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商偶像
诀明子2019-10-15 12:014,023

  河东位于山西西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上古时期,传说中的尧舜禹三位君王的都城皆在河东。其中尧都平阳(河东临汾),舜都蒲坂(河东永济),禹都安邑(河东夏县),《尚书》称呼此地为天子之常居,天下之中州。而运城则是河东门户,因“盐运之城”得名,这盐便是久负盛名的运城盐池。

  “关于这运城盐池,谁也说不上它到底何时就已经存在,传说中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和战神蚩尤为了争它曾多次开战,不过也有说法说,这盐池便是当年蚩尤战败后,他的血所化,总之那是奇之有奇。不管怎么说吧,我山西百姓千百年来赖此而活确是事实,而如今解盐所影响的范围早已不只是山西,连太行山下的河南和黄河那边的陕西都已经以食河东盐为生了。”

  一路上申经再次给陈卿讲起各地风土人情故事,状态明显比来时轻松许多,话也更多了起来。

  “这么说来,这片土地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一路上光是听你说起这水土风物已是觉得非同一般,今日所见更是处处新奇,难怪当年那些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要视这里为王业之基。”陈卿骑在马上,不时眺望留连周围的山川景致,亦是赞不绝口。

  “陈大人英雄出少年,可是知道这片土地都出过哪些英雄人物?”申经看似随意的一问,偶尔的马屁,拍的陈卿少有的舒服。

  陈卿想都没想便说道:“这我当然知道,武圣人关羽就是河东人。”

  “还有呢?”申经笑问道。

  “这个……”他一时想不起很多了。

  只听申经如数家珍般点到:“河东之地历来名士英雄辈出,战国时文有荀子,纵横家张仪,武有名将李牧,汉代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关羽徐晃,唐代的尉迟恭,薛仁贵,包括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文豪柳宗元,诗人王维,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陈卿听他这么说才知原来这么多人物都出自这里,不由得心中敬佩,要知道这些人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无不是威名赫赫,代表着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了。

  车过绛州城,古老厚重的城墙,高大辉煌的庙宇,一排排斑驳的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无处不透出这座城市沧桑久远的意味。

  申经长叹一声道:“是啊,千百年来,河东出了这么多英雄人物,可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是哪个吗?”

  陈卿想了半天:“莫不是武圣人关羽吗?”

  申经笑笑:“关公关老爷那是人人都尊敬的,忠肝义胆,豪气千秋,我也就不跟着凑热闹了。对于我来说最喜欢和敬佩的却是另一个人,此人比关羽早生好些年,是春秋时天下有名的富商,也是最早利用河东盐致富的人,他的名字叫猗顿。”

  “猗顿?”陈卿默念下,他自然是听过这个名字的,陶朱猗顿那可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商贾,难怪申经对它情有独钟了,却没想到他也是河东人,还和盐池有这么大关系。

  想到这里陈卿打趣道:“其实我早该想到,申掌柜说到底是个商人,喜欢这种富可敌国的商贾巨富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申经似乎听出了他话里有话,却没有生气,反而大笑几声,慢慢道:“是啊,猗顿先生是山西临猗人,乃是我晋商之祖,我辈商人自然以其为楷模,不过却不是陈大人所想的那样,只羡慕其富贵了。

  首先猗顿之富并非其巧取豪夺,更不凭任何资望本钱,而是多年辛苦经营所得,他当年得陶朱公五牸之法不过八个字,“子欲速富,当畜五牸”,而他能凭此崛起,直至后来成就超越陶朱公,期间创业之艰难,正是我辈商人之先驱。

  更难得的是先生巨富之后,从不奢侈无度、仗势欺人反而热心帮助百姓,所谓富而有德,能聚能散,心系天下,广施仁义,更是为后世经商之人之楷模。

  他先是建造寮宅,备齐米面安置百姓,而后开荒种粮,分发牲畜教人耕种,疏河浚水,兴利除害,急公奉饷,悯孤怜贫,连太史公都赞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其猗顿谓乎!”又称他“其财能聚,又复能散”,聚财有道,散财有方,立功立德。依我看来,先生所为之事,即便今日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一席话说的陈卿顿时哑口无言,震撼之余不由得心生惭愧,他或许直到此刻才渐渐明白,申家能够做到今天的原因。也不由得暗想,看来这申经的志向可能远比他想象中要大的多。

  马蹄车轮踏过长石板铺就的古老城道,整个车队突然全不做声,但见古老的城道旁虽高楼华阁林立,行人车马纵横,却几无嘈杂吵闹之声,与一路上过来的都市县邑完全不同。

  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有玲珑宝塔的塔尖直指蓝天,不知何处传来的钟声悠扬,似乎全城都能听到,无处不在的古树参差,古桥遍布,再听申经说起这城中有很多隋唐甚至更远时候传下来的古代风物,更是让陈卿心动不已。

  如果不是急着赶路,他真想停下来好好看看这周围的景致了。

  申经果然没有叫他失望,车到运城,他下令全部车队人马在此歇息五日,五日后再出发。庞大的车队就这么在运城又找了客栈住下歇息,而客栈旁边不远便是一座大型车马场。

  正因为如此,接下来这几天,陈卿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先是申经申敏等申家人经常不在客栈,不知在忙些什么,而车马行门口则不时有申家运粮的大车进进出出,慢慢的他发现出的车越来越多,而进的车则越来越少,很是奇怪,有一次终于忍不住下去到车马场查看,才发现来时的五六百辆大车竟然剩下不足五十辆,好在王仲兴还在,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不过三天功夫,申家的车队竟然已经大部分被安排拉上别的货物如棉花、粮食等早早出城去了,却不是往盐场,而是直接去了潞州老家。

  “说好的带这支车队到盐场,载满盐后沿途发卖的,怎么会又都安排回家去了?”他很不解,王仲兴说大家伙倒是很乐意回去的,而且来时说的到了运城再给五两银子,申家也兑现了,这些运粮的人出来几个月,拿着这么多钱,早就迫不及待回家了。

  这时恰又有十几辆车开出,陈卿果见车夫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虽然很不解申经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又想到很多事情可能是人家的商业机密,所以并没有问。

  五日后,车队开始离开运城向城南盐池方向而去,这时候来时的车队人马已经只剩下王仲兴带领的十几人了。

  出城向南不远,开阔的视野下,一座连绵逶迤的山脉沿途随处可见,峰峦叠嶂,直指苍天,连申家骑马之人一共在内的二十几人组成的车队,慢慢沿着大道前行。

  直到这时,陈卿才发现周围的车队一下子多了起来,及至大家沿着大道上了一段土岗子,并没有走多久,便远远看到岗上有一座恢宏壮观如庙宇般的建筑,这时周围人越发的多,不知谁说了一句,盐池到了。

  申经早早下马,整整衣冠,吩咐其他人也都下马,陈卿仔细看时,这座如卧龙般的土岗上,周围不知从哪里冒出很多行人车马来,还有抬着轿子的,急匆匆竟都是朝那庙宇而去,一问申经这是什么寺庙如此红火,才知道那庙中供奉非是什么大仙大佛,乃是盐池之神,被称作灵庆公的,是周围百姓和来此行盐之人必要拜祭的。

  走近那庙宇,陈卿耳听得不知何处传来一阵动听的歌声,越往前走,歌声越是清朗,正用心听时,申经等人竟然跟着唱了起来。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他不知所以,只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别人唱,然后穿过拥挤的人流,慢慢的跟他们穿过一座砖券垒砌的门洞。

  走没多远,前一株巨大的古槐旁,果见一座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的古老庙宇,申经等人到了主殿西侧的一个小厅内等候,这才告诉陈卿,他们是要在此拜祭盐神的,他则不用拜,可以先随意走动下。

  陈卿知趣的离开,他本来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这时便向旁边一处陶卷棚顶的楼阁而去,走近了看清楚楼中牌匾上写着奏衍楼三个大字,两侧内外各有一幅对联写的颇有意味。

  “要看早些来好文章惟争入首,须观完了去观大忠孝皆在后头”

  “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

  他又向里走,看到一座楼名为海光楼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旁边的对联写的更是绝笔。

  ‘常平乃关壮缪故里辖其民也理应忠心报国,解池本包孝肃旧制治此盬者首当铁面无私。’

  陈卿忍不住拍手叫好,不由得登上二楼,接下来凭楼看到的场景着实让他震撼不已。

  但见前方一片白色的湖泊,似与苍天连在一起,湖中道路如织、纵横交错,池水清澄,映照白云,蔚为壮观。此时正有微风徐来,水波涟漪,实在是好看极了。

  湖之南畔依旧能看到一路走来常见的中条山,山色如黛,碧波荡漾的湖水、白茫茫的硝堆和身后的青山相映如画,此景实在是美不胜收。

  “原来这就是盐池,太壮观了。”他不由得感叹道。生平第一次见此场景,竟一时激动的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愣愣的站在那里,发呆良久。

  直到后来申经等人拜祭完毕在这里找到他,方才缓过神来。

  “原来这就是盐池,我从未见过这种场景。”他跟申经说道。“真的很难想象,这么一片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湖泊,怎么就能产出能供人食用的食盐来。”

  申经笑道:“更震撼的还在后头。你可知道,这河东盐最神奇的地方还在于,这里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常常只要晾晒好变成盐块,居民百姓随意捞来即可拿去食用的,且此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味道更是天然,实在是上天赐予河东乃至我山西的一个宝贝啊。”

  陈卿这下听的更是忍不住啧啧感叹,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盐池边一览它的风采了。

  他们离开那山冈,朝前并没有走多远,便觉得周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先是前方出现了一片开阔的地面,地上有大片水池,池东是一汪淡水,池西则是一片辽阔的硝池滩。滩南则是一座古老的城楼在望,此时恰有一条水渠从他们所走的马道旁蜿蜒而过,渠畔树木葱茏,风景甚是迷人。

  陈卿等人沿着马道继续前行,才看到前方的盐池居然都是被一座座禁墙围绕的,根本看不到刚才在楼上那种水天相连的奇观。

  他失望之际,申经才告诉他,禁墙这样的做法其实从唐朝就开始了,是为了防止私盐,又说垣内外还有铺舍,住着大批巡逻的兵卒,想要到墙里面只能通过禁墙上开的禁门。

  陈卿循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见那池墙处有几处比较拥挤,显然便是那门了,不过他们眼下却是着急往中间走,接连穿过两个巡检司,直奔着那个叫河东运司的衙署,那里才是此番他们到此的第一站。

继续阅读:第112章 运司派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