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四方海醒了,但不代表他的危机已经过去,直到夜里易沉才算安排好了一切事宜,肚子也十分给力地响了起来。
四纪刚想笑,结果自己也……从昨日夜里到现在,他们各个都是滴水未进,此刻才缓过劲来知道饿了。
石珠命外面的宫人送膳食进来,与吴中令并肩坐着休息。他们俩一个是信国后宫是大宫女,一个是融国外臣,本不会有机会相遇,却奇缘般地共经了一场关乎帝王性命的手术,想想就觉得匪夷所思。
她留意到吴中令一直在搓着手,不禁有些好奇,“奴婢见您掌中并无污渍,这是?”
吴中令有些尴尬地收起手,又不大自在地理了下袖口,“不瞒大人,其实在下啊……挺怕血的,直到现在在下这心里还是有些……发怵。不管怎么洗手都觉得血腥味散不掉,实在难受地紧。”
石珠一愣,但表面上还是很好地忍住了笑意,“吴大人言重了,奴婢之前怕成那样,自然能明白大人的心惊。而且……奴婢就是个宫女,一直被您称作大人,实在不敢当。”
“诶诶诶,您担得起。”
吴中令干脆将双手藏在袖中,但总还觉得鼻尖绕着恶心的血腥味。“四纪大长公主乃信国的支柱,您作为大长公主身边最器重的宫女,自然也是举足轻重的。虽不是朝臣,但于信国也是功不可没。大人您不必过谦。”
这一点,他说的确实是事实。虽然石珠没有官职,但她是大长公主的心腹,能耐手腕并不比朝臣弱,少说也敌得过四品官员。
被这么一夸,石珠反而有些羞赫了。正巧四纪走过来,瞧见了她的表情。
因为要苦撑着信国社稷,在遇到易沉之前的四纪可以说是个刻板严苛的大长公主,四年来少见笑颜,更别提娇羞了。所以跟着她的石珠也学得了这样的秉性,向来不爱说笑的。
当然,有了易沉之后,四纪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可那仅仅是她的改变,按理说石珠一直在宫里守着太后和陛下,性情不会有什么变化。
但四纪确定自己没有看错,石珠刚刚的那个表情,自己再熟悉不过了,她该不会……
想到这里,她又偷偷瞥了眼无动于衷的吴中令,不免有些同情自己的这个心腹。
要知道吴中令这个人,可是……好男色啊。
她想得入神,被石珠偶然瞥见。她不大明白殿下缘何如此表情,只能老实行了礼,“晚膳已经传了,殿下先喝口茶水吧。”
四纪点头,刚润了喉,便有宫人在殿外奉膳来了。她喊易沉先来吃口东西,易沉却不敢离开,“你们先吃,一会儿再换我,留点菜给我就行。”
谁知道他话刚出口,石珠和吴中令就如脱骨一般跪了下来,“奴婢/臣不敢!”甚至连四纪的表情都很奇怪,“别胡闹,说的什么话呢。”
要说吴中令这般反应不奇怪,毕竟不知道易沉的真正身份。但石珠可是知道的,然而她也仅仅是把融国君的身份当作一个不敢相信的奇谭而已,在她眼里,国君就是国君。
他们的举止让易沉愣住,刚想问他说什么了不得的话么,才想起来自己忘了现在的身份,把以前工作中的习惯脱口而出了。
现在的他可是帝王啊,让一个臣子和奴婢先吃饭,还给他留剩菜,怕是灭九族都不够了。
“啊……朕是说,海儿这里不能离人,如今朕的身份是医生,你们不必太过在意君臣之分。”
不说石珠,至少吴中令是一定不敢的,“陛下言重,臣不敢。信国君这里臣先照看着,您和大长公主先用膳吧。”
四纪也看了眼易沉,虽然这里的人都是心腹,但还是别让他们知道太多的好。
易沉知道按他们的性子,自己不先吃他们也不会越距的,只能老老实实地先去扒了几口饭。并且他在餐桌上还见到了一样久违的糕点——山楂糕。
这肯定是石珠记着融国君的饮食习惯特地安排的,但易沉真的很讨厌这玩意,只要看到山楂糕就会想起当时被四纪控制的恐惧,于是默默把那碟糕点放在了最远处……
四纪觉得他这举动可爱,偷偷勾起了唇,“慢些,一日未进了乍一填饱了肚子会难受的。”
易沉可不怕,他以前做医生的时候,饮食不规律可是家常便饭。可他忘了一件事,虽然魂魄是他本人没错,但这副肉身可是薄颜皇帝的。薄颜皇帝虽体质还算强健,但唯独脾胃不好,这般造作哪里受得了。
果不其然,在他刚放下碗筷时,就觉得胃胀绞痛。
他也心虚,偷偷捂着上腹不敢让四纪知道,但四纪又不傻,看他一眼就知道他那心虚的模样是怎么回事。
“哼,不听劝,活该。”
话虽如此,但她还是不敢让他这么难受,把膳桌另一端的山楂糕端了回来,“都吃了。”
易沉的眼角抽了抽,虽然知道这是她的一番好意,但他真的不爱吃酸啊……
见他挣扎,四纪毫不客气地重哼一声,这表情与几个月前初与他相处时的彪悍毫无差别,“你吃不吃。”
“……吃。”
被管教的易沉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他这个皇帝做多久,在她面前,自己依然是怂的那个。
而他们的互动又被内殿里的吴中令看在眼里,不由锁起了眉头。
按理说,陛下是帝王,是四纪大长公主未来的夫君,为君为夫都是天,并且以往他也的确如此。可如今在大长公主面前……怎么变得如此势弱了?
自从来了信国,陛下就和之前不大一样了。民间都说女婿上亲家总要客气几分,原来在这一点上,陛下也与凡夫并无区别么。
之后的几日,他们四人几乎是困在凤仪宫中,不分日夜地颠倒守在四方海的榻前,把日升日落看到麻木。
从下手术的第一夜起,四方海就开始发烧。易沉很担心他会输给感染,但好在这个孩子很坚强,尽管病情反复甚至有两次十分凶险,但最后都扛了过来。
直到术后第七日,才终于平稳了下来。
那天下午,房太后又噙着泪来探望儿子,海儿虽然还在发着低烧,但精神比前几日好了许多,见了母后来甚至能被慢慢扶着坐起。
见到儿子的脸色一日好过一日,房太后是打心底里高兴,“海儿终于能健健康康的了,只要你的平安,母后才能安心啊。”
四方海懂事地点点头,又看向坐在榻尾的四纪,“姑姑和融国君,还有石珠和吴中令,他们都很辛苦,日夜守在儿子的榻前,儿子真不知该如何感谢。”
侍立四纪身后的石珠闻言屈膝行礼,“这是奴婢的殊荣,不敢当陛下言重。”
但话虽如此,房太后心里还是有数的,等到海儿下了病榻,必定是要重赏石珠的。不过想来这些事也无需她来操心,石珠是四纪的人,自有四纪打赏。
正好易沉和吴中令熬了清热祛毒的药汤来,这才顾得上和房太后打招呼。
房太后见了易沉,竟然提了长裙跪了下来,“请融国君受吾一拜。”
易沉哪敢受嫂子的大礼,赶紧躲开来避礼,又差点撞着端了汤药的吴中令,一时间有点混乱。
“嫂子快起来吧,我可受不起,咱们未来是一家人,救侄子是应该的,哪能……”
“不。”房太后摇摇头不肯起来,刚擦干的眼眶又红了,“四纪与您虽有婚约,但您能不顾帝王身份为海儿殚精竭虑到这个份上,又肯担下外人的指责为海儿治疗。您的大恩,吾无以为报,但必定铭记于心终生不忘。”
四纪知道嫂子的性子,也就没拦着她,但易沉是真不习惯被人行大礼啊,又不能有触碰,只能硬着头皮受了她的大礼才赶紧将她虚扶起来。
“嫂子客气了,既然这里是信国,那我此刻的身份就只是信国的女婿而已,嫂子就不要在意别的了。”
房太后这才被石珠扶起,又坐在四方海的榻前牵起儿子的手,“海儿,有好好谢过融国君么。”
四方海有些愧疚,之前几天他一直发着烧,人也迷迷糊糊的,就没顾着言谢了。此时精神好些,也该兑现说过的话。
虽然还不能下地,但他还是郑重地坐直身子,反而让易沉有些不好意思,但这孩子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笑开了花。
“海儿谢过姑父相救。”
这话让四纪差点呛着,闹红了一张脸又不好说什么,毕竟这话是易沉之前跟海儿说过的,自己总不好……驳回去吧。
相比起她的窃喜,易沉就坦然地多,高高兴兴地应了声,又给他听了下心音。
做过手术之后,四方海的心音就正常了,并且他顽强地扛过了术后感染期,如今终于敢说出一句海儿的病已被彻底根治了。
有了这句话,众人才真正是笑了出来。拖了这么长时间没踏出凤仪宫,如今四纪又有的忙了。昭告天下,上朝理政,还要祭祖祭神明以及打赏上上下下所有为手术尽了心力的人。
对于陛下的安康,朝臣们自然是最高兴的。不仅是因为皇族血脉终于得以延续,更因为待陛下痊愈长大,就可以亲自掌朝。
到时候,他们再也不需要和那个蛮横的大长公主争执不下了!陛下年幼无妨,他们这些老臣定当全力辅政,而且大长公主与融国皇帝的婚事都被拖了整整四年,也该把她嫁过去了。
信国的中兴之世,指日可待!
可有些人,就不如他们这般喜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