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拉着吴宪悄无声息地蹿到了前面,车吴宪也很配合。
讲解员介绍:“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我们龙城市的博物馆里,您现在看到的这两件珍贵的文物,几乎就是中国最早的凤和龙。”
果然这么一说,人群都自觉地往前探望,这时风筝和吴宪已经占据了一处有利位置,能较近距离地看见放在透明玻璃柜当中并不算大的两件玉器。”
工作人员讲解道:“各位请看这块玉雕的凤鸟,简单的几条阴线刻就能将凤的形状形象地雕刻出来,可见我们古人的智慧是很精妙的,还有这块玉猪龙,您请看,它是不是有一点像是猪的形状,所以它也叫玉猪龙,这两件都是我们的镇馆之宝,玉凤和玉猪龙。”
这时人群里发出窃窃私语的质疑声音,“怎么看出它是龙的?根本不像啊!”
讲解员也听到了,回应:“其实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有关龙的形状,是一直到唐宋以后才开始固定下来,在唐朝和宋朝以前龙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那个时候龙的形状多以实物作为参考,再加上一些想象力,有猪头的、有牛头的、有虎头的,甚至还有人头的,都是被古人当做图腾来崇拜的。一直到唐宋以后才演化成为完全想象出来的龙的形状,它是有一个过程的,有的专家就认为说,这一个过程正是从辽河源领域开始的,所以有种说法就是龙出辽河源,就是这么来的。”
“哦……”
“大家这边请”,讲解继续。
“您现在看到的这枚小型玉器,是不是像极了汉字的“丫”,也有人认为这也是一枚玉猪龙,它是玉猪龙面部的展开,一个平面,两个立起来的是玉猪龙的耳朵。”
人群中隐约发出很牵强的赞同声,因为这个需要想象力。
“各位再请看,旁边的这几枚钩云形玉佩,是不是看起来外形都高度一致。”
“嗯”,这次都是很赞同的声音,毕竟肉眼明显可见。
“因为红山先人在制造的过程当中,他们都会遵循统一的形制和制作工艺,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和规定性,一旦形制确定制作出来的玉佩就会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造型之分,因为红山先人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而且制玉的过程中对工艺也有很高的要求,那在这里,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可以猜猜看,为何红山先民对玉情有独钟,不管是生前装饰或是佩戴过的都为玉器?”
这下子人群安静下来,先是迟迟没人发言,然后不知道是谁故意起哄地说道:“因为凉凉吧。”
“哈哈……”,人群中爆发出笑声。
“这位先生说得也没错,真正的玉器确实都是像您说的那样,摸上去会有些发凉,还有呢?提前跟各位透露一下,答对的人会有我们馆的专属纪念品哦。”
人群中笑声不断,但是没有人肯站出来回答问题。这时吴宪举起手示意,讲解员也注意到了。
“那边的那位高个子先生,请您来回答一下吧。”
于是乎,齐刷刷的眼睛都看向他们,吴宪却又指向风筝说道:“我女朋友,她知道。”
说完冲风筝笑笑。
风筝倒不是发怵这个问题,且不说这就是她的专业,单说她已经来过那么多趟早就知晓了答案,只是她不愿意出风头而已,不过这次既然已经被吴宪“出卖”了,她索性大大方方地说道: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些玉都是红山先人生前用过的重器,他们是想以玉示神,以玉通神,把玉器佩戴在身上,通过玉这种通神的媒介物,来跟神进行沟通……”
她越说越有自信,越说又有底气。
“因为他们相信通过玉,神就会把信息传递给佩戴玉的人,然后再通过戴玉之人传递给大家,告诉其他人依据神的旨意,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所以那个时代能够佩戴玉的人一般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等级的体现,有一定的话语权,就像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样,所以玉也是一种尊贵的象征,我们经常听过的一句话叫做黄金有价玉无价,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她平静地说完,解释地也颇为专业,吴宪满脸骄傲地看着她,连讲解员都楞了,然后说:“这位女士刚才的回答已经算是最标准的答案了,两位不要忘记随后请在出口领取纪念品。”
风筝跟吴宪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