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宫才知道皇上正在召见二位,濮昕便往御花园转了转。”濮昕面不改色的解释道,“正巧家里的老夫人一直想见见秋日盛开的芍药,濮昕便大胆摘了些,回去给老夫人看看。”
他话刚落,一旁的落言上前一步,正好露出怀中的芍药,落言小心的将那几朵花用外衣包住塞在怀里,衣襟被撑得鼓鼓的,却是一朵都没有凋落,朵朵娇艳,如同才摘下一般。
鲜红的花瓣在白花花的日光下,更加显得娇艳非常。
怀瑾看到那花,鼻尖便觉得总有一股子的血腥味儿,消散不去。
宇文斐暗皱了皱眉,好笑道:“宫里都说这花儿是拿血养的,才过了季依旧盛开。侯爷也是心大,这等血污之物,还敢往老夫人身前送?”
濮昕无奈地摇了摇头,“老夫人的性子,想必七皇子也是知道的,哪里会信这些,她也只当图个新鲜,看过了也就算了。”
说起西伯侯府的老太太,怀瑾想到了狩猎场上,宇文斐跟自己说的事情。
一个妇人,在家中男丁尽数战死之后,凭一己之力扛起一个大家,并准确的判断出形势,吩咐家中男丁弃武从文,光是这份气魄就让人佩服。
且西伯侯武将世家,想来这老夫人年轻时也是个女中豪杰,不知见识过多少大场面,想来也不会在意这些。
“侯爷一份孝心,老夫人想来自会开心。”宇文斐看了那芍药一眼,又道:“既然侯爷有要事向父皇禀告,我就不多耽误了。”
濮昕拱手又行了一礼,与身旁的落言一起,转身离开了。
经过这一打岔,宇文斐和怀瑾也耽误了不少时间,等到两人来到寿禧宫的时候,太后已经在正殿等着二人了。
太后坐在主位上,慢悠悠地品着茶,看着桌案上放着的司天监选出来的时间。最近的日子上已经用朱砂圈了起来,也就是皇上已经订下了日子。
“皇上用心了。”杨嬷嬷看着那被朱砂圈起的日子,心里暗暗感叹,虽说皇帝与太后之间总有些隔阂,但到底对太后还是有份尊敬在的。
毕竟在这风口浪尖上,能抵住朝堂上大臣们的意见,将长公主下葬之事早早订下,就可见皇上的用心。
但太后闻言却是冷哼一声,淡淡道:“他是用心了,若不用心,也不会让安平和斐儿来查问我了,自己倒躲在后面。”
杨嬷嬷唇角嗫喏了片刻,最终还是叹了句,没有说话。
费神在堂上坐了片刻,也不见二人前来,太后早就有些倦了,懒懒地挥了挥手,就吩咐人送自己回了里屋。交代杨嬷嬷等二人来的时候,将人交出去就行了。
宇文斐和怀瑾刚一前一后来到寿禧宫,就见杨嬷嬷已经领着一个宫女在门口等着了。那宫女被五花大绑地绑着,眼皮子费力地睁着,整个人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地,好像随时要倒下一般。
二人来到跟前,对这一番事态有些不解。
杨嬷嬷向二人行了礼后,躬身道:“昨个儿,就是这宫女提醒太后,平阳公主生前提及锁云阁之事。太后娘娘虽不知锁云阁出了何事,但猜想也是十分重要之事,一早就亲自盘问了身边的丫鬟,也就此人看来可疑了些。”
苏葛盈一案由于太后娘娘那边的“配合”,显得十分的顺利。宇文珏看到跪在下面的宫女,眉头止不住的跳。
濮昕则是一脸和顺地坐在一边喝茶,时不时地低声咳着。
宇文斐大大咧咧地也找了位置坐下,一副你让我做的,我已经做了,后面的事就不关我了的架势,十分没有眼力的在一旁玩弄着自己的扇子。
宇文珏看了看濮昕,又看了眼宇文斐,摇了摇头,目光最终转向怀瑾。
怀瑾一脸茫然地回看了宇文珏一眼,一脸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别来问我的样子。
“就是这宫女,将簪子带到了锁云阁?”宇文珏板了张脸,询问将人带来的二人。
宇文斐点了点头,宇文珏抬头示意李常德,李常德收到示意后将早已晕过去的宫女用茶水泼醒。
那小宫女迷迷糊糊地睁开眼,见到满屋的人止不住的打了个哆嗦,瞬间清醒了过来。
一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求饶,也不用他们逼问,自己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出来。
“奴婢只是偶然想起……长公主生前的话,也就那么……顺口一提,奴婢……什么事也没有做啊。”一句话因为抽噎,说的断断续续的。
“那你的簪子又怎么落在锁云阁的?”
“许是……许是不小心什么时候掉出来的吧,奴婢也不清楚啊。”
她这话说的躲闪,自己也有些圆不下去。
“咳咳……”像是终于忍不住了,濮昕原本还隐忍着的低声咳嗽,忽得提高了声响,整个人的肩膀都跟着抖啊抖的。
“李常德!给侯爷上杯润喉茶。”
李常德收到吩咐,急忙去了一旁的小房间,端来一杯茶递给濮昕。
濮昕喝完茶后,长舒了了口气,堪堪止住了咳声。
宇文斐看了对面一脸自若,还在低声轻咳的濮昕一眼,心头兀地一跳。
等濮昕那边情况稳定住了,宇文斐才又抬头继续审问那小宫女。
“不小心掉出来的?!哼,那你掉的可真是准啊!”
十几个通风口,好巧不巧地就掉在了苏葛盈的那一个。
“奴婢……奴婢……”
那宫女不断地瑟缩着身子,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上些话。
她不答话,宇文珏也不着急,只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看着桌上的奏章,可身上的气势却半分也不收敛。
一时间整个御书房里,气压都明显低了不少,只让人觉得气闷。
“啪!”一声脆响,打破了屋内的气氛。
那宫女被这突来的一声,吓得直打了个哆嗦。
宇文珏将手上的一张奏章猛地往桌上一摔,沉沉开口:“常德,将这宫女压到大理寺吧。”
审讯之事本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做,大理寺的那群人,想来会比自己更好的盘问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