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唐衣大婚
笑九丘2020-06-13 22:544,548

  唐庭之!

  这三个字,如同三击重锤,敲在了白大将军的心口上。

  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再过多少年都不会忘记。

  若是时光再倒转回去十年时,他可能会激动或者愤怒。但他毕竟如今已是沉稳有为的中年将领了。

  他眼中有亮光闪了闪,闭口不再提起,转而问起夏末的近况来。

  武王其实并不讨厌夏末。恰恰相反,无论哪位上位者都会非常喜欢夏末这种官员:年轻俊美又才思敏捷,与什么人都能极快的打成一团称兄道弟。

  做起事来,更是又快又好——不管什么样的事只要交给夏大人,那您便只管瞧好儿就成。唯有一点:

  这厮太滑头。

  脸上一套脚下另一套,隔岸观火、卸磨杀牛……这小子都占全了。

  就连平时跟这小子说话都必须极其小心,否则一不小心便要上了他的套,被他引出不该说出的话来。

  武王听过自家幕僚们谈起来这位夏大人,都是佩服的很。但幕僚们出谋划策招揽过几次,都被夏末四两拨千斤给带偏了一旁。

  当一头虎不愿意招惹一条蟒,不是因为胆怯懦弱,通常只是不想有日对上时两败俱伤。而最好的结果,莫过于那蟒自己愿意爬过来为虎守门。

  武王斯文的吃完早饭,饮着香茶聊天之间,心里已经有了个盘算:他一定要先拉拢到白起。

  只要拉拢到白起,朝中武将起码有一多半都会站到自己身边来。最重要的是,夏末也必将会为自己所用。

  另外嘛,他还得让人查一查:唐庭之与白起有什么过往?以至于听到这个名字便脸色不对劲。虽然白起已经表现的很若无其事,但还是被细心的武王敏锐的察觉了。

  而此时,已经被武王殿下惦记上的唐尚书,正红光满面的在府里与妻妾们饮酒。自家庶出的女儿月莹被二皇子齐王指名要了做侧妃,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须知,从二品官员里头,嫡女能做王爷侧妃的也是极大的脸面,何况自家的庶出女儿呢!

  洛安然今天化了妆,脸上涂了厚厚的香粉,两颊是桃粉色的胭脂,唇上是红色的胭脂,让她看上去很美丽。 

  她讨好的给女儿碗里夹菜,唐尚书也不停的夸赞女儿月莹从小就懂事,长得又美丽……一向严苛的祖母张老夫人,笑得皱纹都绽开了,一口一个“好孙女。”

  唯有袁绛云仍旧是淡淡的。但她本来就仿佛对府里头的一切都不在意。再有便是唐衣,她是真的不羡慕。但她虽然不羡慕,李嬷嬷的脸可酸得快歪掉了呢。

  就连可姨娘见二夫人要得势了,也觍着脸开始各种巴结奉承。一家人俨然已经把二小姐当成了侧妃娘娘对待!

  唐月莹傲气十足的轻扬着脸。可姨娘的卑微奉承固然令她心里舒服,但二小姐却是绝对看不起她的,鼻子里连哼一声也懒得赏赐她。

  对于父母,唐月莹的心情很复杂。

  小时候,她便知道爹爹另外还有一个家。那个家里有身份高贵的大娘,有个同样身份高贵的姐姐。自己和娘一直躲躲藏藏,仿佛黑暗中的小老鼠,见不得光。

  恒国公府的袁公爷,给唐月莹姑娘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那次号称是国公府侍卫的一群男人,如狼似虎般冲进了自家的小院子一顿打砸,年幼的她吓得瑟瑟发抖。

  后来,袁公爷又出现过两次,每次都是为了大娘的事情出头而来。爹爹和娘一听见他的名字,都是又害怕又厌恶,好像对方是深水猛兽一般。

  唐月莹鄙视父母的懦弱,又恨他们无能。而内心深处里,月莹姑娘还藏着一个不能告人的小秘密:她其实心里爱极了恒国公袁广!

  没错!唐月莹喜欢的人便是嫡姐的亲舅舅袁广,那个全长安闻名的混不吝、二愣子、说话蛮横粗野又匪气十足的二世祖小公爷!

  这个秘密,她谁也没告诉过!

  虽然袁公爷跟她没有任何关系,但即使只这么一个虚名,有时候可也会压死人呢。长安贵妇们都是长舌妇,平时闲着没事最喜欢嚼这种八卦了。

  因了这个原因,她更瞧着嫡姐不顺眼了。凭什么袁公爷就对她那么好!

  感情这种事情,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唐月莹从来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人家的舅舅宠自己的甥女儿,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个庶女罢了。而且……又是这般不堪的身世!

  那日被娘的情夫掐晕过去后,醒来后没两天便得知了齐王点名要自己为侧妃之事。再加上娘告知此事时,那透着心虚而故作欢喜的表情,月莹姑娘也明白了几分。

  洛安然当时求她道:“好女儿,这事你看见了就当没看见吧!娘求你了,那人是西戎王手下的大官,咱们一家人性命都捏在人家手里!”

  唐月莹觉得好像被逼着吞了只苍蝇,她恶心的直想呕吐,怎奈那苍蝇却已经在肚子里了。

  她还能怎么样?包括齐王侧妃这个令长安贵女们贵女都极为瞩目的位子,也是那人给要来的。

  李家那女人李佩娥,与其它贵女相约给自己道喜时,那眼中汹涌的嫉妒几乎要把她给烧掉了。

  那个西戎人的能耐果然大,手眼通天。自己除了做出欢喜无限的模样接受,别无他法。

  唐衣静静的喝着甜汤。汤碗里倒映出她俏丽的影子,煞是美丽。“恭喜妹妹了。”唐衣说。她笑容很甜,像早春的花朵,璀璨明媚,一层层的盛开绽放。

  唐月莹哼了一声,算作回答。

  她只在长公主府寿宴上远远见过齐王一次。印象中,那是个清秀但面相又有些阴柔的男子。此人,外貌十分阴柔,没什么男子气概,倒像是阴狠柔毒之辈,和他父皇完全不一样,与袁广的阳刚气概也是截然相反。

  但这并不妨碍她用齐王侧妃的名义炫耀。好歹,她唐月莹是做了王爷侧妃娘娘,而那个一直压在自己头上的嫡姐,却嫁的远不如自己显赫。

  这一点,非常令月莹姑娘满意。

  唐衣瞥着庶妹高傲的面容,不由得心里为她默哀好一会儿:梦中前世里,还是无意中在李家人口里听说的,齐王乃是不能人道,虽然娶了许多个侍妾通房,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不知道这个庶妹到时候过府后发现了这个情况后,还会不会对自己这般高傲呢?   

  女人就像是树。落到好的土壤,就长得枝繁叶茂,将来开花结果,荫蒙子孙;若是落到不好的土壤,便只能枯萎凋零,最后含恨身亡。

  洛安然瞧着女儿。唐月莹的侧颜很美,青绸般的头发闪着淡淡的光泽,温润而娴雅,她肌肤似凝脂,皓腕凝霜雪,哪怕是轻轻拧眉的瞬间,也有云锦叠叠的神采。

  “月莹啊。”洛安然不由得柔声说道:“你做了王爷的侧妃娘娘,我也好歹可以心安了。”

  可姨娘有心卖弄伶俐,立刻接口道:“二小姐命格就是贵重。听说那齐王爷没有正妃的,待得二小姐进了王府再添个孩子,便做个正王妃又有何不可来?”

  唐尚书故意沉下脸,喝道:“胡说八道,真是妇人之见。王爷的事岂是你能说得的?还不赶紧与我住口。”

  嘴里制止小妾,其实唐尚书心里早已是赞同之极,但这种话他却不好明着说出来。

  张老夫人便骂他道:“我看你才是胡说八道咧!槐花说的这话多好,我爱听。要我说呐,以后肯定会成!咱们唐家眼看着就要出个王妃娘娘了,这可是祖宗保佑啊!”

  老夫人一开口,唐尚书只有笑着听训的份。但今天的训斥却更像是褒奖,众人都笑了起来,恭维说老太太最英明了。

  唐月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瞥了一眼嫡姐,忽然发现唐衣的容色清冷,双眼如墨玉深潭,莹白细腻的肌肤,宛如牙雕玉琢 。她的容貌猛一看去并不是很美,却一定是最有韵味的那种。就像春日里的和风 ,那飘渺的柔波便是一道令人永不厌倦的风景。

  原本眉目疏淡、平平无奇的唐衣,何时也变得居然颇为耐看了!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所谓相由心生,当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变化,再加上诗书的熏陶,的确可以一点点逐步改变人的相貌的。

  “我吃好了,请祖母和爹爹母亲恕我失陪了,女儿要先回房做些女红。”唐衣乖巧的说道。

  张老夫人看也不看她一眼,随口说了声去罢。如今这老太太一心都在宝贝孙女儿唐月莹身上呢,哪里顾得上管其它人。

  唐尚书与袁绛云点了点头,唐衣遂起身离去。只听得身后可姨娘低声添油加醋:“大小姐脸色不好看,可能是受二小姐刺激了。”

  唐尚书便哼了声:“那是她妹妹自个的运道好,她有什么受不了的。”

  正饮着人参茶的袁绛云闻言,看了可姨娘一眼道:“最近府里都忙得很。我看只有你倒是闲,明儿个便来我这里帮个忙罢。省的你没事干胡思乱想。”她如今怀孕已有数月,借口苦夏整日穿着宽大的夹纱衣,烦闷不已。

  可姨娘立马垮了脸,求助的看向老爷和老夫人。唐尚书赞同道:“也好,可人该熟悉熟悉府里的庶务了。”

  张老夫人却看出来儿媳妇是要整治妾室。槐花是她这个婆母带来的,自然不能叫儿媳妇给降伏了。于是她急忙说道:“槐花会按摩,老身我近日腰疼,暂且还离不开她。”

  按老夫人的想头,平常人家的儿媳妇,若是听见婆母这么说,哪里还好意思叫走小妾呢。

  要是以往,袁夫人也不屑于与她计较这些。但今天她却认了真:“有病就去看病罢。槐花不过会捏那两把,比不得坐诊的大夫。”

  “就这么定了吧。槐花明日开始,每天辰时过来绛云轩帮忙做事!”她说完,连礼也没一个,竟自起身离去。

  这可气坏了张老夫人。孙女儿要当娘娘的喜悦登时没了。她颤抖着双手怒视唐尚书:“儿子,你就看着你那媳妇儿这样无礼?你也不管管儿?!”

  “作孽啊!我这个婆母,要给儿媳妇欺负死了!”

  饭厅里闹腾起来,而袁绛云早已去的远了,充耳不闻。

  十几日后,唐衣的婚期终于来临。

  这一日,长安城热闹非凡。

  大街小巷之人早就得知今日是大顺朝户部尚书唐大人嫁女的大日子,若是错过了这场热闹,作为长安城内的百姓,着实说不过去。

  据说那唐小姐嫁得那是当今大儒世家的大公子。这位唐小姐虽不曾见过,但对其倾城姿色,市井中也早有耳闻。只可惜未能亲眼见识那究竟是怎样的花容月貌。

  早早的,市井便开出一条无人通行的大道,静静等待远处的迎亲队伍。有的外乡人路过见识热闹便也凑了上来,来不及吃饭便在包子铺门口买了两个包子一面吃,一面张望着。

  忽然间人群涌动,众人开始聒噪不安。只听远处,不知何人叫了一声“来了来了,迎亲队伍来了!街上的人快闪开些!”

  远远地,一整队火红的人影渐渐清晰,像是天边的朝霞,一点点晕开,不断扩大,再靠近,照的人脸上眼睛里都是一派喜庆之色。

  队伍里的乐队,手里持着喇叭唢呐,铜钹皮鼓。吹吹打打,一声比一声响亮。

  那一曲《龙凤呈祥》,让周边的少女面浮桃花,多多少少都幻想着自己成亲的日子,让相扶相持的金年白发夫妻回忆起某年某月某日,与身边之人共结连理的情形。

  百姓们翘首踮足,簇拥观望着这场迎亲。

  队伍前方正中,那骑着一匹头戴红花的高壮白驹的英俊男子。

  他一袭红袍加身,头戴红锦玉冠,簪子端端正正的将男子乌发束在里面,整整齐齐。棱角分明的五官,儒雅的白皙皮肤让他书生的气质更加显而易见。

  只是大喜之日,却不见新郎脸上应有的笑容!

  队伍徐徐前行,便见到由八人齐抬、四角缀着雪白珍珠的火红凤锦流苏轿。两侧各跟随浓妆艳抹的喜娘,后面紧跟着新娘闺中时的贴身丫鬟。

  百姓见了瞠目结舌,这顶轿子是要花多少钱啊,恐怕在上面扯掉个珠子,就足够自己吃几个月了,更不用说那四角珍珠和轿顶镶的许多红宝石了。

  紧跟着轿子后面的,是护送嫁妆的家丁和保护队伍的士兵。

  有恰巧碰见这场面的外乡人忍不住咋舌:“啧啧,真不愧是大户人家娶亲啊。”

  “看你这样子肯定是外来的吧?这哪里只是大户人家那么简单啊!”旁边的人见他不明所以,激动的解释道:“这可是尚书大人和大儒刘子硕先生家里联姻呢!”

继续阅读:第六十二章 迎亲百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贵女翻身指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