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态度很重要,若她反对的话,皇上都不好意思再反驳的,一般都会顺着她的意思来。
更何况,成亲这种小事。
太后敲打过郭惠雅,又言明不乐意苏君扬迎娶林安心。
郭惠雅心中明白了,太后是要做那拆散两人的恶人了。
“你郭氏一族,说起来也算得上是大家族,只是明兰那孩子的出身也太低了点,郡王是什么身份,她爹又是什么身份,士农工商,大夫排第三,太医么,也是大夫。”
只不过是负责照料后宫娘娘们而已。
太后虑微思索了一番后,又问郭惠雅:“我记得郭氏一族,除了明兰,应该还有其她年纪相妨的小姑娘吧。”
郭惠雅不愿节外生枝,忙答:“都已定亲,又或是早早成亲,要么还太小,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太后点头:“太小的也不行,我没打算让我孙儿长久不成亲的。”
她并不属意郭明兰,只不过到底要给自己小儿媳一点面子,又道:“郡王可娶正妻一位,侧夫人一位,姬妾二名,侍妾、侍婢无数,明兰她爹是五品院判,到是可以得姬妾的位份,她若实在想嫁给我孙儿,便让她做个姬妾,侧夫人先不指给他,若明兰自个儿的肚皮争气,能生个带把儿的,我到是可以做主,将她扶上侧夫人位份上,正妻却是不行的。”
郭惠雅闻之气结,若林家那小姑娘为正妻,郭明兰为侧夫人,她还需要太后帮忙?
再如何,郭明兰的娘家强势,肯定能在后院压林家那小姑娘一头。
又何须兜这么大一个圈子,还给自家侄女找座泰山压头上?
郭惠雅也是个修成了人精的,再说了,没有人压在郭明兰上头,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她要做点什么,郭明兰还不得听自己的?
林家那小姑娘扔到后院里,那也管不到她恭王府来,更何况娘家一点都不得势,到时,她侄女想怎么当家做主都行。
这等于是,郭惠雅暗中伸手接管了苏君扬院里的事。
若真如了太后的愿,给苏君扬找个娘家强大的女子做正妻,那还有她侄女郭明兰什么事?
她心思转动,也不过是一两个呼吸间的事,笑道:“儿媳也是这么想的,就惦记着太后想抱糯糯软软的曾孙子呢。”
“头一件,那小姑娘得身强体壮,这样的才好生养,另外,还需得家势配得上。”
太后点头,笑道:“还是你最懂我的心思,对了,林家那边可真如你说的那般?”
“儿媳已使人查清楚了,那林青松是家中老三,林安心是老四,上头还有个哥哥和姐姐,大哥已成亲,家中略有薄产,到也不是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苦哈哈过日子的,也早已成家,二姐嫁到了邻乡,与他大哥的情况差不多,这林青松到是生得有些古怪了些,不过是渔民之子,偏还脑子最好使,又惯会是个察颜观色的,后来得了鲁家老三的青眼,带在身边好生教导,大抵是长了见识,觉得念书参加科考是一条出路,遂才有了今天的他。”
太后心中一动,嘴上念叨了一句:“到是个能吃苦耐劳的。”
郭惠雅这回的回答很中肯:“的确如此,那林姑娘的这个哥哥,今年秋闱考入国子监,得了一门差事,正好在诚儿手下做事,我听诚儿说,他做事到还尚可,挺认真的,就是太欠缺经验了,难免会出一些小错。”
“入了国子监么?到是个人才,谁还不是这么过来的,不过,等他爬起来身份显贵了,只怕都是二十来年后的事了。”太后又岂不知,入了国子监的,都是过三关、斩六将的人才,这里头必有国之栋梁,只不过,要爬上高位,的确需要靠熬资历。
所以,她一点都不将林青松放在眼里。
“你回头跟诚儿说说,若是个可造之材,不妨多与那孩子多走动走动。”
郭惠雅自是明白她的打算,忙应下此事。
“那位姓林的小姑娘呢,我听我孙儿先前满口称赞,想来,也是有些过人之处的,啧啧,初生牛犊不畏虎,到是与我年轻时的脾性有些相似,若非她与我孙儿定亲叫我很不满意,我到是颇有些欣赏她的这股子劲儿。”
太后称赞归称赞,这话不能当真。
郭惠雅转动心思,挑捡些太后乐意听的。
“到也没啥旁的,只不过有点小脾气,听说硬气得很呢,要自己给自己赚嫁妆,她三哥给她置办,她都不要,早早做了打算,一来京里就开了个小小的锦绣坊,儿媳曾暗中差人去瞧过,君扬这孩子到不曾说假话,她的女红的确很出色,听说那些小绣娘们的针法,都是她亲自教导的。”
太后抬眼看向她,道:“连你都赞不绝口,想必她的女红真的很出色,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罢了,不值得太看重。”
她孙儿的正妻,又不需要靠妻子的手艺讨生活,不过是一点小乐趣罢了。
“另外,林家人在京城并无置办产业。”
太后又道:“我虽不管外头的事,但也知晓,在京城能置办得起产业的,那个不是皇亲国戚,又或是拐着弯儿有亲戚关系的。”
随即,太后又与她聊起了别的事。
郭惠雅心中门儿清,太后看样子,是真的瞧不上林家这门亲事,想必会要坏了苏君扬和林安心已定的亲。
她寻思着,等送走太后,自去映月院找苏君扬。
太后出趟宫不容易,也不能久留,说了一会儿话后,就启驾回宫了。
林安心也没留在王府吃午饭,她曾问过苏君扬,怎地没见到明惠郡主,苏君扬告诉她,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他使计让苏玉琳出门赴宴了,不到掌灯后,她是不会回来的。
苏君扬在府门处留了人,听说太后回宫后,就让林安心先回去。
“这府里人多手杂,我怕一个不小心,护不了你周全,你如今还小,许多事都看不透,待我身边的能人再多点,我便挑个黄道吉日,奏报皇上后,便与你成亲,将你迎娶回来。”
他怕她因为诸多变故而心中不安,每回见面,总要强调两人已定亲的事,也表明自己非她不娶。
林安心笑眯眯地应了,随后回转家中不提。
她出门时,正好远远瞧见郭明兰过来,慌忙催了听泉等人快速离去,林安心并不愿意与郭明兰做对什么好姐妹,实在是与郭明兰相处着实累人的紧。
一会儿一个心思的。
……
郭惠雅并没有真的去映月院,她吃过午饭后,在自己院里等苏君扬亲自登门了。
无事,苏君扬从来不登盛桂院的大门。
他自入府以来,上门的次数,曲指可数。
他一进门,到是很规矩地给郭惠雅请了安,半点都瞧不出他心中所思所想。
郭惠雅试探的问:“你就不怕我过河拆桥,你要知道的,我与你死去的娘很不对付,于你,也不待见的,这里没有外人,咱俩无需端着架子装母子亲情了。”
“你不累,我还嫌累,一码事归一码事,这事成了,你得你想要的,我得我想要的,各取所需。”苏君扬走到一侧坐下。
郭惠雅瞧他神色冷清,但嘴角隐隐有些上翘,想必是因为见到那个小姑娘了,此时正高兴着。
“我瞧那个林家小姑娘很聪慧,你妹妹若有她一半懂事,我都觉得是烧了太多高香,佛祖这才愿意佑一佑她呢。”
提起林安心,苏君扬冷清的神色,如同阳春三月来临,瞬间融去那份冷意。
“她自幼聪明伶俐得紧,学什么都能举一反三,养父曾不止一次私下感叹,可惜不是男儿身,不然,她定能得他那三板斧的真传。”
这是什么鬼理由?
郭惠雅有点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难道,他是想提醒自己,那林家小姑娘武艺超群?
她有心想问,又怕问错了被苏君扬耻笑。
“原来如此,你说她本不喜女红,却能做得一手好女红,想必是因为她聪慧过人吧。”
“其实,这也是有迹可寻,她哥哥的脑子就挺好使的。”苏君扬自然晓得林青松与苏君诚之间的关系,但不妨碍他借机捧林青松一把。
林青松过得好了,林安心自然随之而然也能过得更好。
他不可能时时守着她,也不可能时时能护得住她,有时,还需得靠她的哥哥们。
苏君诚若看重林青松,那么,想动林安心锦绣坊的人,就不得不真正要掂量一番了。
林安心的锦绣坊虽小,他却听到风声,因为那批小绣娘的针线出色,已有那么几家不将他放眼里的,想要动她手中的这个产业了。
苏君扬就是块滚刀肉,苏君诚暂且用得上,他便拿来就用。
才不管是否与他亲娘老子有没有死仇。
郭惠雅听出他话里的意思,暗思,看来林青松是个可造之材,连苏君扬这样的硬骨头都肯夸赞他。
好在苏君扬虽跟着恭王当差了,但都不是什么要紧事,也没个正经差事挂职,郭惠雅这般一寻思,她觉得自己瞧明白了,苏君扬大抵是因为感觉到来自太后那边的深深恶意,这是有意为他的小媳妇娘家造势呢。
郭惠雅想了想,林青松是林青松,林安心以后是出嫁女,听闻林青松尚未定亲,已有不少人从她儿子那里探口风了,她若为林青松保媒,弄个郭家姑娘到他身边,到时,枕边风吹一吹,保准林青松能为自己儿子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