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故人重逢
诀明子2019-11-16 11:123,704

  夜色,已经很深。

  明媚的月色在地上洒下一片清辉,园中的水塘响起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声。

  张府后院,荷塘边的一座角亭里,张知道神色凝重,若有所思,接连追问陈卿道:“你说的是真的?老百姓真的连饭都吃不起?这怎么可能。”

  陈卿坚定的点点头,目光中透出一阵萧索。

  “去年以来,咱们这一带大旱,至今已是第二个年头,这个你应该是知道的,我们那里本就山多地少,土地又都在荒山之间,到处是砂砾乱石,根本不适合耕种,即便是丰年,家家户户除了交田税,剩下的粮食也只能算是勉强够吃。去年已是很紧张,很多百姓家里连口粮都拿了去交税,结果吃不上饭只能活活饿死。”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越发凄凉:“吃不上饭就得吃草根树皮,这个在农村一点都不稀罕,我小时候就经历过灾荒年,老百姓没饭吃,吃了树皮,有人胃都撑坏了,不住吐血,可为了活命仍然是不能不吃。”

  “好了你别说了。”

  张知道脸色骤红,像是刚喝了酒一样。这种闹饥荒啊吃树皮这些事情,在他的记忆里好像只在戏文里看到过,在他看来,那都是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甚至只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才会出现,怎么可能发生在这个时期,还发生在自己身边。

  他依旧用一种不敢置信的目光看着陈卿:“贤弟所言可是当真,还是道听途说,受人蒙蔽?我大明虽不富强,百姓衣食温饱尚可有余吧,怎至于像你说的那样悲惨,那不是末世之兆吗?这个,可不许胡说啊!”

  “当然不是道听途说,而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我还……”陈卿拼命的解释,试图把自己见过的听过的都讲给他,渐渐的他忽然明白了什么,看着他眼中的神情,说着说着便停下了。

  他知道,虽然同为读过书的人,他和张知道毕竟身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有些事情是很难说服对方的,这种解释根本就没什么意思。

  停顿半晌,他忽然道:“姐夫如不信,可愿跟我一起回我家乡看看?”

  没想到张知道当即答应:“好啊,我早有此意了,正好去看看岳父岳母大人。”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天色已晚,咱们明天就一起去你如何。”

  陈卿自然不怕他看,痛快的答应下来,再说几句话便告辞而去。

  次日一早,吃早饭的时候,张知道坐在陈月旁边,殷勤的给她盛饭,和她说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绕着绕着便说到了生意上去。

  “夫人有所不知,咱们这潞绸,从本朝开国起就是上贡皇家的贡品,朝廷在此每十年进行一次派造,每次所需潞绸大约三千匹,这个事是交给沈王府的,其实早就成了咱们家的产业。咱们张家以潞绸为业,平日里看似和朝廷没甚关联,主要面向市场,也只有在这时,必须完全为公计,这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了任何差子,那可是身家性命啊。”

  陈月微微点点头:“嗯,这个你早就说了很多遍了,奴家当然明白。”

  张知道接着道:“是啊夫人,所以今年咱们张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无论如何也得把这潞绸给弄好了,而你也知道,自从弘治四年,朝廷在咱们潞州设了织造所,专门负责的就是这潞绸的生产运输和上贡事宜,他们那些人平日也无甚作为,也只有今年,那是三天两头往咱们工场作坊里跑啊。”

  陈卿在一旁喝着粳米粥,手里还拿个火烧不时嚼一口,火烧都快嚼烂了,却嚼不透姐夫大早上说这些干嘛。

  他正疑惑间,张知道干脆把碗筷都放下了,继续道:你可知眼下问题是什么,这潞绸机户们并非都集中在咱们一家工场生产,那是分布在各县,他们也无需到府,直接本地分造,随后和咱们工坊的一起由地方官员亲自押解京城交给工部,所以咱们能否圆满完成此次贡献,除了咱家外,各县的那些机户们也很重要,而组织安排机户这种事情,王府也是交给了咱们张家的。”

  陈月点着头,忽的秀眉一蹙,抬头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张知道一看,是切入正题的时候了,这才坏笑下,一本正经道:“所以啊,当此关键时候,我决定到潞州各县去走走看,一来呢亲自督促下潞绸的生产,二来嘛也得监督下质量,可不敢有人大意,着急赶工害了品质,砸了咱们招牌是小,这要是进贡到宫里,皇上娘娘们穿着发现了问题,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

  他这话一出,陈卿才算是明白了,敢情绕来绕去是为了跟自己回趟家啊,这么简单的事情,这,至于吗?

  结果他一看到陈月的脸拉了下来,便什么都明白了。

  “张知道,你知不知道现在外面有多乱,你出去得有多危险,我听说外面到处是流民,还有马匪,在潞城县都劫了好几个大户人家了,这兵荒马乱的,你就不能在家安生点吗?不行,你不能去,至少现在,你得给我老实待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

  张知道显然也有些意外,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赶忙接着道:“月儿你这话说的就严重了,什么马匪流民,那都是有人胡说的,朗朗乾坤,哪来那么多造反的了,卿弟就从外面来,不信你问问他,哪有那么可怕,那都是危言耸听,吓唬人的了。”

  他一边解释一边向陈卿使个眼色,陈卿赶忙一个劲点头向姐姐保证,还说大不了陪姐夫走一趟,此去安全就交给他了,绝无问题,陈月就是不答应。

  张知道也许是觉得在陈卿面前很没面子,眼看陈月这边就是不点头,忽的拂袖而起道:“好了,我意已决,一定要去下面看看,于公于私都得去,夫人不答应我也要去,这事你就甭管了。”

  “你敢!”陈月也撂下筷子,美目圆睁道。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居然吵起来了。

  陈卿眼瞅着人家夫妻俩吵架,在一旁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看着实在别扭,只得找个由头出了门,漫不经心的向外走去。

  “哎呀我的妈,这老姐也太霸道了。”他刚出门就长舒了一口气,回头看看,不住的摇摇头,看来姐夫这趟出门是费劲了。

  “趁他们还在谈判的空间,我还是自己先出去溜达下吧。”陈卿想着,不觉已抬脚向院外走去。

  张家门前不知何时多出许多巡逻的家丁来,一个个严阵以待,如临大敌,让人看着不由得心生紧张,陈卿只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向那些家丁吩咐着:“都听仔细了,夫人说了,这阵子外面比较乱,从今天起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多几分小心,一切闲杂人等不许靠近大门,谁出了问题我找谁麻烦,都听清楚了没。”

  说话的显然是张管家,陈卿看着大门口那些下人们一个个手忙脚乱的样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哎呦陈公子,您这是……”他刚走到门口,张管家已经笑呵呵的迎了上来。

  “我出去走走。”陈卿淡淡的回一句。

  “陈公子,那您可早些回来,不要走远了,如今这外面听说来了很多流民,见东西就抢,那叫一个乱的,还是待在家里安全。”张管家殷勤劝说道。

  陈卿见他说到流民时眼中透出一种鄙夷的目光,顿时很不爽,冷笑一声,扬长而去。

  出张家大院便是一条大道,沿着街道缓缓向北,没多远,便是那条熟悉的街市,天晚集。

  长长的街市上,很多酒楼歌馆大门紧闭,有种一夜繁华刚刚落幕时的冷清,与此同时,菜市果市却开始忙碌起来,长长的街道旁随处可见挑着篓子、箩筐、铺着席子卖菜的百姓,各式果蔬琳琅满目,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叮叮咚咚的脚步声随处可闻。

  城里很多大家族的管事带着一个个穿着青衣的小厮挎着篮子在街头转悠,不时询问价格,讨价还价一番,然后满意的丢出一吊铜钱,旁边的小厮就开始帮着打秤论斤,忙的不亦乐乎。

  陈卿信步前行,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回忆着当年的一幕幕,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他慢慢向前走着,不觉间已经走到离王府不远处的一个巷口,那里更是市井喧嚣,人来人往,一如当年,好像丝毫不受外面大环境的影响。

  不过想想也明白,这里是王府皇城脚下,说不定哪天王爷就在这附近溜达,不管外面如何,人家家门口必须保持热闹繁华,这可是代表着潞州城的气象,谁做地方官也不敢大意的。难道你要放几个乞丐在这里,或者冷冷清清,让人家老朱家的子孙们说你这地方官治理无方吗?

  这条街道他曾经无数次的走过,最为熟悉,尤其是这里,再往前走不到一里路,就是王府正门了。他早早及已经看到那高高的巍峨的飞檐,宽阔宏伟的宫墙,还有那一座座在阳光下闪着白色光辉的高大牌楼。

  越靠近前方,他的思绪也快速翻动着,不觉想起很多人,很多事。

  这街上地面湿漉漉的,像是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说,肯定是有人浇过水的。

  陈卿沉思间,忽听得身后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响起,赶忙本能的侧过身子一闪,只见一辆套马大车已经呼啸着急驰而来,那马上的车夫一身绸袍,头戴一个遮阳大帽,手中挥舞着一条马鞭,车厢两侧还有两个骑着马的彪形大汉,像是护卫车子的,再看那大汉身上穿着,居然是王府护卫特制的甲胄。

  此处正是闹市区,那马车偏又跑的飞快,很多正在逛早市的百姓纷纷避让,稍有避让不急的已经被溅起一身泥水。

  “这是谁,也太嚣张了。”陈卿最见不得这些,正要抬腿追上去看看车里坐着什么人物这般张狂,身后忽然伸过来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他肩膀牢牢握住,陈卿一用力竟然动荡不得,猛的转身想要反制对方,刚一回头,眼前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瞬间定住了。

  那人穿一件藏青色绢直身,粉底皂靴,一张英气勃勃的脸上皮肤有些泛黄,少了以往的红润光泽,直挺如短剑的一双眉毛也透出一股沉郁的意味,但那仪容神态陈卿却是永远记得。

  “张安,我的天,你……”

  “嘘!”张安竖指于唇,向他使个眼色,两人遂一同转向,很快便没入到来往的人群里。

继续阅读:第139章 张安起底王琳兄弟 陈卿不忍好友犯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