄然调整着内息,而更多的,则是惊叹着武当山的美景。这武当山怡人的景色,衬托在绚丽的晚霞之中,显得是那么的迷人。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主峰天柱峰,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
接近亥时,一行人终于进了太和道山门。
这些孩子终归还没有成为正式弟子,又是第一天到,所以,赵堪就吩咐人手将这十三个孩子安排在教化堂外围的空屋子,等待考核再行分配至各堂各院。
赶了很久的路,孩子们承受不住,都草草洗漱一下,就跑炕上睡觉去了。不过李承道没有立刻去洗,因为怕被人发现你储物袋的存在。
他不敢在黑夜去不熟悉的地方,只是围着院落转了几圈。待确认其他孩子都离开盥洗屋后,才进去好好的清洗了一下自己又脏又臭的身体。不过令他好奇的是,储物袋虽然也沾上了不少污物,但却很好清洗,用水冲两下就干净如新了。这可真是个神奇的好东西啊!师父居然还对此嗤之以鼻!不理解啊!
洗完后,重新藏好储物袋。这回储物袋连着的细绳只系了一个活口。这是为了以后,可以脱衣服连着储物袋一起扒下来,这样即使被人看到,也不会太过让人起疑心。
然后又换上了太和道提供的干净衣服。这衣服,材质剪裁上远远比不得从前,质地不过是普通的粗麻布,但胜在结实,样式也就是蓝灰色的短衫长裤。
没有了往日的奢华高贵,取代的则是淳朴低廉。不过在经历了这么多生死考验之后,却让人觉得有种恍如隔世之感。仿佛,曾经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美梦,可是又好像现在的一切是一场噩梦。李承道也想不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才应该是真正的自己,不禁苦笑一番。
回到寝房,那十二个孩子已经全躺在一个奇大无比的炕上,虽不显得拥挤,却没给他留下多大地方。想要睡觉,也就只能侧躺而已。
心中涌起一股无名业火,但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算了。如果这时候,想让他们让地方,肯定不只是叫醒一个两个。这一闹腾,如果控制不好,估计也没法睡了。而且,这是第一天来,若吵到其他院子里的人就不好了。还不如,趁这时候,在好好揣摩一下《元阳筑基法》。此前第一次练,过了一天也不觉得疲惫,反而觉得神清目明。干脆,今晚就打坐习练此功法,顺便也验证一下,那次究竟是不是过了一天,修炼此门功法到底是不是真的这般神奇。
想到就做,李承道立刻盘膝坐在炕边。宁心静气,让自己略显疲惫的身心,缓缓沉寂下来,仅留灵台一丝空明。
也不知是因为天生心思过人,还是读书人明心见性具有优势,李承道只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他便开始按照元阳筑基法,催动丹田,运使内力,从丹田出发,经会阴,谷道,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相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完成了一个小周天之后,李承道觉得丹田内的内力似乎有扩充了一些,几乎可以明显感到内力像是吸水的棉花,每走一圈,便会壮大一点。
另外,任督二脉不属于十二正经,是奇经八脉中最为重要的两脉,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随着内力的运转,这两脉也在逐渐的扩充。李承道有种感觉,觉得将任督二脉扩至极限,完全打通,以至于沟通天地,似乎用不了太久。师傅说要到十五岁,估计是要提前了。
也不知这种想法的来源,李承道就这样一直运使着内力,直到卯时三刻(早晨五点四十五),模糊中听到了公鸡亢奋的鸣叫声,才慢慢收功。下炕后,果然觉得没有半点疲乏困倦之意,可以说是精神抖擞,体力充沛。但还是到院子中活动一下筋骨。
不多时,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道士。他是来带所有新来的孩子去吃饭,再去教化堂演武场等堂主安排。他对李承道这么早起略感意外,但仍然不耐烦地催促其余孩子们穿戴整齐后,便带着这十三个去餐堂用早餐。
这个餐堂是教化堂自设的,但也算很大了,但布置却很简陋。饭菜也是简陋地够可以了。
这些孩子中,有个明显领头的,叫王希鹏,大概家里希望他鹏程万里吧!是南阳首富的公子,家资殷盛,又请了一些会些功夫的人教导过。所以,尽管今年十二岁,却长得比其他同龄人高得多,比一般孩子结实得多,霸道的多,就这样,十一个孩子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尊他为老大了。
桌上摆着皮薄馅足的肉包子、米粥,几样看起来还不错的小拌菜。但王希鹏仍是不停抱怨着早餐不合胃口,看着别人吃得都很香,很是鄙视。不过,这些孩子都怕他,也就都跟着附和,不敢说别的。
王希鹏看了一圈,对这些人的回应很满意,但视线移到李承道时,仍然充满稚嫩的脸旁立刻板了起来。因为,李承道完全不理会他,只是不停地吃着桌上的饭菜。
‘砰’!王希鹏一拍桌子,指着李承道恶狠狠地道:“喂!你!给我过来!”
但李承道却像是没听见,依然专心吃着早饭。
王希鹏脸色更加阴沉,他旁边的一个较为瘦小的十岁左右的短眉毛少年,立刻跟着大声嚷嚷道:“喂!你小子聋了啊?没听见鹏少叫你吗?”
这个短眉毛,名叫吴福德,来自于一个小地主的家庭,对王希鹏的家族可以说是俯首帖耳,马首是瞻。而另一侧坐了一个十三岁的黑脸少年,名叫刘庆,身体更为壮实,是王希鹏家族庄园教头的儿子。此时,也是一脸怒容的瞪着李承道,像是要吃人似的。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王希鹏最衷心的两个跟班。
李承道却依然像没听到似的,该吃吃,该喝喝,时不时的还砸吧两下嘴。那样子吃的,要多香有多香!
王希鹏可以说是个孩子王,哪受过这样的无视?他咬着牙对刘庆道:“刘庆!给我好好教训一顿这个狂妄的小子,让他记住,狂妄是要付出代价的。”
“嗯!鹏少!交给我啦!”刘庆一口便答应下来,脸上露出了得意和残忍的笑容。
他刚起身,下首隔着好几个的位置,一个也很瘦小的孩子站起来道:“老大!算了吧!我们刚来,如果闹事,万一惹堂主不高兴怎么办?况且,那小子也确实可怜,可能是刺激过度,头脑不是很清楚。鹏少您大人有大量,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