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起请德妃进来,算了我亲自去请。”
说着杨天承便激动的走出了宫外。
太后看着猴急的杨天承,转头对着萧皇后说道:
“怡儿可别吃醋,其实在你还没嫁给皇儿的时候,那时候皇儿和德妃的感情可十分好。
皇儿甚至还给德妃许诺了很多东西,可最后皇儿成为了皇帝,拥有了大量的妃子之后,德妃就有些醋味,不在爱搭理皇儿。
所以现在看到德妃,皇儿才会如此激动的。
哀家能感觉的到皇儿心里还是有你的,对你也是十分喜爱呢。”
萧皇后点了点头说道:
“母后说的是,怡儿知道,陛下他对德妃的感情,怡儿也有些耳闻。”
而反观凤昭宫外,德妃看到了杨天承的一瞬间,先是一喜,随后立刻便恢复了平时的清冷。
杨天承见状心里一喜,一手拉着德妃得手就朝着凤昭宫内走去,一边走还一边说:
“走德妃,朕带你去吃一个好东西,保证你没吃过。”
德妃下意识的想要挣脱杨天承得手,随后发现挣不脱后便由着他去了。
杨天承在凤昭宫吃完火锅了之后,便一脸满足的回到了承乾宫处理政务。
翌日,整个长安都再次热闹了起来。
因为科举的最后一轮殿试就要开始了。
第二轮通过的二十三位学子都一脸紧张的等待在金銮殿外,等待着杨天承的传宣。
“宣殿试考生进殿!”
随着太监的声音,众考试有理有序的进入了金銮殿。
“恭喜宿主,获得了……的崇拜值+469。”
……
“恭喜宿主,获得了……的崇拜值+749。”
一共获得了二十三个人的崇拜值,正好就是参加殿试的所有考生。
杨天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批考生都值得重用。
看来科举真的收获了一大笔忠心,要是按照以前这二十三个中能有十三个,杨天承便烧高香了。
这些纯粹都是杨天承大开科举带来的隐藏奖励。
“本次殿试策问,朕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谁回答的最好,就是本次科举的状元。”
“草民遵旨!”
方考生恭恭敬敬的应道。
“古圣人云:外族蛮夷应以理感化,使礼训诫,方显共主之仁厚,天子之德行,非不得以,不应用刀兵,以力屈服。诸位考生作何论解?”
策问题目一出,下面的考生纷纷沉思起来。
杨天承的话很简单,那就是古圣人们觉得对待外族,应该用礼仪和德行道理来慢慢感化,最后把他们同化为自己的人,非万不得已不可用暴力,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个题目咋一听还很简单 实际上却十分困难。
难就难在当今天子的看法。
这种题目本来就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可以说任何答案都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
这些全看当今天子是怎么想的,倾向于那一派。
不少考生想到了杨天承即位以来,做的那些利于百姓的好事,利于寒门的好事,甚至还大义灭亲,杀掉了自己的亲弟弟,纷纷觉得当今天子是个恪守宗礼,爱民如子的德厚君主。
想到这里一下子便兴奋起来了。
苏赢看着自己周围激动的考生,心里不屑一笑,这些考生为何兴奋,他也能大致的猜了出来。
心里面暗暗感叹:
“若是真这样说,别说状元了,恐怕名次都得排到最后面。”
就在这时,已经有一个考生准备好了,激动的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草民认为,古圣人所言极是。
古圣禹,治水三入家门而不入,是为善也,治天下水,令万族臣服,共禹为天地共主,皆因古圣禹德感万族,礼教万族敬也。
因此草民认为,对待外族因讲其理,待其礼焉。”
说完了之后还十分得意的看了一眼其他考生。
苏赢看着那得意的考生心里暗骂了一句蠢货。
“善,还有人有其高论?”
杨天承面无表情,让人看不出情绪。
此时有了一个考生在前面带了头之后,苏赢对于自己的猜测更加确定,整了整衣衫后便站了出来。
“陛下,草民有不同的看法。
蛮夷万族,不通理法,不懂礼,不知何为谦让,何为和睦。
茹毛饮血,好战!
古语云:好战必亡!
如此蛮夷岂礼教能教化呼?应加以刀兵,打服镇压,再缓缓教化之。”
苏赢的话虽然没有引经据典,但却是杨天承最喜欢的一个回答。
苏赢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外族蛮夷,是野蛮人,光说理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打他,狠狠地打。
把他打疼了之后,想怎么讲道理就怎么讲道理。
这和杨天承的想法不谋而合。
有句话说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宗礼道义在杨天承看来,这些都是跟自己人用的,对待外族蛮夷要做的就是镇压,用刀兵先把他们变成自己人。
然后再慢慢讲道理,慢慢教化他们。
“大善,你叫什么名字?”
杨天承称赞道。
一旁的其他考生听到杨天承问苏赢的名字,立马嫉妒的看着苏赢。
他们很清楚,杨天承既然问苏赢的名字,那么就是对苏赢的回答十分满意。
苏赢的前途,从现在开始算是无可限量了。
特别是之前,率先走出来答策问的那个考生,更是恨不得把苏赢给吃了。
有了苏赢的开头,接下来的考生都抓到了问题的方向,接下来的回答都和苏赢十分相近。
杨天承见此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种照葫芦画瓢的考生,能有什么能力,守成有足,进取就有些不够了。
不过想了想如今刚开科举,大才能有一个就算不错了。
这样想杨天承便也释怀了。
听完了所有考试的答策问后,杨天承开口说道:“苏赢,可为状元。
苏赢留下,其余考生回去等红榜吧。”
殿试完了之后,杨天承带着苏赢来到了承乾宫。
进了承乾宫后杨天承便开口问道:
“你怎知朕对于蛮夷会是这种看法?”
苏赢见杨天承问他,不敢隐瞒,立马开口回答杨天承的话。
“草民是从陛下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