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如今这两个对对方知根知底、心存嫌隙的人能这样“和颜悦色”的处在一起说话,大概也只是看在沈悦的面子上,勉强做做样子罢了。
不过,像沈佑礼与林徒司这样的两个人,可以为了共同在意的一个人而做出和睦的假象,已经很是难得。
沈佑礼的疑问刚出,紧接着,林徒司就对着他慢条斯理的解释道:“悦儿在长公主府时,常常回忆年幼之时于宫中研习六艺之事,悦儿称在‘六艺’之‘乐’上,皇上习箫艺,悦儿习琵琶,安王习箜篌,三人各有所长,也正因着皇上在箫艺上的造诣,所以悦儿便惦记着在今日寿宴之前寻来这支幽骨九节箫,以此赠与皇上以作寿礼,由此可见,悦儿与皇上兄妹情深,实属难能可贵,此乃箫附情谊之一;而这箫遁世三百年,今日得以得皇上这一知音人算是缘分,正可谓知音难求,所以此乃箫附情谊之二。既然有如此二份情谊加身,那么这箫自然是无价的了。”
南素的皇子、公主们自幼便被要求习六艺,六艺乃礼、乐、射、御、书、数,虽说这些皆是修身养性之雅事,但是当时的沈家兄妹都只是小孩子,对于小孩子而言,玩心肯定较重,玩心一重,学六艺时便难免觉得被拘束,所以那时候的沈佑礼、沈佑戾与沈悦自然对此常常抱怨,都觉得苦不堪言。
此时,沈佑礼因林徒司的话而回想往事,心内忍不住叹息道儿时只为学习的小事烦心,长大了却有各种困扰,那时以为学六艺是苦事,现在却觉得十分怀念,于是因着这有感于心,沈佑礼突然羡慕起童年的自己。
那时候的日子真好啊,沈佑礼这样想着,一时间喉内略带酸涩,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才好,沉默了半晌,最后也只是开口道:“这份寿礼甚好,悦儿有心了。”
对于沈佑礼的这一句“有心了”,沈悦几乎是没有任何思索的摇了摇头,她的面上一派神色泰然,轻描淡写的道:“皇兄喜欢就好。”
沈悦这头摇得实在,因为在寻找幽骨九节箫的这件事上,她其实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她最多只不过是在心里念叨着,以至于与林徒司在一起的时候,忍不住随口提上了这么一句话罢了。
可谁知,沈悦这么一提,林徒司也将此事放在了心上,再然后,沈悦便由着林徒司自个儿去忙活那寻宝物的事。
所以,沈悦觉得这事儿说到底还真的不算花费了自己什么心思,更不堪得沈佑礼这么一句,要真的细究起为此事劳力的人,大概是林徒司吧。
说罢,沈悦便拉着林徒司坐下,也许是因为她腹重不方便的缘故吧,她每一个动作都极为缓慢,看在沈佑礼眼里,更觉心酸,而这种心酸,只有当事人知道,没有几个人能瞧得出来。
沈佑礼举起酒爵自顾自的饮了一口竹叶青酒,就在福德吩咐底下的人将小蛮手上的锦盒接过之后,温月放下了自己手里的筷子,拿起一旁的青铜酒壶,为沈佑礼添酒。
“虽说竹酒澄芳,但喝多了也容易上头,皇上还是浅尝几杯便好。”温月将手微微往下倾倒,酒水便随着她的动作,从壶口流了出来,只见该酒水的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闻着就很醉人。
沈佑礼看着温月手上倒酒的动作而出神,舌尖不自觉的回味起方才自己饮下的那一口,只小小一口,便叫他忘了之前的心酸,在其中尝出了酒的甜绵微苦,余味无穷。
正是因为这种让人忘忧、又让人忍不住回味的味道,所以才使得在沈佑礼所喜好的美酒中,除了木鱼所酿的桃花酿外,便是温月所藏的这竹叶青酒最得他的喜欢,关于竹叶青酒还曾有诗云:“兰羞荐俎,竹酒澄芳”,这其中的后半句就是方才温月口中所说,意思是夸赞竹叶青酒的香味和品质,“澄芳”二字也算是形容的十分恰当。
沈安若见沈佑礼瞧着面前的美酒而忘记了回答温月的话,于是替他回道:“母妃莫要担心,父皇饮酒向来有分寸。”
沈安若的声音在怀里响起,沈佑礼这才回过神来,附和道:“是啊。”
温月见这父女二人一唱一和的模样,不禁感到有些好笑,于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相信沈佑礼。
待到放下酒壶以后,温月这才侧头对身旁站着伺候自己的人说道:“锦绣,还不快将本宫上赠给皇上的寿礼拿出来。”
温月为沈佑礼准备好的寿礼,锦绣早早的便让人捧着等在一侧了,这会子得了温月的话,锦绣只需拍拍手,站在角落里的人便马上反应过来。
只见四个太监一人手捧着一个边角,合力将那块以红布遮掩住的四四方方的东西抬着走至主位前。
这阵势看起来很是了不得,神秘感十足,也吊足了在场所有人的胃口,木鱼想温月这礼物送的一定很特别、很贵重,值得期待。
就在所有人都好奇这东西究竟是什么的时候,锦绣也走到了主位前头去,只见她胳膊轻抬起,用力一拽,揭开了那礼物上的遮挡布,显现出了温月准备的寿礼的真身。
那一刹那,众人几乎都被震撼到了,齐齐惊呼道:“千里江山图!”
这自然不是真正的千里江山图,而是温月的绣作,而且展现在这里的也只是千里江山图中的一小部分!
温月以这一幅绣作轰动全场,但是她本人却似乎并不惊讶于旁人的反应,她永远是这种淡定、无所谓别人如何的状态,对着身旁的沈佑礼行礼道:“臣妾谨以一幅千里江山图,祝皇上万寿无疆,寿与天齐。”
真正的《千里江山图》乃是古画,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南国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而且《千里江山图》在人物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就连飞鸟用笔轻轻一点,都极具展翅翱翔之态,可见,温月在为沈佑礼绣此画时废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