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或许不知道商业税那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可他身为户部尚书能不知道吗?
此话一出,其他大臣也被惊住了。
他们只知道商业税能给大炎带来税收,但却没想到能够带来那么多税收。
想想看,杨天承每年仅靠农民的赋税,都能够修筑大量的宫殿行乐,这还只是用了内库的钱,仅仅只是赋。
国库的钱一直被东宫和户部那边掌管着,以当时杨天承在朝堂上的声望,根本不能动用。
可就光内库的钱就够杨天承挥霍了。
更别说是国库的钱,如今一个月的商业税就能够比拟以前半年的税收,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后大炎帝国可以花费大量的钱财去屯养兵马,在军事上狠狠地用钱砸。
这样依旧要不了国库多少钱。
甚至就连现在正在劳民伤财修建的大运河,也不是什么事。
国库一下子就富裕了起来。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
暗地里还有大把的好处,这些钱还可以用来平衡物价,保证市面上的物价在一个平衡阶段,长久以来大炎国富民强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实现杨天承心中的梦想,殖民全世界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下子一颗名为野心的种子,在杨天承的内心深深地扎根。
“要是能够殖民全世界掌握全天下,那该有多好?”
杨天承内心美美的想着。
虽然看上去有些疯狂,但是杨天承很清醒,也没被自己的想法给震惊到。
自古以来最不怕的就是皇帝没野心,但凡能够开疆扩土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是没有野心,没有一个是庸才。
甚至对于国家来说,有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皇帝是一个幸事。
而杨天承就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帝。
只是他的野心大了很多。
“朕闻古三圣训诫子嗣道;
“待蛮夷外族,当心怀仁德,以仁义感化之,用德礼融于夏,如此反复方为圣道。
朕之德才不敢望其项背,然朕思古圣而明德,望其镜而正衣冠,观史而改过。
朕认为蛮夷外族者,亲大炎者应以德礼感化之,以礼待人。
而反之则应刀兵相加,大军压上,唔大炎威严不可犯,唔大炎疆土不可侵,唔大炎百姓不可扰。
昔日我大炎先帝缩衣节食,然钱财缺之不可为军用,今夕我大炎国库充盈,应当重军事,加大军需投入,军用所需之物皆应满足。”
杨天承现在就是在宣扬自己的政治方针。
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要重用军事,投入大量钱财到国防建设上。
请大家擦亮眼睛,站稳立场。
这也在告诉军方的那些人,朕亲军事,当为明主,你们都快来投靠朕吧。
杨天承的话一出,立马就引起了波澜,特别是老百姓都纷纷欣喜,心里暗叹真是遇到了一个重军事的明主了。
当然这些激动的全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官员。
真正到了三公,例如司徒伊宁这种层次的大员已经不用揣测杨天承的意思了。
揣测对了,那是你应该的没什么好处,要是错了的话,呵呵……
因此伊宁等人眼观鼻鼻观心,静静地站在原地。
“陛下圣明,北蛮突厥不服教化就应刀兵相加,如此才可使其心悦诚服。”
左领左右府大将军韩幽开口说道。
底下的一些武官也纷纷欣喜的看着杨天承,比以前可是尊敬了许多。
如果是以前是因为杨天承南帝的身份的话,现在则是真真正正的打心底里面尊敬了。
这也怪不得他们势力,实在是因为对于他们武官来说,要想升官进爵的办法,要么就是死命熬资历,要么就是军功。
杨天承刚才那番话的话外之音他们都懂,他们很清楚接下啦估计要不了多久,他们大炎帝国就会开启战事了。
有了战事他们就有机会建功立业,加官进爵。
更别说杨天承还打算投入大笔资金到军事建设当中去。
……
而就在杨天承在大炎帝国大刀阔斧的时候,张清和李向民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一支在突厥中畅通无阻的脸熟商队了。
特别是杨天承建立商部,登记商人入户后,突厥的边脚行商一下子便变少了许多。
张清和李向民手底下的商队,一下子变得更加炙手可热起来。
现今他们已经成功的能在大部落中自由出入。
这些日子,他们一边行商,一边打听消息,已经把如今突厥的局势掌握的差不多了。
当今突厥可汗病重,其底下最有希望继承下任可汗的就只有他的三个子嗣。
这三个子嗣分别每人掌管一个大部落,三人之间实力倒是没有多大区别。
再加上突厥可汗病虎余威在,有突厥可汗的震慑,倒是一时没有闹出大乱子,大家都比较克制。
张清和李向民商量了一下打算从内部下手,搅动局势,让突厥可汗的是三个子嗣的斗争提前爆发,彻底的把突厥国的水给搅浑。
这些天他们接触下来已经大致清楚了这三个王子的脾气。
大王子始毕阿史那·咄吉世,性格乖张暴戾,十分好战,率领的蛮山部落在周边乃是三个王子中最强大的部落。
二王子阿史那·俟利弗设,性格温和,没什么野心,而且极其亲大炎,算是这三个王子中最没有攻击性的了。
三王子颉利阿史那·咄苾,城府极深,颇有心机,原本只是一个弱势王子,这些年凭靠着计谋,硬生生走到了如今的可汗之位最大的继承人之一。
张清和李向民商量了一下后,便决定接触二王子俟利弗设,俟利弗设比较亲近大炎帝国,也十分崇尚大炎的文化。
算是这三个王子中最好接近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掀起突厥内乱,要帮助也要帮助一个亲近大炎帝国的王子成为可汗。
到时候便直接就解除了大炎帝国的危机。
当他们把消息传递回了长安之后,便开始着手接近俟利弗设。
……
“陛下,张大人那边传来的消息,请过目。”
“有趣。”杨天承翻看着张清传回来的情报,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