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一月底,万博书馆所有的建筑都已经建好了,馆内一大半的书柜也已经被各种新抄写好的书籍填满了,前期雇佣的书馆管理员们也都已经熟悉了书馆管理的流程,开始正式上岗了。
米怡婷上书万博书馆正式完工,女皇批示,让礼部在年前挑选合适的日子给万博书馆做开业典礼。
礼部选的日子是冬月初三,年前唯一一个诸事皆宜的日子。
到了这一天,米怡婷作为主事官必须到场不说,米云霏也来到了现场观礼,他们的两个弟弟也一起来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站在米怡婷身旁,一个像花蝴蝶一样在众学子间穿梭。
万博书馆在读书人中名声很响,不光是那些多了一条学习道路的穷苦人出身的读书人交口称赞,在许多有名气的老学究口中,建万博书馆也是一件特别值得称赞的好事,他们都说。
“此乃利于教化。”
“能传播先贤的想法。”
所以,听闻万博书馆正式开业,汴京城里许多有名的学者都来捧场了,其中名气较大的几人与米怡婷等人站到了一起,等着吉时一到一同为万博书馆剪彩。
皇子里,能为万博书馆剪彩的只有米怡婷和米云霏,米文霆和米易零只是来观礼而已。但现在米文霆非常积极的在几位学者间穿梭不停,一会请教学问,一会约时间登门拜访,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耶律彦就十分不喜米文霆这样,见他不停的凑上来,想要登门拜访,却拿些浅显的问题来说道,便开口讽刺说:“看来老夫回头要将我那当师傅的两个徒弟揪过来好好训导一番。”
米文霆还未反应过来,不解的接了一句话问:“不知老先生为何如此?”
“呵,教出的学生连开蒙的问题都不明白,还不是做先生的失职?”耶律彦反问道。
米文霆反应过来耶律彦是在讽刺自己,瞬间脸就变得通红,不再好意思借着请教问题为由与几位老先生搭话,整个人也变得恹恹的,站在米易零的旁边。
耶律彦说完米文霆后,也没有乘胜追击,哼了一声,就与米怡婷说起万博书馆的藏书来。
礼部选定的吉时是在巳时三刻,吉时一到,为万博书馆剪彩米怡婷、米云霏和耶律彦一起站到了大门前,揭下挂在招牌上的红布,红布下的“万博书馆”四个大字是由女皇亲笔题的,红木招牌上的四个烫金大字,看着十分气派。接着,米云霏又去点燃了红彤彤的炮仗,鞭炮一响起来,热闹的锣鼓也跟着敲了起来,在一旁观礼的人纷纷鼓起了掌。
万博书馆开业的日子,并不是休沐日,所以朝中的大臣们并没有到场,就连米云霏和米怡婷还是女皇发了话才能来的。不过,大臣们虽不能亲自到场,礼却都送到了,炮仗声一停,抬着各家贺礼的管家便上前来道贺。
这些人都由李全接待了,他接过礼单后,一一核对完礼品的数量,再将这些礼品交入万博书馆的库房,这差事并不是什么能捞油水的事情,但他仍旧做的十分用心,对每个送礼的人笑脸相迎,细细核对每份礼物,与库房交接时面对雇佣来的人也未见抱怨。
就连米云霏知道后,都夸了李全一句:“哟,李全今日辛苦了,做事很是稳重啊!”
李全笑着回说:“今日算是太子殿下与二公主殿下的大事,我怎么能在后面落了两面的脸面?自然是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才行。”
“油嘴滑舌。”米云霏嘴上说了李全几句,转身就让人开了自己的库房,将今年的贡品烟叶都拿去给李全了,喜得后者当下就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
这都是后话了,眼下在开业的典礼上,米怡婷三人剪了彩后,便与众人一起走进了万博书馆内。
既然是剪了彩,便是从此刻开始营业,书馆的管理员便迎了过来,给众人解释着书馆的规矩。
入书馆内看书是免费的,不论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万博书馆看书,但进入书馆时,不得携带吃食与酒水,不得携带烛火和火种,不能随身携带笔墨,还有其他类似会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也不得带入内。看书时,若有需要摘抄书籍段落的,可以拿着书移步到供人抄写的地方,那里设有专门的书桌和纸墨笔砚,只需要付5个钱,便能抄写满5张纸了。若自己带了纸张来,还可以免费使用书馆的笔墨摘抄书籍的要点。
另外,若是想将书籍从万博书馆带回家借阅的,只需要交1两银子的押金办理一张借书卡,便能一次借走3本书,每本书一天的租金只需10个钱。这是为了满足那些有一定家产,又不愿意与其他人挤在书馆里读书的人,可以将书带回家中慢慢细品。
此外,书馆里除了可以看书和借书外,还提供书籍的贩卖,只要是被收录进书馆里的书,都能买到,除了个别内容很多或是特别稀有的书需要预定外,其他的书只要付了钱,当场就能拿走。
耶律彦听书馆管理员的解释听得津津有味,他等人说完后,还不断的提问:“我观书馆内书籍种类繁多,不知道如何能快速找到我想要看的书呢?”
来给众人解释书馆管理员,是位姓何的有一定年纪的妇人,面对这么多的大儒、先生,她表现得特别的镇定,对耶律彦的问题解释道:“书馆内的书全部按规律分类摆放,同一个种类的书籍会放在同一个区里,摆放的顺序也是按照规律的。若是有人要查找某一类的书籍,我们的管理员会根据事先制定好的目录,非常快速的找出这本书籍,提供给各位客人。”
“有趣,有趣,”耶律彦摇头晃脑的说,“不知是按何种规律?若是找我的春秋论,该去哪里找?”
“规律都是二殿下教给我们的,老先生若是好奇,不如直接问二殿下便好。老先生所说的春秋论,属于历史类、春秋年间评论,在甲区丁号3排,只要在这一书架上找便可。”这位管理员特别淡定的回答了耶律彦的问题,还领着众人来到所说的书架前,从书架上拿了一本耶律彦所著的《春秋论》下来。
“厉害,竟然如此之快。”耶律彦很是惊讶,转身对米怡婷说,“过后你得好好与我说说看,这规律你到底是如何制定的,真的太快了。”
“好。”米怡婷一口答应了。
米云霏在旁边帮腔道:“老先生不如移步,我们去后院看看书馆里学生们抄书的地方。”
“好。”耶律彦答应了,也不要人扶,自己大步朝后院走去。
替书馆抄书的人里,不光是已经通过了乡试、府试的秀才,也有还未通过乡试但识字的人,这些人被统称为书馆的学生,招收时米怡婷对他们唯一的要求便是楷书写得好。
今日是书馆开业,书馆的学生们也都放假了,米怡婷领着众人来参观的,是他们抄书的书室。这里是整个书馆里光线最好的地方,四周的墙上用的都是玻璃窗,周围也没有会遮挡光线的屋子和大树,只有不高过窗台的矮小的茉莉花。书室里的桌子和椅子都相距有一定的距离,整齐的摆在书室里,看上去倒更像是书院,而不是学生们抄书工作的地方。
米怡婷为大家做着解释:“对,为了避免抄写出来的书籍因字体辨识不清引起歧义,所有的字体一律只使用楷体,在招收人的时候也特别提出了这一个要求。学生们抄好书页后,会有管理员来收取,由专人检查合格后才会交给老师傅装订成册,再摆放到书架上,或是作为商品卖出去。”
“这个地方,不错。”耶律彦很是满意的说,“这看着更像是书院而不是工坊。”
“先生说笑了,我们哪里比得上书院,只不过是因为做着与书本有关的工作,书室里必须干净、整洁。”米怡婷笑着答。
“二殿下有心了,虽只是些许小事,但能看出二殿下对此事的关注。”耶律彦身旁另一个留着白花花长胡子的老先生夸道。
“先生谬赞了。”米怡婷谦虚道。
耶律彦又问:“不知你这里的书本售价几何?”
“仅成本价,每本书以厚度不同,分为20、50、100钱,虽比外面书店里售卖的价格低,但毕竟都是手抄本,也只是简单装订起来,比不上外面书店雕版印刷的精美。”米怡婷说完,递了一本装订好的书给众人查看。
确实,这本书只是最普通的线装书裹上了黄皮纸,封面也只写了书名,内里的纸张也是用的最便宜的黄麻纸,确实不如外面书店里卖的书好看,但价格却只有书店里所卖几十甚至上百两银子的十分之一。
米怡婷便解释说:“黄麻纸较厚,耐久防蛀,我见寺庙中的经文多用此纸抄写,能存放很久不易坏。在计划中,书馆里的书是供无法买书的平穷学子翻看,为了延长一本书的使用寿命,便选择了此种纸张。”
“嗯,你做的很好,知识本来也无贵贱之分,不管是写着雪白的上好宣纸还是写在泛黄的黄麻纸上,文字都是一样的文字,知识也还是一样的知识,能供人翻看学习,能教人明白事理的,便是一本好书。”耶律彦不光是称赞米怡婷,还顺带说了金句告诫读书人。
“多谢老师。”米怡婷不光接了话,还行了一礼。
耶律彦摆摆手,又问:“只是,这一般的书籍还能抄录下来供人借阅,那名家的字帖又当如何呢?”
说到这,米怡婷不得不叹了口气,答曰:“我至今仍未想出好的办法,字帖一类的,书馆也收到了不少捐赠,但为了保护名家的字帖,目前能借出的字帖,只有少量的、基础的、类似开蒙用的字帖,且都是书馆里的学生自己所写,并不是大家之作。其余的,我们已经用玻璃装裱起来,只能在书馆内观看,不能借出。”
“如此也好,常人能一看名家字帖已是难得,平日练习常见的字帖便好。”耶律彦停了一下,又说,“不如这样,我这几日让你师兄写几本字帖送来,他的草书、瘦体字已自成一派,又不是什么大家,倒是可以给你借出去。”
其他的老先生也纷纷说:“我的楷体也可做字帖。”
“我可写甲骨文的字帖,回去便让人送来给二殿下。”
米怡婷听了大为高兴,露出一个大大笑容,朝各位老先生行礼道谢:“如此一来,我便为天下的学子多谢各位老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