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说: “第四,实施丧失国籍法!这部法律的实施,造成了许多流浪者和隐匿户的寻找。家庭数量增加,税收就会增加。同时,户数会增加。因为均田制,开垦田地自然增多,国库收入自然猛增,经济自然比过去更加繁荣。 ”
在隋宋时期,税收是按家庭征收的,而不是按人口征收。前朝杨坚在位五年后,隋文帝实行失籍法,命人“看民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户籍清查。根据户籍等级上的资料,检查年龄,相貌是否与本人相符,检查是否存在以壮丁为老为少的情况,同时强行命令堂兄妹分别建立国籍。
在古代,人口就是财富。突然间,许多隐蔽户和流浪者被搜索出来。全国的户数自然多了起来,隋朝的财政收入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叶凡说: “我认为,前隋亡国与失籍法有关。”
明王大吃一惊,质问:“失籍法增加国库收入,为何还与亡国事业有关?”
叶凡说: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种危机承受力。”
“危机承受力?”
明王仔细咀嚼着这个词,眼睛一亮,说:“这很容易理解,但这是在哪里呢?景辰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它的信息。“
叶凡说: “前朝文帝在位时期,国库充裕,国力强盛。除了前几任部长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丧失国籍的法律。失籍法的实施确实增加了前朝的户数和税收,但这种增加是虚增的,而不是真实的。其结果是,前朝看似繁荣的财政经济增长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危机?”
“是的,就是危机。”
叶凡说: “以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许多农民甚至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税收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也就是说,百姓手中没有任何积蓄。没有储蓄,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不具备承受危机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百姓的家底变薄了!“
“财源越来越薄了?”
明王考虑周到。
叶凡一本正经地说:“是的,家里变瘦了。本来一大家子分几户,分家要分生产。产业割裂,劳动力自然也会分化。隋炀帝时期,开凿各种运河都需要徭役,开凿京杭大运河都需要徭役。自然,劳动力短缺。没有劳动力,自然就没有足够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挨饿的人自然就会增多。所谓民以食为天。饥肠辘辘杀人!“
死的人多了,问题自然就大了!
其实隋炀帝的政策是好的。但实施的时机不对,误判了世界经济的繁荣程度和承受能力。结果果断上场,酿成悲剧。
明王想了想,脱口而出:“那叶郡公为什么要向陛下提出三个策略呢?”
叶凡故作惊讶地问:“大王怎么知道的?”
明王大度地说: “昨日陛下叫我和太子,平阳姐姐进宫秘密商议。叶郡公放心,陛下已经下达了严格的命令,不透露这件事。景辰昨天听到了,很震惊。昨天,我整天都在想这三个策略。我越想他们,越觉得深不可测。所以今天忍不住停了郡公,解了疑惑。“
叶凡说:“我明白了。还是那句话,解决农民问题是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农民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农民问题,土地是关键。目前,国家已经处理了,一切都要舍弃。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口和土地的增减,朝廷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鱼鳞书和嘿册的编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提出的理由,但我也在奏章上说明,这两项政策的实施需要把握时机,谨慎行事,否则,好事很容易变成坏事。“
说到这里,叶凡顿了顿,若有所思地说:“大王既然看过大臣的奏章,应该知道建立鱼鳞书和嘿册是最后的政策。现在天下太平,不是建这两卷的好时机。一切等到天下太平,军队强大后我再讲。我提出的三项政策都是着眼于长远的,只有盐税的增加是短期的。“
明王突然说:“我明白了。叶郡公的眼光,景辰今天刚学到,景辰佩服!“
当叶凡被称赞有远见时,他内疚得脸红了。他站在历代大贤的肩膀上说话。其实,他并没有高瞻远瞩和心虚。他连忙说:“大王受宠若惊。我惭愧,不敢应得。“
明王笑着摆摆手,感叹道:“好的政策,我们看到了就不能落实,真可惜。”
叶凡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小山珍海味。既不急也不慢。其中的原因,我想要来国王比我有经验。“
明王摇摇头说:“不,也是。说起来,他们不怕郡公的段子。太原起义以来,景辰担负军事职责。景辰敢于自称行军作战经验丰富。但在政务方面,景辰还是新手,经验浅,还需要学习和积累。“
难怪明王能成为未来的唐太宗天可汗!我想他这种虚心学习,虚心做人的态度也是关键!
考虑到明王的带兵经验,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明王刚领兵时,也吃过亏,打过败仗。此刻想来,或许是因为他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豁达的学习态度。他应该对人民的心极其强硬。他要从失败中学习和积累,这就是为什么他有一个军事天才顾景辰。
现在,王子和陛下因为忌讳他的军功,把他调回来处理政治事务。此时的明王,他还是政坛新手。虽然他有积极向上的学习之心和豁达的心态,但学习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难怪我想不透叶凡的三大政策。所以,今天我只是借故请教。
过去,叶凡对未来的唐太宗和现在的二凤君的所谓人格魅力感触不深,但今天,却感触颇深。聪明,有天赋的人很多,但聪明,有天赋,勤奋的人不多。显然,二凤君就是这少数几个中的一个。
叶凡表示已成功!
也难怪不差的皇子景瑜会输给明王。如果他是朝廷中的大臣,在太子和这样两个奉君之间,表面上他的态度自然是一碗水端平,但在心底里,我可能会忍不住倾向于明王。不是皇子不努力,而是明王的风采。王子根本阻止不了。
叶凡认为以后可以讨论平阳公主对和明王之争的态度。但明知将来会显示叶凡,有责任保证两者的安全。今天,也有借机与明王搞好关系的意思。
叶凡更关心他的公主,而不是王子和明王。我只祝殿下健康长寿。这样,这辈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