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博物馆之行
鸣啼翠柳2020-10-05 08:091,563

  “这家新开的原来是卖的南方菜,难怪人这么多。”,大头老婆说。

  “那我们在这里吃吗?”,风筝问。

  两个男人一看这么多人在排队不免发怵,吴宪说:“算了,这么多人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我们再找另外一家吧。”

  大头也同意:“既然来来了东北,还还是吃本地菜吧,队长没吃过地道道的东北菜。”

  大头老婆回应:“吃本地菜就要去外面,像这种地方是没有本地菜馆的,我看不如这样你们下午要是没有别的安排就来家里坐坐,我给你们做东北菜,正好他们两个男人好久不见也能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面对邀请,风筝跟吴宪相视一眼,其实他们下午本打算去博物馆,但是看得出来这两个男人确实想坐下来好好聚聚,于是风筝回应道:“这样太给嫂子添麻烦了。”

  “不麻烦,我家里就是开餐馆的,做起来也快,那就这么定下。”

  “走吧。”,大头也劝道。

  风筝跟吴宪相视而笑,他们一同去往大头家,他们的店位于居民区的一条临街商铺,地方不大一共两排桌椅但是收拾地干净又整齐,店的名字叫:米肠汤饭。

  除了大头一家三口还有大头老婆的父母也都在,并且给他们送来水。

  “你们先喝口水,菜马上就做好。”

  “谢谢叔叔阿姨,我们自己来就好,谢谢!”

  一番客气后,两位老人一个去照看外孙女,一个坐下剥蒜而且已经剥了大半碗,店里除了他们再没有别的人。

  风筝看见问大头:“大头你们过年也不休息,今天就开始营业啦?”

  “不,是明天开开始营业,今天做做准备的工作。”

  “店里的菜都是嫂子一个人在做吗?”

  “对,她做的米肠汤饭还挺受欢迎,你们待会儿尝尝看。”

  “好啊,嫂子好厉害。”

  大头呵笑一声,回应:“我岳父母都是鲜族的,很很早以前就开了这家朝鲜菜馆,我岳父做得最拿手的就就是米肠汤饭,所以后来干脆改改店名叫米肠汤饭,再后来我岳父生了一场大病手抖做不了菜,就把手艺传给我老婆,一家老小的生计就靠靠这家小店靠我老婆一个人,我知道她不容易。”

  果然,再看剥蒜的老人手在不停地颤抖,一边剥着蒜瓣儿。

  风筝回应:“那确实挺不容易的,不过好在你现在也回来了,看得出来嫂子很高兴。”

  大头嘿嘿一笑,叮嘱他们:“喝水,用大麦茶泡的。”

  “好。”

  没过一会儿,新鲜出锅的热菜端上桌来,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喝说笑,一下午又很快过去。

  所以他们的博物馆行程就被延后一天,初三一大早两个人就出发了。

  他们抵达之后,正好碰见一批旅行团前来参观博物馆。

  “哎呀我们俩来得正是时候。”,风筝说道。

  “怎么了?”,吴宪问。

  “你看有旅行团,每次有旅行团过来参观馆里就一定会安排人进行讲解,正好我们也可以跟着过去听一听,你说呢?”

  车吴宪也看过去,回应:“你不是也来过很多次,你也可以给我讲解。”

  “不一样,人家是专业的,我们走吧,他们都快进去了。”

  然后风筝拉着吴宪跟上旅行团的步伐,一进去首先看到墙上镶嵌的几个大字: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而且,果然博物馆安排了讲解员已经在等候。

  “欢迎大家来到龙城博物馆,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墙上的这几个大字:东方文明的新曙光。为什么会有这样重要的称呼,那是因为红山文化的发现。红山文化第一次被发现是在上世纪的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头(跟辽宁龙城邻近),从那时开始周边区域便不断发现有红山文物出土,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学家又在龙城市的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玉器,这些实物都为研究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形态,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探究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水平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所以博物馆又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大家跟紧我,这边请。”

  介绍完一进门的几个大字,一众人又跟着正式进入馆内,风筝跟吴宪也在其中,风筝自信满满地冲吴宪小声说道:“等会儿你要是有听不明白的,我可以给你解释。”

  吴宪笑笑。

  工作人员继续介绍道:“红山文化,玉为精髓,您现在看到的这些文物全都是从龙城市及周边地区出土,而且绝大部分都为玉器,请跟我来这边……”

  风筝也冲吴宪小声说:“我们凑近一点,她马上要介绍镇馆之宝。”

继续阅读:第二百九十七章 专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考古探案遇见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