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杨天承在大炎帝国办了那么多事,虽然已经并不需要怕北蛮突厥了,但杨天承也没有把张清和李向民召回来的意思。
既然他们去了那就别那么急着回来,磨炼一下他们也好。
特别是张清,当初刘尚文推荐了他,杨天承随手把他打发到了潼县做县丞。
张清出任已经兢兢业业,在潼县饱受百姓好评。
可到底是寒门出身,自身能力不足,杨天承就算想要提拔这个忠心刻苦的老臣,也找不到合适他的位置。
如今多在突厥锻炼一段时间也好。
……
处理完了日常政务之后,杨天承便找来了刘尚文和宇文淮南。
如今科举之势已经不可阻挡,接下来的就是要开办学堂,给予寒门百姓读书的机会。
只有这样科举的举办才有意义。
不然科举到了最后,还是会变成世家门阀的专属舞台,到时候科举就变了味了。
这是杨天承最不能容忍的,到那时候,整个大炎帝国都会变得死气沉沉。
所以学堂开办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
刘尚文和宇文淮南到了承乾宫后,杨天承看着宇文淮南开口道:
“朕让你不参加殿试,你可有怨言?”
“陛下这样安排,必定有陛下的深意,草民没有怨言。”
宇文淮南恭恭敬敬地说道。
丝毫没有因为同届考生做官为吏后自己还只是一介草民的落差感。
“朕打算开办学堂,这件事朕将交给光禄大夫刘尚文去办。
而你,才学惊人,在江南也是赫赫有名的才子。
可为正三品国子监祭酒,替朕教导国子监那些学生。”
说完后杨天承看着宇文淮南,研究过宇文淮南的资料,他很清楚宇文淮南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青。
这种人才拿来教书育人可以,拿去开疆扩土就差人一等了。
所以杨天承没有让宇文淮参加殿试,就是知道宇文淮南必定通不过第三轮殿试。
他的天赋点就是在研究经义教书育人之上。
“草民德薄……”
宇文淮南很清醒,并没有被杨天承的话迷失头脑。
国子监祭酒乃是正三品的官员,虽然没什么实权,到正三品就是正三品。
他一个白身贸然被提拔到正三品这个位置,恐难以服众。
到时候恐怕整个官僚机制的人都要排挤他。
宇文淮南虽然是个文青,但他却不天真,从来没有怀疑过那些官僚主义的可怕之处。
“朕既然封你为国子监祭酒,那就证明你有这个能力,就这么定了。”
说完之后就让宇文淮南退下,他知道宇文淮南在担心什么。
但他却没有给他任何帮助的打算,若是连这些事情都解决不了,那这个国子监祭酒也该换人了。
“爱卿应该知道朕叫爱卿来,是所为何事吧?”
宇文淮南走后杨天承看着刘尚文淡淡的开口说道。
“陛下可是要开办学堂?”刘尚文沉思了一会之后突然双眼亮了一下开口说道。
对于选拔人才这一块杨天承一直交给他负责,他想了想杨天承喊他来的唯一原因,就是早前就提出来的开办学堂的事情。
杨天承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得不说手下有这种属下,确实能省不少心。
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就悟出来他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然后第一时间,按照他的想法去执行。
“没错,朕开办科举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可再有天赋的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和知识也会变成庸才。
而要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开办学堂就是必须要办的事情了。”
“陛下圣明,若是那些寒门子弟知道陛下如此为他们着想,一定十分高兴,势为陛下效死。”
……
“大人,据手下的线报传来,如今杨天承正在筹备学堂,将要在整个大炎帝国各地开办学堂。”
阴暗的屋子内,苍狼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
阴暗处的李大人,听到这个消息陷入了沉思,习惯性的敲打着桌面。
半响后幽然的开口说道:
“不能再拖了,计划只能提前开始了,你下去办吧。”
李大人很清楚,若是再拖下去,真让杨天承把学堂给开办了起来。
到时候整个大炎的寒门弟子和农民,都会成为杨天承最坚定的拥护者。
谁敢动杨天承,他们就敢活剥生吞的吃掉他们。
就算现在计划准备的不周全,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了。
苍狼得令后便悄然离去。
李大人沉默了片刻后自言自语的开口道:
“想不到当初昏庸的南帝,竟然能做到这一步,真是够能忍的。
不过也是……要是不够能忍,也活不到现在。”
而另一边,得到了杨天承的命令之后,刘尚文便带着人热火朝天的开始工作起来。
先是让工部尚书抓紧赶制出纸张书籍。
随后便被另外一件事给难住了。
那就是关于印刷出册的问题,大炎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刻板,然后泼墨用纸张印制出来。
可杨天承要普及的书籍太多了,光是刻板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最关键的就是如果刻错了一点点,就要整块板毁掉重新做。
就在杨天承思索着弄出一个活字印刷术的时候。
一封战报直接在长安炸开了锅。
“八百里加急!”就在早朝上杨天承正在吩咐关于学堂的事情的时候。
一个身穿玄黑铁甲的士兵大吼着,随后冲进了金銮殿。
在大炎八百里加急急报在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的,以至于那些禁卫和黄门都没拦着他。
“八百里急报?什么事?”
那士兵一进来杨天承就坐不住了,他很清楚八百里加急的急报的什么含义,但凡出现八百里加急的都是祸国之事。
“陛下,泰王和汉王勾结封地的卫府,叛国了!”
那士兵声音发颤,气喘吁吁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