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念之错
偶来尘世2020-08-03 20:302,047

  可若答应那书生的条件,虚云就要做出违背天道伦理之事。出家人慈悲为怀,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怎可祸害众生。

  虚云懂得看云识天,会观天象,测风云。常言道: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很明显最近大雨将至,如果堤坝受到破坏,柳溪村势必会有洪水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那书生只说,让虚云按照他说的去做,一切后果他来承担,至于究竟为何要这样做的缘由,就不肯说了。

  虚云心存侥幸,给书生讲了半天佛法,希望他能心存善念,不要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

  书生却说,你尚且不能做到四大皆空,就不要在我面前弘扬所谓的佛法了,贪、嗔、痴,三不善根你全都占了。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本为修行之人却六根不净,欲念丛生,别以为受了三坛大戒,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比丘。

  还有,你不做,也会有旁人去做,这件事情我做定了。你现在知道了我要做的事,如果你不能帮我,就是不认同我,为了不让事情败露,我只能将你杀了灭口。

  然而世上又何来善恶对错之分,对的一定是善,错的就一定是恶吗?遵守规矩一定是符合正义,本本分分就一定不会有祸吗?

  年轻的书生,说起这些话头头是道声音温和,举止温文尔雅,可他却有着野狼一样的眼神。更确切的说,是象被巨大的牢笼困住的野狼,形容瘦弱的书生象一个困兽,这不太贴切,但当时虚云就是这样想的。

  虚云发现书生象是被什么困住了,而他自己却被书生困住了,那眼神告诉虚云,书生会说到做到,取他性命轻而易举。

  并非他贪生怕死,他实在是不甘心,可以说是尝遍了出家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僧团中共住,长幼有序,刚刚出家的虚云由于年龄和僧腊太小,经常在各种事项中,都排在了阖寺僧众的最后一位。

  佛法的修行,一向是解行相应,定慧双修的。观宗讲寺对学僧的定学培养,颇为严格,稍有分心,便严格执行规矩,就要挨藤条。

  那书生的话点到了他的痛处,贪、嗔、痴,三不善根他真的全都占了。他自幼好强却家道中落,以为遁入空门一切就会看淡了,只要他苦心研习佛法,终有一日会得到认可。同宝静大师一样,处处受到尊重,成为一位博通经教,解行相应的法师。

  他一心向善,一心念佛,修慈悲心,修清净心,修菩提心。却始终得不到认可,他都五十多的高龄了,再闯不出什么名望,就没有机会了。

  书生的条件,虚云在心里放弃了好几次,几经挣扎,始终没有斗过自己的好胜之心,他不想就这样碌碌无为的当一辈子普通和尚,他想成为一代高僧,最后他答应了书生的条件。

  然后就是张二郎和郑五郎所描述的一样,虚云老和尚指点他们说柳溪村地处凶地,但他们建了堤坝给镇住了,所以本该发生在柳溪村里的凶事,就会转移到周围的村子里。

  仰山村里正好这两年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有年纪轻轻就横死的,有看上去好好的,突然倒地就死去的老者,还有两个孩子出水痘死了。

  张二郎和郑五郎都迷信,以为这些本该都是要发生在柳溪村的祸事,如今全部都发生在仰山村了,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后面就是张二郎和郑五郎取柳溪村的堤坝上挖到了宝贝,堤坝上留下几个盗洞,就在那晚,半夜三更突然下起了暴雨,发了洪水,又爆发了泥石流,柳溪村就这样没了。

  虚云老和尚也一再强调,他也不知道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他有想过,事后再去柳溪村帮他们将堤坝补上,但一切都太晚了,一念恶,生灵涂炭,灭万劫善因。

  虚云老和尚得到了四幅前朝真迹,再加上他自己也懂得收藏鉴别,香客们纷涌而至,慧觉寺从此一夜成名,虚云老和尚也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博通经教,解行相应的大师

  虚云老和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过的并不快乐,每日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事后他去柳溪村帮那里的冤魂超度,才发现终是后悔也已经晚了。

  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他每晚都在忏悔,他宁可自己坠入畜生道,永世不得轮回,也要保柳溪村的村民能够顺利投胎,来世顺遂。

  那书生还来信警告过虚云,不要妄想去调查那书生,日后最好不相见,如果见了就是虚云的死期。书生不会因为虚云是出家人就放他一马,还会当众揭穿他,让他一手打造起来的慧觉寺自此从世上消失。

  虚云在明书生在暗,书生对虚云了若指掌,而虚云除了拿到几幅字画,对书生一无所知。所以虚云不敢擅自行动,怕连累到寺里的同门。

  但虚云一直在等,等一个赎罪的机会,只要有柳溪村的人来调查此事,他一定会讲出事实,还柳溪村一个公道。可他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等来,只好留下遗言,希望有缘人能够发现当年事情的真相。

  之所以将这一切都藏的极为隐密,是想看到对方的诚意,只有真正有诚意替柳溪村讨回公道的人,才会不厌其繁,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发现这些他留下的蛛丝马迹。从而找到他留下的忏悔信。

  虚云老和尚还特地留有遗言,将那四幅古画和这封信全部交给有缘人,以此为证。

  故人已去多年,如果再给逝去的虚云老和尚定罪,势必会引起轰动,造成人心不稳。秦知忍跟慧觉寺的老禅师商量好了,此事暂且不宜声张,半个字都不能透露出去,一旦事情败露对谁都不好。事关重大,只能交由皇上定夺,一切全凭皇上处置。

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八章 异口同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为王爷的白月光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