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自己前生对时局的分析,江洛寒赞叹不止。因为卫青的关系,江洛寒花了不少心思研究明朝永乐帝那一段时间的历史,对这历史公案倒是一清二楚。
而另一边,因为那块奇玉引发的江洛寒叶轻柔两人对“前世往事”记忆回档,还在继续中。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要和朱高煦合作,帮他一把?”
江心柔也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眼中发亮的道。
“不错,我想,朱高煦也会很乐意得到我们这样的帮手。要知道,朱高炽不是傻瓜,他没有建文帝那么废物,一直都是千防万防自己的兄弟,防他在他死后会象朱棣那样造反把儿子拉下马,肯定要使尽手段打压朱高煦!而朱高煦也肯定不甘坐以待毙!”
江心寒顿了顿,哼道:“互相怀疑,互相不信任,互相想要留后手以防万一!他们彼此间的裂痕,会不断地扩大……。。”
江心柔也听明白了,大喜道:“我们现在就要主动去找朱高煦吗?”
江心寒眼中一闪,“不过现在还不行,朱高煦怎么说也是个身份地位不低的王爷,我们如今的实力,还没有资格和他合作,贸然和他接近,只会被他利用甚至掌握,必须要等到实力足够才行。朱高炽才刚上位,他对自家兄弟的打压,削弱,才刚刚开始……。”
江心柔重重的点了点头:“明白,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发展闻香教。”
“对,有实力才是硬道理!只要实力够了,不需要我们去找他,为了活命,为了咸鱼翻身,朱高煦自己就会过来找我们!”
二人谋划多年,选择的时机不可谓不毒辣,正如江心寒所料,失去了朱棣的坐镇,新皇上任的朱高炽,皇位屁股还没有坐热,立刻就感到自己身体不适,即将随父乘龙归去。
看着自己年青的太子(朱瞻基),又瞧瞧那位野心勃勃的弟弟朱高煦,忆起自家“叔夺侄位”上位的过程,担心自己身后历史重演的他,顿时警惕之心大起。(注: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朱高炽很清楚,他活着的时候,自己的弟弟朱高煦会老老实实,不敢作乱。但一旦他归天,这位兄弟肯定“另有想法”。
不防不行啊!
如果朱高炽能多活几年,自然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地慢慢削藩,以钝刀割肉,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用数年甚至是十年功夫,一点一点地把朱高煦手上的势力基本盘清空割尽,让他只能老实地当个被圈养起来的太平王爷过此一生——建文帝所以会完蛋,除了自身无能,重要的大臣皆是只会空谈的废物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就是“削藩”时力度过猛,本应当是用十余年时间完成的事,却妄想在数年内急进而成,结果引发各地藩王的反扑。
吸取他的教训后,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上位后,在削藩一事上,就没有这么急躁,而是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一点一点地进行。所以传位到朱高炽手上时,其他的“叔叔辈”藩王,已无法再对朱高炽的皇位造成威胁。
唯一留下的尾巴,就是朱棣的亲儿子,朱高炽的同胞弟弟朱高煦。
朱高炽也可以效法先父慢慢地削藩,偏偏他自己身体不佳,多熬几年都很困难,等不起,拖不起,所以,他只能使用激进的手段,提前为自己的儿子未来登基清除“木刺”了……。
而这一切,正是江心寒想要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