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8 香水,我想更懂你
(日)榎本雄作2018-11-27 14:0913,192

  82 酒精的发明促成香水的诞生

  —香水的历史

  在古代,就有人将原本用于祭祀神灵的香料涂于皮肤表面以寻 求美和愉悦,而后渐渐地,又发展成了我们今天用的香水。

  如今的香水都是将香料溶于酒精后制得的,其原型配方可追溯 到 14 世纪匈牙利女王伊丽莎白的“匈牙利之水”。而香水诞生的 契机则是阿拉伯人发明了酒精。

  相传,当时年过花甲的伊丽莎白女王于某一天看到波兰国王的 画像之后一见钟情。于是,她拜访了深居山林的隐士,请求他帮忙 想办法。隐士便给了伊丽莎白女王“匈牙利之水”的配方,并告诉 她,只要她每天早晚坚持喷抹“匈牙利之水”,脸上的皱纹便会渐 渐消失,人也会变得心情开朗、神采奕奕。女王听从了隐士的建议, 并最终得到了波兰国王的青睐。

  “匈牙利之水”是由迷迭香溶解于酒精制成的,即古龙水的 原型。

  我们把天然香料称为“精油”。众所周知,油性成分物质不溶 于水。因此,为了制得香水我们需要加入酒精来帮助其溶解。在酒 精被发明出来以前,埃及艳后克罗巴特拉、古罗马独裁官恺撒等, 都是将香料直接涂在身体上使用。

  另外,据说当时的印度王族会在每天早晨泡澡结束后,用混有 茉莉花、罗勒、沉香、松树等各类香料的香油进行全身按摩。

  在日本的平安时期,人们也有使用香料的习惯。但和其他国家 不同,他们并没有把香料直接抹在皮肤上,而是通过焚香来对衣物 或者屋子进行熏香。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室内芳香剂。后来 又逐渐发展成了“香道”。也就是说,在日本,香料的使用和茶道、 花道一样,是被作为一门兴趣加以发展的。因此,日本人起初对于 直接喷抹在身体上的香水并不熟悉。

  早期的香水,配方很简单,仅由几种香料调配而成。渐渐地, 香水中混合的香料成分越来越多,慢慢演变成现在成分复杂的 香水。

  现代香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但在当时,香水还只 是一部分上流人士专属的奢侈品,真正在一般民众间普及则是在战 后,距离现在仅仅 60 年。

  83 如果没有玫瑰

  —百花女王 & 香气女王

  玫瑰素来以其华丽优美的花姿而被称为“百花女王”,同时, 又凭借其芳香兼获“香气女王”的美誉。玫瑰的香味几乎无人抗拒, 香料的相容性强,添加少许便能让香味整体柔和起来,是不可或缺 的香水原料。

  玫瑰香料的使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传就连让古罗马独裁官恺撒、政治家安东尼败倒在石榴裙下

  的埃及艳后,也几乎浑身散发着玫瑰香味。到了罗马时代,玫瑰被 作为奢华的象征,不仅被用于制成喷抹身体的香油,花瓣还被泡在 洗澡水、红酒中,甚至被用作烹饪时的调味料。据说在古罗马暴君 尼罗的宴会上,会客厅铺满厚厚一层玫瑰,有来客因为被埋在玫瑰 堆里而窒息身亡。

  距今约 200 年前,是玫瑰历史的分水岭,往前是“古典玫瑰”, 往后是“现代玫瑰”。玫瑰就是赫赫有名的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在 全世界搜罗各类品种的玫瑰,经过一轮又一轮复杂的人工繁殖后得 到的新品种。如今,我们在花店购买到的玫瑰基本上都是现代玫瑰。

  香水中多使用“大马士革玫瑰”和“千叶玫瑰”两种古典玫瑰。 被土耳其商人推广开的保加利亚的大马士革玫瑰,其特点是香

  味宛如麝香般华丽温和。而千叶玫瑰的产地则在法国南部的格拉斯 一带,香味特点是甜度深、持续时间长。

  每一朵玫瑰都是靠人工采摘的,由于玫瑰的香气会因为气温上 升而消散,所以采摘时间仅限于黎明至上午这一时间段。萃取 1 千

  克大马士革玫瑰精油需要耗费 5 吨花瓣,因此价格极为昂贵。另外, 由于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较高的人力成本,现在,在埃及、摩洛哥、 土耳其、中国等地也有大马士革玫瑰的载培基地。近年来,随着香 料合成技术的迅猛发展,除上述两种古典玫瑰之外,越来越多的玫 瑰香料被创造出来。

  几乎所有的香水都会用玫瑰做香料,但在浪漫风潮盛行的当今 时代,市面上大量销售着充分调配了玫瑰香料的香水。

  名香中包含浓郁玫瑰香味的香水有:香奈儿 5 号、让?巴杜喜悦、

  圣罗兰巴黎、资生堂自然白玫瑰、兰蔻璀璨珍爱等。

  最近推出的玫瑰味香水有:斯特拉同名女士、纪梵希粉红魅力、 莱俪柔吻、桑丽卡玫瑰之露等。

  84 香水调制法

  —从构思到成品

  香水是怎么调制出来的呢? 调制香水的人被称为“调香

  师”或者“NEZ”。“NEZ”在 法语中是“鼻子”的意思。

  香水并非是调香师单纯地将 各类香料混合在一起偶然调制出 来的东西。

  构思是调制近代香水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你的构思要符合时 代对理想女性形象的要求。

  在构思时要从女性的性格、想法、职业、时尚、兴趣、爱好, 甚至要从与男性的关系、生活方式等各个角度展开预设,建立形象 模型。

  第二步是基于构思的形象模型确定合适的香调。

  例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走上职场的女性开始增加,基于这些

  女性群体的形象调制出了“香奈儿 19 号”。香水的香调为甜度适 中的植物花香调,以此来表现积极活跃在职场上,与男性并肩作战 的女性形象。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女性压力大 的呼声急剧高涨。为此,宝格丽专门推出了香水“绿茶”。为了满

  足女性对治愈效果的期待,香水混入了柑橘系和绿茶香料,香味十 分清新。

  构思和香味印象确定下来以后,就轮到调香师登场了。调香师 在调香的时候需要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活用起来,一边考虑香 味间的平衡、香味各自特点、扩散性、持续时间等特性,一边进行 嗅觉创作。

  据说,莫扎特、贝多芬在作曲之前,脑海中已有成型的音乐在 回荡。调香师也是如此,他们在调香之前,就已经“闻到”香水成 品的香味了。

  调香师为了调制出心目中的香味,需要反复调试,甚至还会参 考专家、普通人的意见,不断进行试错直到成功为止。

  在此期间,还需要根据构思和香味印象确定香水瓶、包装、名 称等,所以一款香水产品问世往往需要花上一年,甚至两年、三年 之久。

  85 香水进化史(1)

  —从天然香料到合成香料

  现在,香水的生命之源—香料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 变化。

  调香师们目前所使用的香料中,天然香料约有 200 种,而合成

  香料的种类则多达 6000 余种。 最近有这样一种说法,由于调香师把精力都倾注于如何巧妙地

  活用合成香料,使得天然香料已然退化成了佐料。 天然香料是指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提取的香料。其中,植物性

  香料是从各种花瓣、果实、种子、根、茎、叶、干、苔类中萃取的。 而动物性香料仅有采集自麝香鹿的麝香,抹香鲸的龙涎香,灵猫的 灵猫香和海狸的海狸香四类。

  合成香料主要是从石油、石炭等中采集而来。最初,市面上的 合成香料多为天然香料的仿制品,但是最近出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新 香料。稀缺性使得这类合成香料的价格有时甚至高于天然香料。

  但当前天然香料的供应量是绝对不足的。与天然香料的可采集 量维持不变或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对的是世界范围内对香水需求量的 增加。每年都有 300~400 种新香水问世,每款香水的发行量往往 又多达几万、几十万瓶。

  20 世纪初,当人们谈到玫瑰香味时脑海中浮现的还是天然香 料。采集玫瑰花瓣,然后通过水蒸气蒸馏或使用溶剂的方式来提取

  精油。不过,如果仅靠花瓣提取 的话,提取 1 升玫瑰香料需要消

  耗大约 3 吨红玫瑰花瓣,白玫瑰

  花瓣则需要消耗多达 5 吨。外加 每朵花都需要人工采摘,并收集 花瓣,所有流程都涉及人员费用, 所以在当时,天然玫瑰香料的价 格一直居高不下。

  玫瑰香料不仅是香水的主要 香料,同时也是香皂、化妆品的 主要香料,因而需求量非常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渐成熟的合

  成香料技术应运而生。

  此外,香水中不可或缺的麝香、龙涎香等动物性香料在如今 也基本依靠合成技术供给。1973 年通过的华盛顿公约明文规定禁止 采集麝香、捕杀麝香鹿。采集自抹香鲸的龙涎香也因为严格的捕 鲸限制使得天然香料供不应求。

  这不禁让人想起 1921 年发售的“香奈儿 5 号”。香水在当时 由于大量使用了合成香料醛而饱受诟病,如今看来,其先见之明不 言而喻。

  86 香水进化史(2)

  —潜能无限的合成香料

  香味程度深的同时又具有透明感。 在背后推动这一趋势的是种类超过 6000 余种的合成香料。

  20 世纪 80 年代,“顶空分析法”①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 术革命兴起,借着东风,香料合成技术也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鲜花香气(Living Flower)”这个词,它 是利用顶空法,在盛开的鲜花上罩上胶囊容器,然后对花朵周围散 发出的香气进行采集、分析和再现。

  利用这一技术,即便是珍稀植物的香味,或者是迄今为止被认 为无法再现的金属、橡胶、石器、玻璃的香味,都能进行再现。

  如今,顶空法开始得到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 将巨大的胶囊容器绑在气球上,随着气球飘到人迹罕至的热带

  雨林、高山上空采集气味信息,或者采集拂过雄伟景观处的风的气

  注:①顶空分析法 (Headspace analysis) 是 将固体或液体样品挥发性成分的蒸 气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间接 测定法。

  味信息,通过这一方法开启探索未知香料世界的大门。 例如古驰“狂爱男士”的主要香料成分就源于飘荡在热带雨林

  上空的原始气息“灰麝香”。 资生堂的“精选”则使用了再现美国犹他州阿尔比恩高原初夏

  之风香气的香料。 同样地,雅诗兰黛的“霓彩伊甸”再现了英国世界最大植物园

  “伊甸园工程”园区内名贵花卉的香味。

  另外,还有更加雄伟的项目。在 1998 年发射的发现号宇宙 飞船内,日本女航天员向井千秋将带去的“一夜成名(Overnight Sensation)”玫瑰进行培育,并将开花后的香味进行采集,带回地球。 据说,开在宇宙的玫瑰花,香味丝毫不逊于地球,甚至更加馨香。

  资生堂的香水“禅”,其实就是这朵“宇宙玫瑰”的香味。

  87 香水进化史(3)

  —依托新技术打造的理想香料

  如今,顶空法在软件层面也在实现进一步的技术升级。 例如,玫瑰花的香味在一天之中是不断变化的。黎明前带着露

  珠的玫瑰和沐浴正午阳光的玫瑰,香味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因此,可以通过对胶囊容器内的玫瑰花香气进行 24 小时监测,

  蹲点采集所需时间点的香味信息。

  天然玫瑰的香气约由 600 种成分构成,其中包括了浓郁腻味的 成分以及浑浊不清的成分。通过去除这些成分,可以得到理想的玫 瑰花香味。

  利用这种方法调制出了高透明度的玫瑰香味、惹人怜爱的玫瑰 香味、辛辣的玫瑰香味等。无论何时,总能创造出符合一款时代诉 求的理想玫瑰香味。

  香味辛辣的“纪梵希粉红魅力”就混合了各种玫瑰花香。 另一方面,合成麝香也是一大功臣。 麝香的作用是让香味容易消散的花香留香时间更持久,并使之

  具有广泛扩散性,除此之外,还给香味平添了几分性感,是香水不 可或缺的一大香料。但是,这种香料原本来源就十分稀少,且合成 难度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研究人工麝香合成技术的化学家鲁齐 卡于 1939 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受华盛顿公约的约束,麝香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但这也 恰恰促使了人工麝香合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如今,已有花香调 麝香、木质香调麝香、水果香调麝香等一系列高透明度的人工麝香 被研制出来。

  另外,通过对几种麝香进行混合,还可以创造出香味风格完全 不同的新型麝香,进化的脚步永不停歇。

  同样地,高透明度的人工龙涎香也被创造了出来。“娇兰瞬间” 如梦幻般的香味中就混合了高透明度的“水晶龙涎香”。

  88 花的诱惑

  —晚香玉的秘密

  怡人的花香总是给人以幸福的感 觉。然而,花的香味在一天之中并非一 尘不变。

  比如玫瑰,清晨带着露珠的玫瑰和 正午的玫瑰,无论是在香味感觉方面, 还是在浓度方面都有所不同。

  香料之王茉莉花,完全依靠人工采摘,采摘时间限定于凌晨 4

  点至早上 9 点。这是由于随着太阳位置的逐渐升高,香味趋于减弱。 晚香玉的特点是白昼时香味格外清纯。正如晚香玉“月下香”

  这一别名所形容的那样,夜里,它的香味会变得格外扰人。据说在 法国,人们不允许年轻女子在日落之后靠近晚香玉花田。

  因此,即便是同一种花,其香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细 微的差异。最近,合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再现各类风格的香味成 为了可能。

  高缇耶的“易碎品”,淡香精是夜间晚香玉的香味,而淡香水 则是早晨的香味。还请感兴趣的朋友闻一闻,比较一下其中的差异。

  89 香水之父:弗朗索瓦?科蒂

  —香水产业的革命者

  香水之父弗朗索瓦?科蒂(1876~1934 年)出生于科西嘉岛, 是将香水手工业一手培育为成熟贸易的历史性人物。

  1902 年,科蒂研制了自己的第一款香水“玫瑰与红蔷薇”。 当他带着处女作来到百货商场物色贸易伙伴的时候,却惨遭拒绝。 恼火的他突然灵机一动,故意将香水掉在地板上。香水瓶破裂,一 时间香味弥漫,吸引了周围正好经过的顾客。就这样,科蒂成功拿 下了香水在百货商场的销售机会。此后,科蒂便势如破竹。1910 年左右,他被人们奉为“香水之父”。

  科蒂耀眼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他超凡的经商才能。牢牢把握上流 阶层顾客消费需求的他还不忘将香水分装进小容器,在传达高级感 的同时对商品进行降价,使得一般民众也能消费得起。另外,他还 十分慷慨地向顾客提供试用装。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营销策略, 直至今日,依然是香水市场营销的基本战略。

  然而,最大的成就还在 于香水瓶大改革。香水瓶的 艺术造型,使得原本肉眼看 不见的香味印象以一种崭新 的形式展现出来。

  90 为香水赋予生命的两位天才

  —如果香水之父弗朗索瓦?科蒂

  没有遇到莱俪

  1907 年的那一天,如果弗朗索瓦?科蒂没有和莱俪相遇,市 面上的香水或许看起来依旧千篇一律,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装进形态 各异的香水瓶中销售。

  在此之前,批量生产的香水瓶,在设计方面注重的是水晶玻璃 瓶厚度的完美程度、线条切面的美观性。而香味印象则仅仅依靠印 着香水名的标签条。

  不仅追求香味本身给人的愉悦感,还希望打造出自成理念的香 水。带着这样的愿望,科蒂早已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香水瓶。于 是,他邀请当时最具创造力的珠宝设计师莱俪为自己设计“宛如长 舌妇般能滔滔不绝地表达香水印象的香水瓶艺术品”。

  那时正是香水刚开始在一般民众间渗透的时候,批量生产更具 艺术感、更复杂的香水瓶成为一大需求。但是,由于工业技术尚不 成熟,这样的香水瓶在当时未能实现量产。

  而另一方面,莱俪已牢固树立起其作为新艺术派珠宝设计师第 一人的地位。

  但在当时,原本作为珠宝设计师的他,在设计过程中,逐渐迷 恋上了用于制作珠宝饰品的铸造玻璃,继而开始转向玻璃设计师的 探索道路。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科蒂向他抛出香水瓶设计的橄榄枝。

  于是,莱俪将其在珠宝饰品领域掌握的精湛技艺应用于香水瓶 制造,向批量生产造型复杂的香水瓶发起挑战,并大获成功。

  莱俪设计出的第一款香水瓶就是 1909 年问世的“仙客来”。 嬉戏于华丽的仙客来花朵间的裸体少女形象将莱俪的新艺术

  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装在其中的香水,销售也一路走俏。

  科蒂的这一成功尝试使得其他香水制造商也纷纷追随,一时 间,香水瓶的视觉化路线得以大幅推进。

  91 香水瓶

  —香水瓶传达出的香味信号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香水热潮诞生了一款又一款新香水, 与此同时,瓶身设计师们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以“罗莎夫人”为代表,推出了日本印盒主题代表作“鸦片”、 纪梵希“海洋香榭”等为数众多的香水瓶杰作的领军人物皮埃尔?狄 能德;设计了纪梵希“金色年华”、纪梵希“热流”以及迪奥“快 乐之源”的塞尔日?曼索;大卫杜夫“回音”的设计师卡里姆?拉 希德等著名香水瓶设计师接连登场。

  尤其是在皮埃尔?狄能德隐退之后,法比安?巴隆被认为是其 最有力的后继者。其作品吉尔?桑达的“吉尔?桑达同名男士香水”、 莲娜丽姿的“晨曦曙光”等以未来性、结构性画风而为世人所称道。

  另一方面,时装设计师们也开始活跃于香水界。以凭借一款 100% 塑料材质、血红色卡式录影带瓶身设计的古驰“狂爱”而惊 艳世界的汤姆?福特为代表,众多时装设计师在设计自身品牌香 水的同时,也专注于瓶身的设计。这一现象在当时也已司空见惯。 城市高楼“峡谷”间,一朵罂粟花一枝独秀,这是高田贤三的香水 “一枝花”的瓶身设计。经过麻利切割处理的金属块中间,一颗红 心怦怦跳动,这是“红心王国”。各式各样的香水瓶鲜明地传达着 品牌以及设计师的香味信号。

  就这样一路呼啸着迎来了新世纪。新世纪之初,原本以玻璃为

  主的香水瓶材质开始加入了塑料、金属、橡胶等新元素。 另外,类似于“保罗史密斯同名女士”、娇兰“瞬间”等色彩

  缤纷、光彩夺目的香水瓶造型也有所增加。

  像 Objet 那种奇幻摩登设计增加的同时,“安娜苏甜蜜梦境” 手拎包造型、“安娜苏我爱洋娃娃”梦幻人脸设计等也成为一大 流行新趋势。

  詹妮弗?洛佩兹“闪亮之星”如女友肌肤般的香水瓶触感、 芙蓉天使“爱你”的八音盒香水瓶听觉,各类寻求感官刺激的趣 味创意博人眼球。

  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设计盛宴等着我们呢?

  92 香水的命名(1)

  —传达香味信号

  香水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没有什么事比香水命名更困难。

  如果是一般消费品,食物就宣 传美味和营养,家用电器就宣传性 能和便捷性,命名的关键在于是否 简单明了地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 点反映出来。

  而香水的命名则需要让人眼所 看不见的香味印象饱满立体起来, 准确地传达出香味信号。换言之, 就是要感性地释放魅力讯号,能够 引发冲击力和反响。

  因此,最流行的命名方式是冠以品牌名称或设计师姓名的命 名法。

  这种命名方式既能简单易懂地传达出香味信号,又具有简化国 际商标登记难度的一大优点。

  与此相对的一种命名方式是根据香味印象命名。迪奥的“毒药

  (Poison)”、圣罗兰的“鸦片(Opium)”、香奈儿的“利己主 义者(Egoiste)”等几款名香的命名都极具冲击力。

  其他还有许多香水的命名也都极具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香奈儿魅惑(Allure) 纪梵希爱慕(Amarige):爱(amour)+ 结婚(marige)

  的合成词

  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密室(Boudoir):贵妇的闺房 葛蕾倔强(Cabochard)

  卡朗洛可可之花(Fleur de Rocaille):石中花 雅诗兰黛情迷(Spellbound):恋爱咒语 阿莎罗欧拉拉(Oh La La):哎呦 莲娜丽姿幸福女人(Deci Delá):这里、那里 迪奥魅惑(Addict):上瘾

  古驰狂爱(Rush):慌忙;麻药般的快感,难以克制的 高昂情绪

  其中也不乏耐人寻味的杰作。例如三宅一生的“一生之水”。 香水名的发音同时引发人们对古希腊大诗人荷马以海洋为舞台背景 的叙事诗主人翁英雄奥德赛(名字谐音)、水以及三宅一生本人三 重形象的联想。

  当你看到有趣的香水名时,还请记得翻开字典查一下它的意 思,你会发现别样的乐趣。

  93 香水的命名(2)

  —从香水命名看时代变迁

  看新生儿命名排行榜的时代变迁,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四、 五年前位居榜首的名字今年突然从榜单上消失了,头一回听说的稀 奇名字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从这些变迁中,我们可以感知各个时 代的特点。

  香水的命名往往也反映着当时的时代背景。

  20 世纪初期,娇兰敏锐地察觉到当时风靡欧洲的“日本趣味”, 推出了“蝴蝶夫人”。紧跟其后的“夜间飞行”则是因一部《小王 子》而名声大噪的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推出的同名小说引发了热议, 为致敬作者而打造的一款香水,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 航空飞行器的憧憬与向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问世的皮埃尔?巴尔曼“绿风”、莲 娜丽姿“比翼双飞”,开启了通往和平世界的希望之门。

  随后问世的罗莎“罗莎夫人”、爱马仕“驿马车”则顺应时代 追求优雅的风尚,命名多给人以格调高雅的印象。

  20 世纪 70 年代起,女性开始参与社会活动,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女性之花大放光彩。与雅诗兰黛“美丽”“白麻”、芝恩布 莎“原版白玫瑰”等浪漫香水名并行的是迪奥“毒药”、圣罗兰 “鸦片”等骇人命名,这些香水名无不象征着讴歌自由的女性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善于巧妙搭建时代关联性的卡文克莱,其预言

  时代发展的命名战略同香水本身的怡人香味里应外合,推出的香 水时常大获成功。

  在单身酒吧盛行猎艳的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卡文克莱推出了 “激情”。而之后又在艾滋病威胁开始出现蔓延迹象时发布了“永 恒”,成为销量冠军。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卡文克莱敏锐地捕捉到当时人们对减压 的愿望,呼吁“逃避”现实社会。1994 年推出的情侣共享香水“唯 一”,意为共同分享同一世界,因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共鸣而备受追捧。

  到了 1997 年,卡文克莱情侣香水“矛盾”问世,直击人类社 会本质。

  2000 年,又推出了“真理女士”,传达出男女间尽管矛盾重 重却依旧不懈追寻永恒的美好祝愿,将希望寄托于新世纪。

  94 时代公认的女人味(1)

  —20 世纪 50 年代后的香水变迁史

  香水被称为“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 如果我们追溯每个时代的超人气香水,一幕幕刻画时代背景和

  理想女性画像的画布就会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战后到 现在的这段历史吧。

  20 世纪 50 年代:在战后混乱期,为了给予寻求新生活的女性

  以灵感,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香调登上香水舞台。

  1945 年宝格丽发售的植物花香调“绿风”,香水如其名,香 味宛如一阵清风拂过草原,将活力带给战争中饱受疾病摧残、疲惫 不堪的心灵。当前市面上销售的“绿风”是 1980 年版本,香味中 强化了花香成分。1948 年莲娜丽姿发售的“比翼双飞”,以其柔 和弥漫的花香,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灯火。香水瓶由莱俪公司专门 设计制造,两只白鸽点缀下的优雅香水瓶传达出对世界和平的祈祷, 因而备受赞扬。让女性重拾柔美女人味的“迪奥小姐”也博得不少 人气。

  20 世纪 60 年代:战后复兴告一段落,温饱之后,人们开始寻

  求优雅和精致。

  诞生了以格蕾丝?凯利的形象为原型的“罗莎夫人”、爱马 仕“驿马车”以及香味清爽的迪奥“迪奥之韵”等香味柔和优雅 的香水。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全世界都在呼吁生态保护,回归自然

  的意愿高涨。年轻人反体制运动、女权运动时有发生。 全方位重新审视现有价值观,追求自由和变化的时代动向也反

  映在了时装领域。正是在这个时代,T 恤和牛仔裤获得了“市民权”。 同样地,在香水领域,呈现自由形象的绿色清新路线香水迎来

  了全盛期。

  香奈儿 19 号、爱马仕“亚马逊”、迪奥“蕾拉”等香水表现 了英姿飒爽的新女性形象。或许是出于反叛,70 年代后期,浪漫 的化身—拉尔夫?劳伦“浪漫相随”、卡夏尔“安妮”相继登场。

  20 世纪 80 年代:泡沫经济席卷全球的时代。女性的生活形象

  重点也由原先的浪漫逐步转向撩拨人心的女人味。圣罗兰“鸦片”、 香奈儿“可可小姐”等辛辣的东方香型香水,圣罗兰“巴黎”、比 华利山“乔治”等散发带挑逗意味甘甜香气的花香型香水受到消费 者的喜爱。而将这一时代特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迪奥“毒药”。

  95 时代公认的女人味(2)

  —代言时代的香水

  20 世纪 90 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得人

  们倍感焦虑。为了帮助人们短暂逃离日常生活压力,卡文克莱“逃 避”、宝格丽“绿茶”、三宅一生“一生之水”、阿玛尼“寄情水” 等治愈系香水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卡文克莱“唯一”以其世界 共同体的理念大获追捧,中性香水也因此饱受称赞。

  21 世纪初期:新世纪伊始之际,香水开始回归女人味。以浓

  郁的花香为基调,混合了令人心荡神驰的甘甜水果香料和刺激辛辣 香料的魅力香水占据主流。

  比如:纪梵希粉红魅力、娇兰瞬间、香奈儿邂逅、雅诗兰黛霓

  彩伊甸、古驰经典同名二代、宝格丽碧玺、爱斯卡达触电迷香、阿 玛尼感受等。

  时代的钟摆似乎开始回归香水的原点—诱惑。

  96 天然香水的制作

  —一波三折的香皂味香水调制经历

  在开发一款香水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这是我在为日本某著名男装品牌开发香水时的经历。客户公司

  设计师的理念要求是“香皂味”。因为他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 一次经过院子,闻到了正在洗衣服的母亲背后散发出一阵香皂的清 香,所以才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他对我说,很多香水产品香味闻着都大同小异,请按照法国马 赛港市面上销售的香水产品所用的古老制法,开发一款柑橘系“马 赛香皂”味香水。

  如果有样品事情就会简单很多。所以在和法国调香师经过几轮 沟通之后,我提供给对方几款还原了客户要求的香皂味香水备选方 案。然而,调制出来的味道没有一款符合客户需求的香味印象。

  经过几轮试错之后,在柑橘系“马赛香皂”味的基础上,外加 柔和的植物花香调作为佐助香味的提案最终得到了认可。

  实际上,那位设计师所说的香皂味其实是温暖柔和的母亲与安 定难忘的孩提时代双重形象记忆的叠加产物。

  97 透过香水看国格(1)

  —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

  不同的国家,饮食、习惯不同,对香味的喜好也不同。根据市 场调研公司、香料公司的调查资料,我试着整理了一下各个国家的 香水市场情况。

  ● 法国

  “喜欢华丽优雅的香味”

  以香奈儿、娇兰、迪奥、圣罗兰等为代表的法国传统品牌在香 水界占据压倒性优势。不过,也不乏活跃着像高缇耶、凭借“天使” 崭露头角的蒂埃里?穆勒等新秀品牌的身影。即便是前卫女性,也 只认对的不认贵的,只要是好东西都能欣然接受,这种法国式的灵 活和度量着实让人佩服。

  ● 意大利

  “艺术之邦中意漫不经心、优雅的香味”

  意大利,一个看似摩登实则古典的国度。正统派香水的市场地 位坚不可摧。据说,女性一般比较喜欢既能显示存在感又温柔可人 的甜蜜花香调,男性一般比较倾向于清爽、芳香四溢的香味。大家 只要对照一下摩登而又带着几分古典、随意却又不逾矩的意大利时 装,或许就容易理解了。

  ● 德国

  “张弛有度的用香之道”

  摩勒沃兹“4711 原始古龙水”是一款很传统的香水。最近, 大卫杜夫、雨果博斯、吉尔?桑达、爱斯卡达、苏珊?塔巴克、乔 普等品牌也开始在国际舞台活跃。

  据说,德国人不喜欢随波逐流,喜欢的香水会一直用,而且, 白天用漫不经心的香味,傍晚 5 点以后换成性感的香味是德国人用 香水的一大乐趣。

  ● 英国

  “钟爱传统香味”

  或许是因为在英国盛行芳香治疗和园艺,传统的英国人喜欢薰 衣草、玫瑰等单一香味。香水也倾向于选择简单自然的香味。但与 此同时,又有很多喜欢浓郁东方香型的热衷粉。我想这或许是受昔 日的殖民地印度、中近东的影响吧。

  98 透过香水看国格(2)

  —西班牙、美国、日本

  ● 西班牙

  “热情国度竟然喜欢高冷的香水”

  斗牛、卡门、吉普赛歌舞,本以为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度应该喜 欢热情、充满异域风情的香味,结果我大错特错了。似乎绝大多数 的西班牙人都喜欢香味清爽的香水或者花香型香水,香味浓郁的香 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

  尤其是法国产的“罗莎之水”,1970 年发售以来,从未从冠 军的神坛上下来过。清爽的香味令人联想到西班牙的天空和巴伦西 亚的柑橘。

  ● 美国

  “主流香味特点:轻快、浪漫、舒畅”

  美国的香水消费量将近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50%。但他们的香 水喜好和欧洲大不相同。

  主要倾向表现为男女都喜欢活泼有趣、令人愉悦的香味。 这似乎深受美国人与生俱来的乐天、不拘小节的气质影响。即

  便是香味清淡的香水,他们也倾向于选择扩散性强、持续时间久的 香水。

  另一大特点是旗下拥有雅男士、倩碧等品牌的雅诗兰黛市场份 额占据压倒性优势。

  ● 日本

  “对能够反映出日本人感性特质的香水文化抱有期待”

  日本人一方面很认牌子,一有新产品推出就蜂拥而上,但另 一方面,历史悠久的日本独立香水文化一脉相承,直至今日依然 影响着日本消费者。

  女士喜欢清新的花香型,男士则以清爽路线为主。不论男女都 喜欢清淡的香味。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 TPO 专门使 用存在感强的香水。

  不过,我觉得是时候该培养一款能够触及日本人感性神经的 “和式香水”了。

  99 香水奥斯卡:FIFI 奖

  —香水界的奥斯卡奖

  “FIFI 奖”由香水基金会主办,是为表彰香水行业在售的优 秀作品而设立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相当于香水界的奥斯卡奖。 FIFI 奖设立于 1972 年。奖项的评选过程需要经过香水基金会

  全体会员以及香水零售商的严格投票,首先在众多香水中选定几 款作为候选,然后再进行二轮投票选出当年最具人气的香水,进 行表彰。

  具体奖项根据香水产品细分为年度最受欢迎女香、年度最受欢 迎男香、年度最具声望、奢华奖等(高端品牌和大众品牌),根据 商品种类分为香水和化妆品,根据销售渠道分为百货商场和香水专 卖店,另外,还细分出年度最佳媒体宣传、年度最佳包装等奖项。 1993 年起新设立了欧洲地区奖项。对象国家为法国、意大利、

  德国、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评选方式基本一致。

  香水基金会是 1949 年在纽约成立的一个非盈利教育信托基金 组织。成立目的是为了向一般民众广泛普及香水创作和制造的相关 知识,加深人们对香水魅力和作用的理解。

  全美香水、化妆品公司以及香料公司及其相关公司几乎都加入 了基金会,基金会依托各加盟公司的捐款运营工作。

  基金会活动除 FIFI 奖以外,还包括开展香水导购员培训及资 质授予活动,主办每年 6 月份的全美百货商场香水周活动,组织销

  售门店教育、香水讲座、消费者教育活动,和大学及研究机构共同 开展研究并出版研究成果等各类活动。

  我曾经询问过当时的基金会会长安妮特?格林尼先生“FIFI” 一词的含义,他说单纯只是一个爱称而已,并没有特别含义。

  今天,美国的香水消费量几乎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 50%。但 是据说在 50 年前,美国民众对香水的关注度并不高,香水产业也

  一度低迷,刚好和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情况是一样的。

  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香水基金会在普及香水的活动中所发挥 的巨大作用。

  在本书的末尾,我附上了历年 FIFI 奖主要奖项获奖名单。从 每年的获奖香水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特质,非常有意思。

  100 一眼看准香水流行趋势

  —国际免税品展、法国戛纳

  Column

  “国际免税品展(Tax Free World Exhibition,简称 TFWE)” 是世界最大的免税品展览会。每年 10 月,在法国南部的戛纳举行 约为期一周的展会。

  顾名思义,国际免税品展是集结了世界各地免税店在售的香 水、化妆品、首饰、烟酒、巧克力等各类高端杂货、收藏品的大 型展览会。

  会场就设在大家所熟悉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主会场卢米埃尔宫。 因台阶底下的石板上印有历代明星的手印而闻名。

  由于这是一次给明年的整体贸易形势定基调的重要展览,所 以各家公司都拼尽全力将自己的新产品往里送。每个展厅都经过 了精心的装饰,努力像消费者传达品牌形象和商品亮点。会场里 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社、进口商、咨询顾问,所以当场就能 谈成买卖。

  20 年来,我每年都会过去转转,展会对研究香水流行趋势很 有参考价值。

继续阅读:Lesson 9 关于香水的其他疑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你不懂香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