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暗,虫鸣四起,弯月高悬。
寂静竹林深出,只余一点火光,陆离还未睡去,他在看书,模样很是悠闲。
“四少爷!不是我说您啊四少爷,您可长点心吧!难不成您还真要和一个男人完婚啊!”陆离是不急,可是春长急啊,看见他家四少爷这会儿还有闲心看书,便皱着眉头大喊起来!
陆离对此颇为无奈,白天刚让花陵消停下来,这会儿还要安慰春长?他放下书,淡然道:“你可安静会儿吧,此事不可能成真,你如此大呼小叫,小心叫外人听去了!”
“四少爷,您说的,可是真的?现在大家伙儿可都在传,说您……”
“春长!”陆离不悦地瞪向春长。
被喝了一声的春长,愣了一会儿,才悄悄埋下头,站旁边不敢说话了。
可是陆离依旧盯着他看,春长只觉得背后发凉。好一会儿,陆离才严肃地开口:“下次休要再说这种没头没尾的事情,否则我便要罚你。”
“四少爷,是大家伙儿在说……。”春长很是委屈地回应了一句。
“大家伙儿?”陆离以手托腮,嘴角泛起冷冽的笑意,“大家伙儿虽所言,可能代替我家中是我家中族老?”
春长否认。
接着陆离又道:“那陛下可有承认?”
春长继续否认。
“既然你也知道都没有,那你还急什么?婚姻大事,向来是要求家中族老同意,何时轮得道大家伙儿说三道四?”
“对方要是个女子,我俩也许会因那些风言风语完婚,可现在,我和徐子夫都是男子,为何还要在乎外界的那些言论?”
“况且此事主要还是要看陛下的态度,你且安心,陛下决计不会同意如此荒唐之事!”一开始听到这事儿的时候,陆离的确很诧异,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他有把握,陛下不会承认这门婚事的,所以他是真的很安静。
可是听闻陆离说的这么肯定,春长只觉得不解:“四少爷,您如何敢确定,陛下不会承认?听说陛下早已厌弃徐三老爷,就算是徐公子……”
陆离神色寒凉,让春长将自己肚子里话,统统咽了下去。
片刻之后,陆离才皱起眉,语气沉静,“你现在是愈发不知进退了,什么话都敢说?”
春长面色大变,青白不定,他也知道,凭自己的身份,根本没有资格议论陛下或者徐三老爷,但是陛下万一真的……
陆离向来不愿让自己身边围着一群人,因此选了个位置僻静的书斋,这会儿书斋中只有他和春长,春长说起话来就少了很多顾虑。
只是眼下,书斋内火光摇曳,放内人却没再发声,氛围便有些凝重。
半晌后,陆离将胳膊枕在椅靠上,依旧悠然自得,“有些事情,我懒得再说第二次,你只需信我的话便可。”
但春长还想再说些什么,陆离不免又加重了语气,“你是听谁说的,陛下早已厌弃徐家父子?又是大家伙儿?大家伙儿的话能代表谁?你整天相信这些舶来谣言,是否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春长听了这话,便直接扑通一声跪下来,以示自己还没活够。
陆离看他这狼狈样,心里愈发觉得不满,春长跟在他身边已有三年,也读过不少诗文,如今居然还会说出这样的话,真是枉费了他的苦心!
他在这深宅大院已是如履薄冰,春长这这个时候便该万事小心,现在却听信了那些空穴来风的话,真是让他失望!
“四少爷!您别发火,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我今后,再不敢听信谣言了!”春长看见了陆离眼中的失望,心里便愈发不安。
如此,陆离的怒意转眼间就消散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满心倦意,蓦然,他才长叹一声,“春长,你可晓得徐三老爷是谁?徐子夫又是谁?”
“当然晓得!”春长急忙回应了陆离的问话,将他所知的事情全部说出,“徐三老爷是徐相爷的长子,是当年的金科状元,深得陛下恩宠。徐公子便是徐三老爷的儿子,任副三品中郎将,同样深得陛下恩宠,眼下在家中守孝。”
见春长说的大差不差,陆离稍惊,“既然你也知道徐家父子甚得陛下信奈,那何来厌弃之说?”
陆离只觉有些讽刺,他也懒得去管春长,但春长到底是他身边的人,哪怕是为了他自己,他也不可不管。
春长将头颅埋得极深,轻声道:“然而徐三老爷已然……过世。”
“不错,徐三老爷已然过世。”陆离的声音平和,但还是难掩疲惫。
“因此你便觉得,陛下对徐三老爷恩宠已失,连带徐子夫也被抛弃了?”
春长不再说话,陆离便知自己说对了,心底的倦意便愈发浓烈,“陛下贤明,不会因此就怪罪他二人,否则怎会连徐三老爷的丧礼,也是陛下帮忙操办?还有徐子夫,他正在边疆一直越权办事,若非有陛下看护,早已不知得罪多少人了。”
“但是徐三夫人那边……”春长还是有些不理解。
“徐三夫人?”陆离看春长的反应,愈发觉得头疼,他怎么会叫出这样的傻卦啊!这要是将来派出去办事,不知道还有没有命活着回来!
徐三老爷是陛下面前的红人,数月前出京办事,回京路上被人射杀。陛下遣人调查多日也没有结果,但究竟是谁动的手,陛下心里已有决断,只是苦于证据不足。
那时边疆战事吃紧,徐子夫无法回京守孝,陛下便特许徐子夫战后再回京守孝。
然而徐三老爷白事过后没多久,徐三夫人也自尽而死。
索性边疆战事日渐安定,徐子夫很快便直接带孝进宫,随后回家守孝。
想当日,也有不少人说,徐三老爷是因为没有完成陛下所托,所以畏罪自杀,但等遗体进京后,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加上陛下再徐三老爷临行前交代的物件,以及徐三老爷一番探查的结果,全部都不见了,事情便愈发扑朔迷离,最后居然传出,陛下已经厌弃徐家父子的说法,言外之意,那些东西的陛下亲自收回的。
陛下那边对此倒也没有过多说法,只是一边遣人详查徐三老爷的死因,一边又让人为徐家准备白事,同时允许徐子夫战后再京守。
再说徐三夫人之死,大约是徐家家庭氛围引发的惨案。
陛下不可能错做出逼死徐三夫人的事情,否则他就是在逼着徐子夫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