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剿抚辩官员争论没完 黎城县自告奋勇谈判
诀明子2019-11-19 22:393,868

  邵经眯着眼睛,若无其事的看着周围人吵来吵去,心里其实早已有了主意,见众人都看着他,才把眼睛睁睁,清清嗓子道:“这个,壶关黎城两位知县是何主意,你们也说说。”

  肥头大耳的壶关知县李用敬本来已经听得快睡着了,一听有人说壶关这才哆嗦一下,他和胡郜一样在地方任职已经将近六年,官声也不好,还遭到过御史弹劾任内巧取豪夺,不恤民力,据说此人和山西巡抚张文锦有亲戚关系,所以几次下来居然没事,于是更加肆无忌惮。

  见邵经问话,他鼓动着腮帮子边两块赘肉,阴阳怪气道:“这个,依下官愚见,陈卿一伙多行不法,又聚众谋反,这个谋反大事,已经非我等地方官员所能擅自做主,我建议嘛,该需上报巡抚大人,知会都司,果如王大人所说,贼匪有上千之众,为防其做大,自然是该当安排大军进山剿杀,将贼匪全部捉拿,这个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这话刚说完,旁边一脸严肃的黎城知县杨良臣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挺身而出道:“下官以为,剿杀之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只能图一时之快,却留下永久之恨,只不过一时之功,却不算万世之谋,实在是下下之策。”

  “喔?”邵经眼睛眯着,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依杨大人之见,该当如何啊。”

  杨良臣个头不高,面容清瘦,一字眉,颔下几缕薄须,说话时尤其是慷慨陈词时胡须和眉毛一起跳动,显得颇为豪放,他是山东即墨人,出省贫寒,靠勤奋苦读考取的功名,是个难得的清官,前年开始主政黎城县以来,颇有政声,深受本县百姓爱戴。

  听到邵经问话,他用略带着山东腔调的语音道:“据刚才王大人所说,陈卿及其贼匪啸聚的青羊山,其实以前是荒地连绵,他们这些人是因为在那里开荒却不缴纳赋税才和官府起的冲突,以此看来,那也是情有可原嘛。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民百姓,因灾旱之年无法生存而另辟奇径,所要者,无非是吃饱饭而已,并非真心要跟官府对抗,何来造反之说,我们如果冒然用兵,到时势同水火,逼其造反,则悔之晚矣!”

  王琳一副如意算盘原本打的好好的,这时听他这么说,顿时脸了下来,冷笑道:“既如此,不知杨大人有何高见?”

  杨良臣知道到他话中有话,略做沉思,缓缓道:“这就要弄清楚,今天这伙原本只是逃荒避税的人忽然下山,到底是为何来了,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刚听王大人口若悬河,说了一大堆,却并没说明,他们为何早不下山晚不下山,偏偏这时候下来闹事呢?这当中可是有什么……”

  他说着目光扫向对面的潞城知县胡郜。

  邵经也把目光投向胡郜,这一瞪,那胡郜心里更加慌乱,匆忙瞥了王琳一眼,见他表情冷冷的也不说话,这才硬着头皮把捉拿了陈卿伯父,误杀了青羊山几个人这些事说了出来,他知道这些事情是瞒不了的,但还是刻意隐瞒了他们捉拿陈曩的动机,只说是怀疑他有不法行为,一并拘押并无定罪,至于那些山上的人,是他们主动挑衅前来劫牢,衙役们为了自保才动的手,属于激情杀人。

  杨良臣仔细听着他的话,用心琢磨着,听到最后果断打断道:“我明白了,这么说来,他们下山来无非是要为为此事讨个公道而已,如果对方只是下山却不围城,只是要说法,那这事就好办,给他们个答复,让他们回去也就是了。”

  王琳立马跳起来反驳道:“给答复,给什么答复,难道说是官府抓人抓错了,杀人也杀错了?你说这话,置我地方官府威严何在!”

  “有错就要改!不怕误杀,就怕误会。”杨良臣截然道。“果如胡大人方才所说,那陈曩儿子犯罪,和他父亲并无关联,既无证据表明他有什么不法行为,就该暂时给予释放回家,至于那误杀……”

  他眼中流露出一丝狠厉的神色道:“血债血偿,当时是谁下的命令擅杀百姓,就该有人出来负责,给人家一个交代。”

  胡郜一听以为他这话是说要自己出来负责,本来已经软了的腿攸的一下又站直了,气呼呼道:“杨大人此言何意,难道我堂堂一县县尊要为几个劫牢的土匪偿命不成,你这……”

  杨良臣道:“没有说是你,谁当时在场下的命令,谁负责,这种事总不会是你胡大人亲自做的吧。”

  胡郜努力平复下情绪,听他这么一说,首先自己是没事的,只是这个下令的人……

  他心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是典史李祥,又怕这么一说会让人觉得他们衙门里官吏之间不和,何况典史虽然不入流,也是朝廷命官,岂是他轻易能动的了的,这时他脑海中冒出另一个人来。

  “赵班头,嘿嘿,他当时是在场,也是参与了的,这个赵班头……”他印象中此人可是李祥的嫡系,跟他并不对付,好像还很不把他这个县尊放在眼里。

  想到这里,他主意已定,大声说道:“本县衙役班头赵初,此人杀猪屠夫出身,心狠手辣,做事不考虑后果,此次误杀青羊山的人,他是执行人,这个人……可以法办,以息民怨!”

  邵经道:“既然如此,那就贴个告示先把这人拿了下狱,以此给青羊山一个说法,可否?”

  杨良臣正要回答,忽看外面有个护卫急急进来,在沈王旁边的太监王敏耳朵边说了些什么,王敏赶忙向沈王汇报,这一汇报不得了,沈王听后直喊头疼的厉害,眼瞅着就要晕过去一样。王府医官赶忙上前扶持。

  “你,你们……”沈王摸着额头,指着现场官员气呼呼道,“刚才下来消息,那青羊山的人马已经在潞城县城外了,你们还在这里扯皮,没个正经主意,有意思吗?”

  “本王就想过几天太平日子,怎么就不能让我省省心,你们这帮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越说越气,以身体不适为由转身就要离开大殿,临走撂下一句话道:“是剿是抚,你们自己商量着办,本王累了就要回去歇息,那个这边的事情,就交给王琳,你们自己想办法吧,本王只要个结果,谁要是在这个时候给我出乱子,让我不安生,本王我,我保证他这辈子都不会安生!”他说罢就这么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空落落的大殿里,依旧是那么几个人。

  招抚之策正合邵经心意,沈王前脚走,他就示意杨良臣继续说。

  杨良臣果然接着道:“下官主张先释放陈曩,再拘捕赵班头,让他们先退回去,平息当前事态,然后招抚为上,赦免其罪,劝他们不要和官府对抗,好好务农,按时纳税,则此事完全可以不动兵戈,此乱可平。”

  王琳闻言暴跳如雷,怒视杨良臣道:“杨大人说来说去,就是要我们跟贼匪讲和了?还赦免他们的罪名,那我大明官差就白死了?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他越说越激动:“此乃懦夫所为,区区几个蟊贼,也配我们如此示弱?我潞州衙门官威何在,大明皇威何在?”他说完衣袖一甩,显示出对杨良臣的极大不满,又恭敬的看了邵经一眼,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壶关县李用敬也肉脸一堆,怒道:“杨良臣卖国之言,我等堂堂大明官员耻于和他为伍。”

  杨良臣却不甘示弱,认真道:“两位大人所言差矣,招抚不是议和,是念在我大明煌煌天威,上天有好生之德。”

  他说着拱手向天道:“如今正德才废,我皇新登大宝,切闻当今皇上自幼好习黄老之术,推崇道教,不好杀生,年后已严旨各部,要一改前朝弊政,与民休息。我等岂可在此时擅言兵事?”

  众人一听这话,神色才稍稍平静,杨良臣又继续道:“自古民以食为天,如你所说,陈卿一伙因前朝弊政逃入深山,开垦荒地逃避粮税,也是事出无奈,并没有张旗立号公然造反,我们如能晓之以理,对此次围城事件有个交待,然后再赦免他们抗赋抗官的罪责,令其遣散流民,重回乡里,息事宁人,不是更好?”

  “劝阻流民返乡开荒种田,为朝廷增加赋税。依我看来,这个才是我们为官之人最大的政绩啊。”

  这句话一说,更是完全踩在邵经的心眼上,他点着头赞许的看了杨良臣一眼,这个表情被在场其他人看的清清楚楚。

  沉默,现场很快陷入了一阵沉默。

  良久,王敏从后殿走了过来,将刚才得到的消息说了一遍,说青羊山下来的人马如今是在潞城城郊三里外停留,并无围城,而且多是山里百姓,并无多少土匪,且那匪首陈卿等几人已经单枪匹马求见潞城县,王爷的意思招抚为上,不可激化矛盾以免引发民变,让他们商量个主意。

  王琳正在一旁似乎在沉思什么,听到这番话,默念招抚两个字,忽然灵机一动,转身向杨良臣道:“哎呀,错了错了,王某刚才失礼了,我仔细一想,杨大人说招抚,这个甚合我意啊,其实之前在一篇公文中,我也曾与巡按穆相大人说起过此事,他老人家也是这个意思。”

  听他这么说,很多人投来惊愕的目光,屯留长子知县眼里更是充满了鄙视,以为他是为了迎合王意才变的色。

  在众人愕然的目光中,王琳阴阴一笑,继续道:“如今这贼匪虽无攻城之举,却聚众在外,显然是要与官府谈判,胡大人作为潞城知县本该亲自上前……

  他说到这里看一眼胡郜,胡郜连忙摇头示意,又是暗暗告饶的。

  “胡知县作为潞城县的父母官,首当其冲受到那帮贼匪忌恨,胡大人去了,怕他们不仅不会退去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矛盾,所以当务之急,谁去和那陈卿等人谈判,事后又由谁去青羊山上招抚他们呢?”

  他说着,冷冷的目光投向黎城知县杨良臣。

  潞州卫指挥使薛朝胤人高马大,往殿前那么一站,粗声大气道:“是啊,你们既然不同意剿灭,那就去招抚,谁有这个胆子,敢去招抚,如果你们敢上山,那就听你的也无妨嘛。”

  他说着眼睛也瞟向杨良臣,一副等着看笑话的样子。

  潞州守备李际可也冷笑道:“青羊山如今已是贼穴,即便你能劝退他们,你敢亲自上山,以显诚意吗?”

  他们以为杨良臣一介文人,跟其他文人一样都只会逞口舌功夫,实则贪生怕死,所以故意将他,看他如何回答。

  杨良臣似乎早就料到他们会来此一招,把心一横道:“本官既如此说,自然有胆敢去,潞城之围要去,青羊山也要去,不过王大人和邵大人需得答应我一件事才行。”

  王琳没想到此人如此悍性,面色一沉道:“你说说看。”

继续阅读:第172章 勾结武将王琳使阴谋 解除围城陈卿满意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