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结局篇
巴达兽2019-11-05 15:364,801

  三年后。

  大尚三十七年浅夏。

  也就是向茹默来到宁厂沧澜谷底的第十个年头。

  小叶榕树林边上大青石一旁已经移植过来了近百棵银杏树来,银杏树干高括笔挺,翠碧的叶片互生,一对对的像是一对对的有情人,清风拂过,犹如有情人在心甜意洽的密密私语。

  这些银杏树,密匝匝的将大青石里外间隔了个严实,里面悠然而静谧,好似隔出来的另一方天地,当真是一个极好的所在。

  只头顶透过树枝间隙又几缕阳光漏下来,光圈打在淡淡泛着青绿色的石面上,愈发亦真亦幻。

  大青石上中央的位置,摆放了一个四尺见方的矮脚石桌,向茹默着一件竹青色苏绣月华锦衫,一条缟色烟云蝴蝶裙,双膝盘坐在大青石上面,一头委地秀发散落在大青石上,泛着墨般光泽,白皙清透的面庞看起来愈发从容,散发着慈母般光辉。

  石桌上摊开来放的是向府家传古籍樱草色竹简书《盐论解语》,十年光虽无声而逝,却是在竹简书上留下了些许斑驳的痕迹。

  竹简书旁摆放着一应的书房笔墨,向茹默伏案于一叠蠲纸上执笔疾书着,由于《盐论解语》太过繁复冗长且又晦涩难懂,并且从成书之日起便就从未曾更新过,毕竟时过境迁,再好的典籍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今番向茹默立志要将此书改良,融入新的知识,并且写成让更多的人都看得懂的简化版。

  向茹默坐在这里书写此书手稿,一晃已经是一个月的光景了,今日是最后一个章节,也就申时初刻的样子,最后的一个字终于落笔。

  向茹默将兔毫笔拿在手中,翻到最开篇,一字字仔细看着——

  在西南的东面,于地面深处五百丈之下,可以开凿盐井,开凿出的叫做卤水,而经过锅子架上火焰熬煮出来的便叫做盐巴,东边的那一口卤井,玉洁冰鲜,成于自然……

  向茹默逐字看下去,直到一整篇全部看完,觉得满意,方将笔挂好在山形笔挂上,将这一沓蠲纸保持到手边铜制雕杏花器皿里,盖好盖子。

  向茹默做完了这一切,方缓缓吐出一口气来,素白柔荑轻轻摩挲着这个铜制器皿,感叹着,这简化版的《盐论解语》终于敲定。

  向茹默站起身来,舒展了下筋骨,缓缓从大青石上走下来,外面的阳光强烈而灼目,跟里面自然是两个天地,在里面奋笔疾书一个月了,如今终于书成,自然是有一种轻松之感。

  不远处的小叶榕树林树叶扑簌簌的响,身旁银杏树的树叶亦是,可向茹默就好似这一个月里都不曾听到般,原来做事情的时候还会听不到声音。

  一群孩童天真稚气的嬉笑声传来,向茹默唇角不觉泛出一丝莞尔来,俏丽的一张脸上更是散发出慈母的光泽,整个人无声间透出亲和而又圆满的力量。

  向茹默回过身去,袅娜的身子在日影下愈发楚楚,举手投足间更是比从前更添了几抹浓情,那是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人才有的绰约风姿。

  树影下,一个梳着两条颤颤羊角辫子,大眼睛、翘睫毛、挺鼻子可爱至极的小女孩同另外一个更小一些的,光着小小的身子,只穿着金线绣鲤鱼大红肚兜虎头虎脑的胖小子在嬉笑玩闹。

  赵佶行在他们两个后面,声音压得低:“你们两个小鬼,给我轻声些,母亲在这里做书,你们休要扰到她,看我不捉住你们的。”

  女孩忽而的看到日影下站立的向茹默,欢愉的抬起手来:“父亲,母亲就在那里,您快看呢,母亲在那里!”

  一壁就朝了向茹默这边跑来,另外那个走路都不稳,竟是要学着姐姐跑,跑起来摇摇晃晃的,小男孩肚兜外露出来的胳膊腿像极了新出水的嫩藕,看着着实喜人。

  他们两个跑到了向茹默这里,女孩儿声音奶香十足,围着向茹默,抱住她的腿,扭股糖似的痴缠着:“母亲,荷花来看您了!”

  男孩子也学着姐姐的样子,抱住向茹默的另外一条腿,话还说得含糊不清呢,却是依旧不甘落在姐姐后面:“吾亲(母亲)!珠子蓝开宁了(竹子来看您了)!”

  向茹默笑得前仰后合,一把将竹子抱在怀中,竹子高兴得双手直打跌儿,吾亲吾亲的唤个不停,向茹默俯下0身去,又在荷花的脸上亲了一口:“我的儿,让母亲亲一口你的小脸蛋儿。”

  两个孩子痴缠着向茹默,行过来了的赵佶心里极不是滋味,可又怕被向茹默看出来,只满面堆笑的看着他们。

  向茹默又怎会不知他的心思,柔柔睇过来一眼,只那一个眼神,赵佶就招架不住了,兀自羞红了脸,却是装作容光焕发的样子:“天气真是渐渐热起来了”。

  向茹默轻声一笑,婉声轻柔而道:“孩儿他爸,白天默儿陪孩子们,晚上陪你。”

  赵佶却是故作正经道:“佶过来可是跟默儿你汇报盐场近况的,这一个月三姐儿在这里笔耕不辍,佶在盐场也是带来了好消息呢。”

  汇报起工作来,赵佶总是这么一板一眼的:“佶在沧澜山脉又选出了一个新的盐址,那里的气息格外幽深,空气格外清润,想必又是一个开凿盐井的绝佳之处。”

  向茹默正色而道:“在几个月前,默儿也发现了如何炼制海盐,运用海水熬煮盐巴,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并且在巴蜀发现的矿盐也是可以有待研究的。”

  赵佶行上前来:“三姐儿可是什么时候跟佶去看看现场呢?”

  向茹默淡淡颔首,一双澄澈明眸遥遥看向远方:“好呀,正好默儿刚刚将《盐论解语》简化版书写完毕,佶,那我们就明日吧。”

  浅夏的日影透过疏朗树叶的缝隙,耀在向茹默他们一家四口人的身上,笑语欢声从他们口中传到叶片顶端,又飞散到天外,空气中弥散的都是幸福华蜜的味道。

  (全书完)

  后序(1)

  向茹默教授了巴郡百姓如何熬煮盐巴,百姓们售卖盐巴,一时间巴郡地界百姓富庶,衣食无忧。

  大尚三十九年,二月。

  向茹默带人在海边取无尽海水,炼制海盐。

  大尚四十二年,五月。

  向茹默带人在巴蜀地区开采矿盐。

  为大尚朝国泰国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同年八月,向茹默被铭德帝誉为盐女神,得到天下苍生拥戴敬仰。

  后序(2)

  大尚三十七年,六。月。

  巴郡江州巫溪宁厂沧澜谷底共有盐井一千零六。十八口盐井。

  其中包括三十丈棚盐场二百口,产雪花盐巴。

  温泉盐场三百六。十二口,产合霜晶盐巴。

  草原盐场五百零六。口,产滕火盐巴。另外还有小叶榕树林中的树盐若干。

  所有盐巴种类、口感以及作用:

  雪花盐巴:颗粒晶莹饱满如同冰晶雪片,盐巴颜色胜雪。

  树盐:有树木的清新之味,除烦润燥。

  合霜晶:口感独特,食之可以使人体力大增。

  滕火盐:盐巴质地细腻,颜色清透水润,味道有些微的焦灼感,微微有些苦味,清火祛热。

  《盐论解语》古籍版

  西南之东,五百丈之下,可凿井也。

  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东有卤井,玉洁冰鲜,成之自然。

  西有井喷似漭沆煎炙阳春,

  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

  东海盐,北海盐,南海盐,峡谷之东井,胡中树盐,

  色泽不同,分绛雪、桃花、青、紫、白

  以峡谷之东绛雪为胜。

  水井于露天之处,而盐井却万不可效仿之。

  水井口大于木质浴盆,卤井却小于紫纱汤口碗。

  水井浅则十八尺,深不过四五十尺,

  卤井浅有九十丈,深则达三百丈。

  得以盐井丰盈之地,草头露水宁硕如珠,腥腥之气味若有还无,若无酽卤可取,也当有盈余的淡卤点点流之,于不得之时,可凿也。

  于选址之前,工将粘于地面的黄泥浮土,挖去弃之。

  而后掘成坑状,丈八远处,得见层底。

  见块状原石不一而足,工人坑底而立之,

  下凿不得停止。见水后,便要清理之,而后方可继续下凿,开凿于三丈往下需下木竹,于浅显之地,岩石质地虚亏,罅隙漏痕甚多,淡水乃从罅中渗出入井,使木竹将水掩阻而不能也。”

  三丈之下,岩石可堪完整,坚且固,淡水不得而渗入,木竹就将可弃之,若此,

  凿之深处的坚硬之岩石,需得于上层下木竹。

  木竹取于木材所制的竹竿似圆筒,笔且直的青杠亦或柏木一剖为二,于中间处挖空,复而将之合拢,取于白叶苎麻扎紧,外将桐油石灰敷满,每段长筒宽约尺余,均用榫头相接连,榫头接连处,复要将桐油石灰嵌入,沿石圈放入,尾端与岩石相接,上端方连石圈,以此来挡井外淡水之渗流,若有坏损,遂便可更新之。

  木竹下之,依旧凿,一下复一下,就若此般二至二十年之光景,凿至井底有盐卤冒出来方可,于凿至多久,关乎于时也运也!

  井底有盐卤涌出,取专用之水桶往上汲卤,水桶之形状细且长,用了两至四根贯通了节的粗制竹竿相连而成。

  长桶无底,于下端是一块圆形活板,由牛皮而制,水桶到井底,插=入于盐卤中,卤子将活板冲开,便就进入至水桶中,待到水桶向上提将起之时,盐卤压住活板,不会外流。

  待到水桶提将至地面,无须横之,取一铁钩,将活板顶之,盐卤便就哗哗流入水槽之内里去了。

  盐井却是愈加深,与之相对用的水桶便就是愈加长,长则达六。七丈,每次汲卤可达一担之上,浅些的盐井,用之的水桶是比较短些的,每次亦可汲起多半担。

  每个盐井之上,都搭有很高的木架子,于中间将细且长的蔑笼绑于之上,水桶从井里升起来,上端穿进那个蔑笼里,便就不会倒之下来。

  于盐井之集中地,可见高高的木架,像密密的森林般,每个木架子之下面,便就是一口盐井。将木桶绞起来,即用篾片绳子,也用盘车。

  深的盐井,盘车的轴是直立,由牛拉来转,每架盘车用一头牛,两头牛,三头牛。

  牛拉着盘车尽转圈子,得转上四五十圈,才能把一桶盐卤从井底绞到地面之上来。

  浅的盐井,盘车的轴是横架着的,得用人踩之,亦或是钻到盘车之内里,若同利爪小动物般,似踩转轮般踩盘车,盘车和盐井全在屋子之内里,若此,生产受不得天气之影响。

  盐卤汲起后,便就可始熬盐巴,些许盐井远离熬盐之地,惯常便用连续的竹管,而将盐卤输送至盐灶,而灶下之火昼夜不得熄。

  从井里汲出的卤水,黄且浊,需得澄清滤之,才方可放于锅子里去熬煮,有火工不断地,将煤炭亦或烧柴,送入灶门,灶上面锅子成排,而内里的卤子,便就是浓淡各不相同。

  盐工将卤子从淡锅转至浓锅,不断搅动之,而锅内盐卤之水分,便就逐渐蒸发干,有阻手之滞感,浓的盐水锅里,便就结成了一颗颗洁白的盐巴来。

  至少需熬一昼夜,方可出盐巴一次,而那口盐卤最为浓郁的锅里,水分几乎蒸发殆尽,结成了雪白的盐粒,将盐巴铲出,盛放于蔑篓里,再以清水几瓢泼之,其中杂质便就溶于水中,而将水漉干,

  方可成之为雪花盐巴。

  将雪花盐巴,盛于模子里,舂得实诚了,成为了砖头般样子,块块而成,方称为砖盐巴。

  巴盐熬法稍作不同,少则也需熬煮三两天方可,火也需昼夜不断,锅子里的水渐次蒸发,需得随时加添盐卤,使盐巴与锅子之底凝结于缓慢,愈结则愈厚,直至整锅结成一方大块之状,铲之于下,便就称之巴盐。

  各种盐巴,不可不谓之尺有所短而寸有所长也,巴盐水分之少,从而容易搬运之,然杂质颇多。

  砖盐亦是水分较多,盐质纯净,由其为块状,故而运输同巴盐同样之法。

  花盐水分较多,然之纯净,运输需篓子装之。巴蜀、大理、黔中之地,山路崎岖貌,搬运之问题,不可不虑之。

  以上载录,均为凿井、汲卤、运卤、晒卤及熬制之全程。

  故,乃当,惜之、慎之、重之、守之、护之,乃方可不辱神祇之笃信与重托。

  吾等儿孙听好之,闻我细细道与你,当是不辱,上古黄帝诛杀恶蚩尤,之那一日,将其剖身滴血融于盐池!赭色卤水深流井,

  从而化盐服飨赎其孽!

  若此,晚辈后人才方可得盐巴而滋养之。

  于亘古之久远以恒。

  然,吾当晚辈之后人,需牢记于心,镌刻于灵魂之矣的,远不止于此乎。

  以下吾向乾所阐述之文字,我之子孙需将之刻于骨髓。

  盐巴,乃生命长存于世,繁衍生息之重中之而又重矣。

  盐卤不怕堪凿之不出,只恐弃之,弃井即是断卤乎,而断卤则失盐巴,乃命之不久矣。

  我之子孙所肩负承载之重,可见于此矣。

  《盐论解语》简化版

  在西南的东面,于地面深处五百丈之下,可以开凿盐井,开凿出的叫做卤水,而经过锅

  子架上火焰熬煮出来的便叫做盐巴,东边的那一口卤井,玉洁冰鲜,成于自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第一女盐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