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异国他乡遇娇娘
蔡志发抬头仰望,只见马六甲城门的建筑风格和中国的古城楼完全不同,深厚的城墙,阔大的拱门,城门之上雕刻着西洋风格的粗糙图案,城门顶端又建有一个长方形的小拱门,就好像一顶高贵的帽子戴在城门头上一般,极不协调,也不美观。
而城门的左右两侧则各自建有一座炮楼,此时,炮楼之上站立着两名身穿红衣红裤,外披黑色马甲,戴着一顶插着一根长长羽毛帽子的外国士兵。
蔡志发随着海商们进入马六甲城后,在一位同船商人的介绍下,先租住在一位同是漳州老乡的家里。
这位漳州老乡名叫张桂庆,来马六甲经商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他以马六甲为中转站,将月港运来的瓷器、丝绸、果蔬、农业用具等等放在商品中售卖,同时向西洋商人收购一些番禺货物,运回漳州售卖。
这个张桂庆在当地娶了一房妾氏,但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如今女儿的年纪已经快二十岁了,曾经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在一起生活。可是,那女婿却在一年多以前,因商船遇上风暴而去世了,如今,女儿守寡在家,帮忙料理生意。
经过数日的接触,张桂庆见蔡志发做生意的本钱很是丰厚,为人又老实诚恳,待人也十分的和气。因此,张桂庆对他十分喜欢,且大家又都是漳州人士,故而,张桂庆便想着将自己寡居在家的女儿许配给他,也好使自己的老迈之后有个依靠。
张桂庆的女儿名叫张琳娜,虽然曾嫁过夫婿,但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一身粉色的番式连衣裙,一条丝带将柳腰束缚得盈盈不足一握。或许是因为带有外邦血统之故,张琳娜长得柳眉秀眸,鼻梁挺翘,修长的双腿将身段衬托得高挑婀娜,而性格更是开朗活泼,不拘小节!
张琳娜的穿着和性情都让蔡志发耳目一新,同时也对她产生了些许的好感。
蔡志发得知张桂庆想将张琳娜许配给自己后,心中既感激又矛盾,只好婉拒道:“谢过张先生的抬爱,可在下家中早已有妻室,若是再娶令嫒的话,恐有不妥啊!”
张桂庆闻言,晓之以理地劝说道:“蔡老弟啊,你说这话可就不对了。我在老家也是有妻室的,但来马六甲二十多年,不也是照样娶妻生子吗?你一人离家万里之遥,怎么可以没有一个知心贴己的女人来照顾你的衣食住行呢?”
张桂庆说罢,伸手拍了拍蔡志发的肩膀,这才继续说道:“如果你娶了我的女儿,你两边都有人疼,都有人照顾。你回漳州去,有那边的娘子在家服侍你,你来马六甲经商时,又有我的女儿在这里伺候着。你来来往往,两边都不寂寞,做生意也会更加方便顺当许多。”
蔡志发听张桂庆说得也是很近情理,但一时半会也没有答应他的提议。
张桂庆见状,以为蔡志发依然没有动心,便再三劝说道:“再说了,如今我的年纪已近半百,再折腾个几年也要金盆洗手了!我只是想让这个独生女儿能够嫁一个好人,以后生儿育女,我在马六甲的这份家业才后继有人不是?”
张桂庆说到此处,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说实在话,就算你家中的娘子知道了我的情况,想来她也不会责怪你的。要知道,在现今,有多少在外经商做生意的人,大把地花钱去娼楼妓馆,你这还算是本分的事情呢!希望蔡老弟要从长考虑,不要推辞才好!”
蔡志发听得默默地点着头,但还是婉言拒绝,道:“张先生,要不这样,如果您有心要将女儿嫁于在下,那不如等我这次回到月港,和家中老父、妻子商量一番,再做定夺如何?”
张桂庆见蔡志发没有直面回绝,定是默许了此事,如今欠缺的也不过是对家中妻子的一个交代罢了。张桂庆便不再勉强,在之后的日子里,反而帮他在马六甲寻找了许多的商机。
很快,蔡志发在张桂庆父女的帮助下,将运往马六甲的瓷器销售一空,同时又购买了一些番米、象牙雕饰、铝器货物,等风讯一到便动身返回月港。
张桂庆为了促成自己女儿和蔡志发的八字,便建议蔡志发道:“蔡老弟啊,既然风讯未到,不如就让琳娜带你到处逛逛,看看马六甲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里的。”
蔡志发很感激这段日子以来,张桂庆父女的悉心照顾,便想着买些礼物送给他们,作为报答。于是答应道:“也好,反正闲来无事,那就有劳琳娜小姐了。”
张琳娜可不像中国那些大家闺秀般知书达理,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她生性好动,且生活于异邦,每日面对的都是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商旅,因此,她的性情也就多了几分豪迈爽朗,更不用说像中国传统妇女那般矜持。
与蔡志发一同逛街游玩时,张琳娜时常主动地抱着他的胳膊,对他既温柔,又妩媚。
而蔡志发又正是壮年时期,又离家数月有余,自然抵御不住一名美貌女子,如此主动地对自己献殷勤。一时之间,竟对张琳娜产生了一丝的爱意。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吧!
蔡志发不敢多想,毕竟自己确实早已娶妻,而且妻子程氏又是那么的节俭朴实!
张琳娜领着蔡志发在马六甲城内闲逛,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许许多多的建筑物都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有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有的门上装饰着瑞狮门扣,有的门楣门槛上都有镶龙嵌凤,处处显示出马六甲王朝与中国友好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