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和缓之策
秦川南山2020-07-29 17:363,352

  唐雎的病本来是好了的,结果春猎归来,她又病了,低烧,咳嗽,总是不见好,不过消息没有传出去。

  她一个已经许配给大虞去联姻的公主,自然不如往日娇贵,唐雎闭门谢客,从宫中带了整整两大箱书,准备好好翻看。

  还有老师的遗物,也需要好好整理,最好能够做成书册,以供后人翻阅。

  唐雎别的事情不讲究,但是看书非常认真,她焚香净手之后,将年代已经十分久远的竹简翻开,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是尚且可以辨认,是秦代的篆体字。

  这是衍到先生当时在整理的古籍,只是来不及整理完成,就已经身殒。

  唐雎被折了臂膀,不能出去,她估摸着自己还要整理二十年的书籍……一想到这里,唐雎就想一头磕死,万一小崽子跟她一个性子,那她……那也要回来,让他也磨二十年!

  唐雎看着那些个篆体字觉得眼睛疼,怪不得当时的官吏用其他的文字书写,这玩意看着漂亮,写起来要命。

  整理古籍自然不是简单的事情,唐雎一忙起来,一旬都没有进宫,晋王干脆在修沐的时候过来看她,还领着徐秀一干新起之秀,据说是有人想借书。

  晋王到了的时候,唐雎府上还有宗室几个孩子在院子里写字,也不吵闹,和平时混世魔王的样子简直太不一样。

  晋王一看,连北齐质子高牧也身在其中,那孩子眉眼舒展,并没有害怕畏缩的样子,果然唐雎没让他受委屈,恐怕该说很宠着的。

  御史中丞孙翰一进来看到这个场景,当时便感慨道,“王上,若臣家中那几个小子肯坐下读书,臣真是谢天谢地了。”

  晋王笑道,“你一会儿过去问问公主,看她是怎么管教孩子的。”

  孙翰也是属于担心唐雎牝鸡司晨地一派,晋王这么一说,他也萎了。

  唐雎穿着一身灰白袍子急匆匆地走出去,长发在脑后用一根发带扎着,眼角有个黑点,好像长了麻子一样,眼睛通红,不像是熬夜熬的,好像刚刚哭过。

  晋王一看她这个模样,也是震惊,“阿雎,这是怎么了?”

  唐雎一看人多愣是忍着没有哭,说道,“无碍,父王今日不休息,怎么到阿雎这里了,阿雎带您去看书房。”

  晋王拿过帕子要给她擦墨迹,唐雎躲开,说道,“让父王见笑了,这个墨里加了旁的东西,轻易洗不掉,能够让书籍上的字迹保存长久。”

  “竟还有这种墨?”不知谁忽然说了一句。

  唐雎也不甚在意,“不算什么好东西,诸位喜欢的话,一会儿带一块回去。”

  她推开书房的门,偌大的书房里,满满当当全都是竹简和书籍,“诸位要小心啊,我这一屋子大都是珍宝,千万要仔细,翻阅的话,先去净手。”

  徐秀看向书桌,一册书简,上面的字迹是秦小篆,一边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他问道,“公主为何哭泣?”

  唐雎也坦荡,道,“我不喜《史记》偏狭褒贬之辞。”

  “如何偏狭?”

  “刺客,还有对始皇帝。”唐雎回答。

  晋王听得,虽然不说话,但心中十分赞同,确实没有哪个君王喜欢听人褒扬刺客的,至于始皇帝,暴政苛责,或许不算什么。

  “公主应当多多阅读儒家典籍。”孙翰趁机插话。

  唐雎没有说话,而是说道,“父王,这里的书籍,阿雎一个人一年之内整理不完,还请父王给阿雎指派三两个人,希望一年之内便能完成,阿雎一走,怕是日后不能再回来了,就当这是阿雎为晋国所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希望为晋国后人造福。”

  她说完,又接着说,“治世之学问,并非一家之言可用,当年秦因用法二世而亡,便觉法家学问乃是亡国之道,一味尚儒家王道,儿臣以为,此不可取也。”

  今天晋王到这里来,唐雎就知道什么话她能够说,什么话她不能说。

  晋王身后一干学子,大都是读经史出身,难免狭隘,晋王刚刚把一个徐秀培养出来,后面那些人还要好好教导,她知道,她爹就是过来让她说话的。

  她是衍到先生的学生,又自小在晋王的怀里长大,徐秀知道,除了撒娇的时候,她从来不乱说话。

  晋王示意她接着说,唐雎果然道,“儿臣跟随衍到先生读书,虽然短短一年,但仍旧受益匪浅,世人都言先生手段激烈,实则不认,先生性情平和,或许年轻时候刚烈些,但并不是外界传言那般,将夏朝的世族通通送上绝路,当时,对外一战得胜之后,先生已经为夏朝定下之后三十年的道路。”

  唐雎从架子上抽出一本书,取出一张纸递给晋王,“父王请看。”

  那张纸上是唐雎的简单总结,晋王给身后的人看过之后,徐秀道,“此等筹划果然不负先生之名。”

  唐雎一笑,“不过此谋划诸位看过变忘了吧,晋国若有这一天,还要等待至少十年。”

  “公主,我晋国如今蒸蒸日上,为何不可。”

  唐雎昂起下巴,说道,“天下兴亡大事,十年都等不得吗。”

  “阿雎接着说。”

  “是……”唐雎忽然咳嗽了几声,半晌没有缓过来。

  晋王正要让人端茶进来,唐雎说道,“父王,咱们出去说话,人多闷得慌。”

  唐雎说完又咳嗽起来,晋王直接问照顾她的内侍,“病了多久?”

  内侍把心一横,“回王上,小殿下多日不好,也不肯用药。”

  晋王严厉地盯着她,“阿雎……”

  唐雎摇摇头,面色淡然,“受风罢了,不碍的,父王同我前面吧。”

  晋王恍然明白,唐雎避开了小儿子出生的日子,从回来之后,先病了,后有春猎,又是忙着著书,她从来没有去见过刚刚出生的弟弟。

  为什么?

  还能为了什么呢。晋王比谁都清楚,唐雎是不甘心,但是按着她的性格,又不会在自己的血亲身上动用鬼蜮伎俩,她不是身体不好,她是心病。

  她唾手可得的一切,她多年为之努力的一切,现在被毛都没长全的孩子抢走了,那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只因为他是男孩子,他只是生下来,就否定了自己姐姐的一切。

  这个孩子,她激烈非常,从不委屈自己。晋王看着她,确实不一样了,她眼底风雪寒霜不假。

  或许雄心仍在,但是在自己的父亲这里尚且不能实现,在大虞便更不可能了,她或许会把自己的一生都消磨在书籍上,后世史书上,至多只能为她添个著书之名。

  她或许一生都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这对唐雎来说,不啻于将她杀死一回。

  晋王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苛责女儿,道,“累了的话,就改日再说话吧,嗯?”

  唐雎摇头,“不碍,喝口水就好了,阿雎自幼体弱,在外奔波,病了也是常事,该说的话阿雎还要说的。”

  安坐之后,唐雎开始一一批驳今日晋国发生的事情,许多人以王道仁政为理由,谏言晋王,致使唐雎没有在南山见血,对于这些事情,唐雎极为不满。

  律法不严,那不是笑话吗?

  治军之政被人指责,那更是笑话!

  她说话的机会不多,说不定就只有这一次了。

  直到下午,这一番长谈才结束。晋王越听越觉得可惜,但是又不可能真的将她留在晋国。

  一干年轻臣子被驳的哑口无言,也开始反思自己,毕竟孔夫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临别之时,她忽然说道,“父王,听说宫中有人新送进去两个美人,我知道父王操劳,必定还没有见过她们,将她们送给阿雎吧。”

  晋王不清楚这事,只道,“父王知道了。”

  他刚刚走两步,又说,“对了,满朝有学问的人,都在这里了,等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过来给你帮忙,好不好?”

  “多谢父王,”唐雎又朝众人行礼,“有劳诸位时常过来。”

  晋王有意和缓女儿和新秀们之间的关系,或许他还有别的打算,只是谁都不清楚,这位什么话都能听下去,但是坚毅非常从不改变自己心志的君主到底在想什么。

  唐雎说了一天的话,下午歇在那里和身边几个小孩子玩闹。

  庄二递给唐雎一页书信,“殿下,苏遥已经教导好了,正要送进宫中。”

  “阿遥啊。”唐雎想起来,是高牧身边那个白生生一团的男孩子,今年应当七岁了,可惜自幼遭受宫刑,只能在内宫中度日。

  “叫他照顾弟弟正好,”唐雎放下书信,“万不要叫人委屈了那孩子。”

  她当然不是说自己弟弟,而是苏遥。

  一干大臣对唐雎总算有所改观,苏翰第二日上朝,追着徐秀问道,“公主殿下虽然有才华,不过气人激烈偏狭,太过苛责,不适合为政。”

  “若公主殿下能够为政,王上还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

  “哦,也是,”苏翰垂眸,“我能不能把家里那俩混世魔王送到殿下那些,好歹识几个字。”

  “你去问一问殿下,看他答应与否。”徐秀说着,不免严肃起来,苏翰这个墙头草一朝唐雎歪过去,其他人也很有可能被唐雎打动说服。

  徐秀忍不住又想,罢了,迟早要出嫁的人,到了大虞,如何兴风作浪都是他们的事情了,再忍一忍。

继续阅读:第二十三章春去秋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朝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