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整个李府都如临大敌,李家的管家在一个眉眼清秀的青年人面前小心的陪着。
这青年人穿着一身浅青色的儒衫,头上戴着方巾帽子,正是大儒胡云生的书童。
胡云生享誉州中,颇有名望,就连他身边的书童都是丰神俊秀,一副汇聚天地灵气的模样。
李家管家面对这个年龄比自己小一轮的青年人,心中不敢有半点轻视之心。
青年人自称是胡商,又拿出了胡云生的信物,来到李府便受到了贵客一般的待遇。
李家人对自家大少爷即将拜入胡云生门下的事情有与荣焉,又看到在拜师之前突然生出变故,个个都心中惶恐,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家老夫人和儿媳妇在房中窃窃私语,还将丫鬟等人都退了出去。
“婉儿,你说说,文举到底干了些什么,怎么会将这书童引过来?”李家老夫人对着自己儿媳沉声问道,李夫人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
她知道老太太最看重自己大儿子的前途,又加上他是李文举这段时间所做事情的知情者,心中慌乱起来。
李文举要替自己的小儿子报仇,李夫人知子莫若母,又怎么可能发掘不出李文举的打算?
如果不是胡云生派了书童过来调查,李夫人还对此事十分支持,迫不及待的想看着苏家悲惨的样子。
李家老夫人看见儿媳妇脸上的神情,心中也猜测了几分。别看她平时手上总是拿着一串佛珠,端着慈眉善目的模样,像是信佛的老人家……但李老夫人对李文举所做的行为也是颇为支持。
李家屹立在这个小县城中,本就是吸取着名下佃农的血汗,当家作主的人又怎么可能心慈手软?
李老夫人叹了一口气,心念一动,便吩咐自己身边的丫鬟去告诉管家。她让管家尽量好好招待胡商,再让人又红布包裹了一百两银子,放在托盘中遮遮掩掩的送了过去。
胡商本来还没有起疑,他说是胡云生的书童,实际上比一些关系远的弟子还有体面。
胡云生身为大儒,名下数十弟子,又不是个个都能天天见面。但他却不一样,他整天跟在胡云生身边研磨读书,胡云生要做什么,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见李家人带了一百两银子过来,刚刚还和李家管家说话的胡商笑容一僵,伸手一推道:“这不大合适吧?”
他心中起疑,刚才李家人对他的热情,还可以说是看在胡云生的面子上,但现在却有些不大对劲了。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胡商可不是这点钱就能收买的人,李家人的行为反倒成了李文举那份举报信的佐证。胡商推开钱财,应付了管家后,就借口自己要在小楼中休息。
等管家一走,他就站在墙头,借着墙边生长的一株梅树离开了李家。
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穿着儒衫的人有着如此灵活的身手,果然是州中藏龙卧虎。
苏无垠无心面对这些带着虚假笑容的书生与他客套,自顾自的站在了窗户边上。
此处人少清静,那些书生本就瞧不上他的出身,不过是看着县令对苏家的态度,才变得热络了一些。
突然,在一旁的青月看见底下有个熟悉的人影离开春风楼,仔细一瞧,正是苏余音。
苏余音要去找掌柜,青月见了之后便想跟过去,但是又怕苏无垠一个人在春风楼受了欺负,便只好按耐下自己的心思。
李文举受到了县令到来的打击,又得到了管家的消息后,整个人都变得恍惚起来。有人上去和他客套,他心不在焉得的了几句话,皆是牛头不对马嘴。
发现自己因为乱说话差点得罪人后,李文举只好冲大家拱了拱手,一脸歉意的说道:“我家中出了点事情,急需我去处理,刚才管家便是来通知此事!”
毕竟这次是会是李家出了大头,又主要是为了李文举来庆贺,他作为主人家当然不能够一走了之,还需要向大家解释一番。
至于县令,早就被当成贵客引到楼上的包厢,无心看底下的书生在那里做些酸诗。
苏余音和掌柜商谈一番,立刻前往李家,在周边游晃。
掌柜还带了自己信任的小伙计在李家门口蹲点,打算守着那位“贵客”出来,到时候揭穿李文举的恶行。
要说掌柜先前是因为自己的贪婪违背约定,可是他本人却不愿意承认,李文举过河拆桥的行为则成为了他最好的遮羞布。
苏余音心里清楚这些人的弯弯道道,如果她不是考虑到自己一言难以令人信服,也懒得在同这掌柜合作。
说来也巧,就在苏余音绕着李家的院墙走时,突然发现头顶上探出来的梅树上跳下了一个青年。
苏余音被吓了一跳,和那人大眼瞪小眼。
胡商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打算故作无事的离开。他哪里想到就在李家院墙外头还有人在走动,刚才跳下来差点撞上这个小姑娘!
苏余音却有些焦躁,见他是从李家出来的,便忍不住打探道:“这位侠士,你可知道今天李家来了位客人?”
客人?
这不就是在说自己吗,胡商有些疑惑的看着苏余音,心里突然来了兴趣。他笑道:“你这倒是碰了巧,我才刚刚到李家没多久,你便得了消息?”
难道李家的客人便是此人?
苏余音有些不大相信,要知道李家的管家和李文举窃窃私语的时候,可是说来人乃是大儒身边的书童。但是眼前这青年虽然穿着一身儒衫,却是从院墙上翻下来的,所以她刚才才会用“侠士”来称呼此人。
胡商看出了苏余音不相信,再想着李家的异常,心中产生了些许联想。他犹豫一下,便拿出自己的身份信物放在苏余音手中,任她打量。
苏余音看过之后,心里也拿不准这信物的真假,但她寻不到那所谓的书童,也只能拉着胡商,把自己要说的说了。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去找掌柜。
等见了掌柜,胡商得知关于李文举更多的事迹,心中对李家颇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