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率军出征,但他把武将们整得够呛,担心他们会趁乱造反,于是特别让同是文官的庞籍率兵五千,留守安宁堡,把住大军的后门和补给线。同时,王大人给庞籍留下了三人,作为辅助,这三人分别是副将曹琮、种世材,牙将折继辉。
说句实话,这仨人明是辅佐,暗是人质!曹琮是名将曹玮的亲弟弟,种世材是种家军当家人种世衡的亲弟弟,而折继辉呢,则是折家将当家人折惟忠的亲侄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折家将和杨家将还沾亲,杨延昭的母亲折太君,是当时折家将当家人折惟忠的亲姑姑,这么一算,王大人等于用折继辉一个人,制约了杨家将、折家将两家!
临出征的时候,王大人还特别给庞籍留话:“他们要是听话,还则罢了,不听话,可以立时扑杀!”
“是!”
说实话,庞籍只能答应。没办法,王大人是统帅全军的监军,约等于钦差啊!不过庞籍对这些武将们还比较了解,他们别看平常桀骜不驯,但大义在心,就算不留人质,打仗也会卖力!
就这样,大军开拔,结果跟党项叛军李德明一对阵,当时打得大败!没办法,这回责任全在王大人,他弄得全军离心离德,号令不清,真碰上打仗了,身边喊杀阵阵,流矢乱飞,他自己也乱套了,不知道怎么办。您看看,军队指挥不力,阵脚不稳,应对失策,不打败仗找谁去?最后,还是王大人最看不起的武将们,什么曹玮啊、杨家将、折家将、种家军,分率亲兵殿后,应对李德明的主力,这才勉强掩护大军撤退,此次战役,宋军总体损伤三分之一,而各家武将的亲兵卫队全都损失过半!
说句实话,宋军这次进攻,也算是救了李德明了!怎么回事呢?宋朝方面刚开始判断的不错,因为大旱,李德明这边的农业收成大受影响。但党项人的本质还是游牧民族,只不过这些年有了稳定的地盘,才有一部分人改成种地。所以这一旱,种地的大受影响,游牧的那部分人,虽然受了影响,但还没农业那么惨,国家下点力气调整,也能过得去。但如果这么下去,贫富分层,肯定会让党项叛军内部的矛盾加剧,进而出现势力分化,甚至造成对立和分裂!这情况,李德明也头疼,想弥合这些矛盾,他得花耗大量的精力。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这时候宋朝推出招抚政策,让党项人可以随时过来定居,我们发钱发粮!这样李德明就真得急死!没办法,对于一般的底层人来讲,没那么多的讲究,能吃饱穿暖是第一位的,所以肯定会有不少党项人跑到宋朝避难。而党项人口本身就少,军民合一,战斗力也强,宋朝这么干,等于是挖墙脚,还能加强自己的军力。到时候李德明内部得解决矛盾,外部还得防备宋朝,累也累死了!
哎,这时候宋朝进攻了!李德明一看,这是转移国内矛盾的好机会啊!所以马上诏令手下的党项人,团结一心,誓死跟宋军对抗!哎,这下党项叛军暂时不提矛盾了,跟宋朝开兵见仗!而且因为自己的情况不妙,党项人都摆出背水一战的架势,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纷纷拼命!宋朝那边又自己捣乱,不打败仗找谁去?
再说李德明这边,本身他这是个恶招,认为着宋朝挺厉害,我忽悠着大家,拼尽全力来一仗,损失也小不了。不过这也客观上减少了我们的消耗,再从宋军那儿抢点粮食,我们也勒一勒裤腰带,这一年就能扛过去!所以打之前,李德明做好了一切准备,自己亲自出征,鼓舞士气,让世子李元昊留守,以防万一。万一我也被打死了,不能没有当家人啊!
哎,没想到这一打,轻松取胜!李德明当时就飘了:好么!宋朝看样子挺厉害,实际上不怎么样!亏我还装孙子装了那么长时间。看来,我可以定点大计划了!
现在,李德明的大军损失不大,但消耗不小,集结作战的粮食,都是倾全国之力征来的,现在只剩下了几天的量。就算现在把大军就地解散,就国内所剩的粮食,连今年冬天都抗不过去!
这该怎么办呢?李德明拿着地图一看,有主意了!他拿手一指,安宁堡!怎么回事呢?他看得出来,安宁堡扼守要路,这里肯定是宋军的补给基地,拿下这里,肯定就能得到不少的粮草,而且安平堡后面还有几座宋朝的城镇,那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我们拿下安宁堡之后,再去那里抢掠一番。有了战利品,我们就能跟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交易,挣大钱,这无本的买卖,足够我们渡过难关了!
就这样,李德明就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让左军主将,也是叔叔李继松率五万大军前进,争取一举拿下安宁堡,而另一方面呢,大军原地休整,让留守的世子李元昊再从各部征点粮食,一并送来,到时候抢劫得有劲才行!
且说左军主将李继松,他奉李德明的命令,率领五万军队进逼安宁堡,一看此处地势险要,他是挑大拇指佩服:宋人的确有眼光,能在这修筑堡垒。不过他们的兵也太差劲了,嗯,这么优劣一抵,估计明天天亮之前,我就能拿下安宁堡!
于是李继松不耽误,扎下阵营之后,马上组织进攻!可没想到,李德明、李继松打宋军主力不费劲,在安宁堡,还真碰上钉子了!
咱们说庞籍可不傻啊,大军出征后,他就觉得情况不妙,所以为了防备万一,他先派了一千人,把堡垒中的大部分粮食运出来,在后方二十里的地方,建立了补给站,这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此外,庞籍比较的谦虚,他把留守的三个武官曹琮、种世材、折继辉召集起来开会:“各位,如今大军出征,咱们当然希望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但咱们这也不能放松,各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备万一!我先说啊,我呢,是文官,居中调度还凑合,具体布防不太懂,所以就仰仗三位将军了!希望咱们能同心协力!”
哎,这可是难得的尊重啊!当时的武官就吃这套,三人感动的不行,纷纷表示,一定尽全力准备。于是从大军出征开始,他们同心协力,一刻不停的加固城防,准备守城器械,所以等党项大军来到,他们早已将大部分的粮草运走,城防也准备的不错!所以李继松进攻,他们就拼命防守,就这么个小堡垒,充其量五千人,愣是挡了李继松大军三天!不过安宁堡的宋军也损失惨重,打到第三天晚间,阵亡过半,能站起来继续守城的,也不足一千人了!
而庞籍呢,现在也面临两难的选择,怎么回事呢?负责指挥的监军王大人,在两天前已经安全的到了后方,他一看,战局已经无法收拾了,于是写信给庞籍,让他赶紧撤退!至于安宁堡的其他守军呢,就不用管了,让他们争取点逃跑时间就行!可庞籍呢,完全不同意,你如果这么对付军人,谁还给大宋卖命啊!不行!我誓与安宁堡共存亡!
这约等于抗命啊!而打到第三天头上,自己的将士越打越少,党项军恨不得马上就要破城了!庞籍呢,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当时我要是撤退,是不是更好呢?
哎,就在此时,不知疲倦的副将曹琮过来了:“庞大人,我请求组织夜袭!”
庞籍吓了一跳:“啊?曹将军,咱们就这么点人了,还要组织夜袭啊?”
曹琮点点头:“没错!咱们现在是陷入了困境,但敌人也一样!依我看,党项大军打到现在,也是精疲力尽了,所以这也是咱们现在唯一的退敌之策!”
这时候,其他两个将军种世材和折继辉也凑过来:“没错!庞大人,这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是啊,庞大人,您就准了吧!”
庞籍一听,泪流满面:“三位将军,经历了这三天,咱们也算是生死之交了。我看得明白啊,敌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数量还是比咱们多太多了,将军们还是不要飞蛾扑火了!那样死了算白死啊!”
三位将军以头杵地:“庞大人,我们知道您是个好人,所以我们就向您交底了!以朝廷的惯例,城池一破,我们就算逃得性命,也要接受处罚,这算是家族之耻!与其这样,不如我们三个就拼死一战,死也死个壮烈!”
“没错!我们就算当弃子,也不能丢脸!”
庞籍一看,好么!这三位是一心赴死了!阻止不了,于是他把剩下的所有将士全召集到了一起,让三位将军召集敢死队!打到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没劲了,但还是有报名的。谁呢?军中的两个都头周倥、林坎,另外,还有两个小兵,其中一个,曹琮有点印象,这家伙就是个普通步兵,叫什么没印象了,看着能有二十三四岁,人家可厉害,这三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战斗,都能冲在第一位,而且从来不知疲倦,每战还都能全身而退,打到现在,身上连点伤都没有,曹琮当时就琢磨:嗯!这家伙叫什么呢?真是当兵的好料子!等战斗结束,我一定向上保举他!
结果今天,人家报名参加敢死队!曹琮一阵苦笑,行吧!这是真兄弟,等我们到了阴间,再问他的姓名,下辈子再做好兄弟!
而另一个报名的小兵,大伙儿看着就心疼,为什么呢?这小孩看着也就十六七,还没成年呢,三天的激战,他能活下来,那就是万幸啊!好么!如今必死的战斗,他还要参加!旁边的种世材一看:“孩儿啊,我们这次就没准备回来,你还是留下吧!”
“不!不就是敢死队吗?我就要参加!”
得!还拧上了!三位将军一看,拍拍他的肩膀,也算准了!就这样,七个人好好地准备了一番,庞籍也下令了,七个人需要什么,想办法给凑!就这样,花了半个时辰,七个人准备停当,都是一身重铠,战马也都披了一层马甲。当然了,打到现在,也都是凑的了。此外,七人也准备好了趁手的兵刃,以及一系列的应用之物。
庞籍呢,不知道从那儿,还找到了最后一瓶酒,拿了几个破碗,给七个人斟上:“七位!你们的壮烈,庞某记下了!如果我有命回去,一定向朝廷报告!这碗酒就预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