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余音得到消息的时候,酒楼掌柜正愁眉苦脸的收拾自己做下的残局。
“我也不曾想,这土豆还有这么大的隐患!”掌柜越想越气,但又疑惑为什么苏家人从前送来的那些吃食,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
李文举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得到了大儒准许入门的李文举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未来的清贵,不再瞧得起这些生意人。
如果不是掌柜和自己有先前的那些约定,李文举根本不想来见他。
掌柜因为赔了大笔钱财而失魂落魄的模样,显得十分狼狈。
“照我说,肯定是苏家人先前隐瞒了事情,不然你又岂会落到这般地步!”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李文举还不忘给苏家添堵。
但是掌柜听着他说的话,想起自己之前拿着苏家送来的土豆赚得盆满钵盈,此时心中满是后悔。他握紧拳头,看着李文举轻描淡写给自己斟茶添酒的模样,对这个人面兽心的读书人多了一分嫌恶。
之前挑拨他给苏家毁约的人是李文举,现在酒楼出了事情将自己置身事外、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也是李文举。
两人的这次见面不欢而散,掌柜左思右想,还是提着厚礼求到了苏家。
当时杨氏正在苏家门前喂鸡,看到掌柜低眉顺眼的过来求见,还当是路人过来讨口水喝。
等看到他手上捧着的礼物,杨氏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杨氏得知他就是和苏家毁约的酒楼掌柜后,当即便气的要拿起扫把将掌柜赶出去。
“我们苏家人性格纯善,可做不来那等恩将仇报之事!”杨氏忍不住出言嘲讽,将掌柜送来的礼物都扔了出去。
苏家人在酒楼救了鹿老,帮掌柜免去一桩官司,后来又和掌柜定下了互利互惠的生意约,这掌柜缺贪图利润将后山上的土豆田挖得几乎殆尽。
这段时间,苏家小摊都没有在卖油焖土豆了,而是选择做臭豆腐的买卖。
杨氏帮着苏余音处理了这么多的豆腐,自然知道其中发生的事情经过。
掌柜后悔得老泪纵横,心中也不乏想用自己这可怜样子打动杨氏的心思。
杨氏看他这样,又因为左邻右舍听见动静纷纷出来围观,只好将院门打开让他在院子里坐下。
“小摊上的事情可不是由我做主,你若是想求个原谅,便等着我家阿音回来之后再商谈吧!”丢下这句话,杨氏就自顾自的做着家中的农事,将掌柜视若无物。
陈婶子又趴在院墙上瞅着这边的动静,她瞧这掌柜穿的不错,还带着厚礼前来,心中便有些艳羡。
“也不知道这苏家人走了什么运道,自从老大死了,家里的境况居然一天比一天好!”陈婶子心中发酸,再看看自家男人不争气的模样,决定晚上好好数落一通。
苏余音踏着夕阳回到家中,一进院子就看见坐着小板凳的酒楼掌柜。
苏勘元脸色一变,拿着赶车用的鞭子跳下车来,沉着脸色问道:“这不是掌柜吗,怎么今天有闲情到这乡下角落来?”
他还记得这掌柜说自己不再需要土豆时的那副嘴脸,那天他和苏余音回到家中,左思右想觉得事情不对。于是苏勘元抽了个空到山上一瞧,发现山上那片野生的土豆被挖走了不少。
如果掌柜只是撕毁约定,那还可以当他因利使然,但直接把土豆这样刨根拿走,便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断了苏家的生计。
掌柜挪动了一下嘴唇,一脸难色的将自己近日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苏余音眉头一挑,她前几日才在县衙中向县令和苏大人说了土豆发芽不可食用,却没想到掌柜已经因此栽了个大跟头。
苏大人把那株土豆苗留在了自己府中细心看顾,打算看看土豆是否真有那么高的产量,再向朝廷汇报。
毕竟随意上奏虚假之言,被人揪出来说事,那就麻烦了!
县令也是这样想着的,他和苏大人一商量,就决定将此事暂时压下,等到有了确切的结果后再宣之于众。
掌柜又不得消息,这几天酒楼出了事,才判断出是土豆的问题。
他及时叫停了酒楼中上的所有土豆菜肴,可是因为那些风波,酒楼名声大跌。面对门可罗雀的结果,酒楼掌柜找了李文举无果,只能求到苏家这里。
苏余音看着掌柜冷笑一声,没好气的质问道:“当初你和我毁约的时候却不是这般模样,怎么今日又低声下气的求了过来?”
掌柜沉默一下,苏余音在他看来不过是个有些聪明的小丫头,所以他才会毁约的那般轻易。但就是这么一个小丫头,让他现在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求着,希望能为自己的产业挣得一线生机。
苏余音可不是圣母,她将牛车上新买下来的豆腐搬进屋子,没好气的驱赶掌柜离开,道:“既然掌柜已经另寻高枝,想来是不会贪图我的小买卖的配方了吧!”
这话便是在逐客了,掌柜留在苏家碍手碍脚的,也妨碍苏余音处理这些豆腐。若是再让掌柜将臭豆腐的秘方诀窍学了过去,那还得了?
掌柜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也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话外之音。他知道苏余音还在气恼自己受了李家人的诱惑,对苏家下手,便要让他去找那“高枝”求救。
可是李文举在酒楼里摆出那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明摆着是不想插手此事!
李家小儿,着实可恨!
掌柜闭了闭眼睛,遮掩住自己心中的怨恨不甘,将自己带来的礼物放下便离开了。
苏余音看他带来的这些礼品,发出一声嗤笑,却也拦住杨氏不将这些东西丢出去。
“这也算是他给咱们家的补偿,何必客气,都打开看看装什么好宝贝吧!”苏余音说着,又去灶房处理豆腐,不再管这等闲事。
据说那掌柜回去之后,在李家门前徘徊半晌,又被李家家丁当成可疑人物驱赶离开。
这时的李家还保持着张灯结彩的模样,正庆贺着李文举功名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