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州某上午,柳红从被窝里爬出来,母亲正拿着扫帚扫地。
柳红对此情此景太过熟悉,以至于分不清这是昨天,还是今天,又或者是明天。
“红,洗手吃饭,吃完饭还得去那……什么……幼儿园!”
幼儿园这三个字对豪州百姓来说非常陌生,也有些拗口,但这不影响它在百姓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或者说,只要和学识有关的,百姓们都会推崇,因为这就是一个士农工商的时代,大家对读书人的尊重是无与伦比的
尤其是柳红一家,父母姐弟均以她为傲,逢人便说,主家挑中了闺女,让闺女做先生呢。
每每听到这话,柳红脸皮便像她的名字一样通红,她总有种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或许在最初懵懂的时候,她也曾为幼儿园先生的身份骄傲过,但在做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深刻明白自己有温骁,温先生的差距。
那不是一星半点!
她还差得远呢,不要说温先生,她连前通房丫鬟温文都不如。文先生好得养过孩子,有把子力气把不听话的小儿从房梁上拉下来,而她呢,只能念念书,发发脾气。还不一定管用。
没错,柳红的主要工作便是发火,念书。
大明朝版的幼儿园完全是放养,要房子二十一世纪是要被教育局抓典型投诉的!
柳石英对幼儿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解放妇女育儿压力,让她们有更多精力时间出来工作。因此柳氏学堂下的幼儿园与其说是给豪州孩童上学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咸鱼坊的企业幼儿园,园子里的孩子大多是咸鱼坊员工的孩子。
毕竟不是谁都能像王管事一般,有健壮的婆婆看孩子,古代人寿命短,多的是一家三口孤苦伶仃。
总之,这样一个以孩子不出事,有人看着就行为目标的幼儿园,注定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幼师。柳石英之所以让柳红来管,一是小丫头认得字不少,可以给孩童们念她编写的儿童读物,二是小丫头嗓门大,可以代替柔弱的文老师吼人。
至于温文,要不是温骁推荐,柳石英还真想不起有这么一号人。
幼儿园开学那天只来了六个小孩,因为主要是为了咸鱼坊的女工办的园子,所以选址就在咸鱼坊旁边。母亲们上班时,顺路便能把孩子送进隔壁的幼儿园。
“不要调皮,中午娘来看你。”
孩子们不过两三岁,还懵懵懂懂的,他们看着自家母亲走进隔壁的房子,然后把他们交给了一大一小两个女人。
柳石英默默地瞧着这一幕,心想古代的小孩到底不一样,犹记得上辈子自己去幼儿园,被同学们的大嗓门吵到崩溃,哪像这六个娃娃不哭不闹,屁事没有。
“我们被卖掉了吗?”突然有个孩子问,是个女孩。
右手边的男孩子老神在在,道,“大概是被卖掉了。”
柳石英听到如此童言童语,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温文抱着自己的孩子,笑道,“小同学们,你们娘亲要工作没有时间带你们,现在排成队跟老师进屋。”
小豆丁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动,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排队。
温文尴尬地看向柳石英,出师不利,她有点害怕柳石英生气。
柳石英当然不会生气,她清清嗓子,道,“文老师,排队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吗?”
温文醍醐灌顶,示意柳红第一个排队,“按照个子高低排好队,排好讲理糖水喝!”
有糖水!
小豆丁们对吃还是很有热情的,立马学着柳红的模样排队,不一会儿就排好了。
柳石英满意地看完豆丁排队,心想不知道这一批成长起来的娃娃们能不能胜任自己的理念。
幼儿园的工作其实很无聊,最起码柳石英觉得无聊爆了,但柳红和温文适应良好。
“全部坐在座位上,今天讲蛇和农夫的故事。”柳红翻开柳石英熬了几个通宵写好的儿童读物,一字一句,念得非常认真,“从前冬天,有个农夫……”
柳红开口的第一句,前来视察工作的柳石英就要睡过去了,但她不能睡,不能打击小姑娘的积极性。
柳石英努力支起眼皮,干脆不听柳红念什么(反正是她自己写的),转而观察起听故事的小豆丁。
豆丁们超级认真,而且一点都不嫌弃柳红讲得枯燥,眼睛亮晶晶,在听到农夫被蛇咬了时,非常配合地露出“怎么可以这样”的眼神,个别小姑娘还害怕地呼出声。
柳石英自动配音,那个说的应该是“我的天啊!”
“我难不成有写儿童文学的天赋?”看到观众这么捧场柳石英难免有些飘了,要知道台下维持纪律的温文也抱着孩子听得很认真,情绪非常到位。
“你想多了,”谢无垢对柳石英没有b数,且日渐膨胀的心态予以打击,“故事是好故事,但你描述得太过浅显,不利于传播。”
柳石英:……
一定要把实话讲得这么真吗?
谢无垢笑道,“我帮你改改?”
柳石英扬起笑脸,“好啊!”
哈哈哈,有谢无垢加盟,那些孩子有福了!
几天后,柳红收到了新版本的儿童读物,主题没什么变化,但加了个问题,比如农夫该不该救蛇,如果你是农夫会怎么做?
课堂气氛非常好,柳石英相当满意。
她之前想岔了,古代人民消息不发达,不像二十一世界上上网便能收获一堆小故事。在柳石英眼里没什么奇特的农夫与蛇,在豪州百姓眼里,无疑是可以当做传家宝的存在。
平平无奇的故事最能直达人心,很快柳氏幼儿园的高水平教育便传遍全豪州,甚至传到了军眷街。
对此柳石英表示:……
神特喵高水平教育,她就写了几个小故事好不好!
而且她的幼儿园又不是天天讲故事,柳红和温文还要会在太阳藏进云彩时做点小游戏,当然小游戏也是柳石英想的。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捉迷藏等等。
不过既然有了游戏肯定要搞几首儿歌,柳石英顺手又教了几首朗朗上口的《太阳当空照》,《丢手绢》等经典儿童曲目。
等把这些事情做完,夏天都要过去一半了。
“时间过得好快啊!”柳石英感慨。
贾老板正在清点库存,没听清,问道,“柳小姐您说什么?”
“没什么,”柳石英面带微笑,“怎么样,贾老板,货品还对?”
贾老板笑得牙不见眼,“当然,和柳小姐做生意,我放一万个心。”
柳石英笑道,“多谢贾老板信任,最近天热,来回不容易,我送贾老板个礼物。”
贾老板自然眉开眼笑,柳石英这里就没有不好的东西,他相当期待这个礼物。
会是什么呢?
听说柳小姐有琉璃作坊,会不会是琉璃摆件?
又或者是新款胭脂,药妆?
又或者柳小姐又开了新作坊?
“藿香丸,可以预防治疗暑热,今年天热,贾老板来回一趟不容易,这药丸你带上,路上感到头晕脑热吃一粒。”
贾老板双手接过小瓷瓶,小心打开,刚一打开就闻到一股药香,深觉这药用了好料,“多谢小姐美意,不知这药价钱几何?能否售卖?”
嘿,她就知道贾老板是个识货的,可惜这药还不能量产,只道,“今年是没可能了。”
贾老板闻言相当失望。
今年天气确实热,对贾老板这种走商的人来说绝不是好事,他这次上路光是大夫就带了三个,草药装了一车,就怕病在路上。晚上回家贾老板将藿香丸拿给随车大夫,让他瞧瞧这药什么来路。
“好药!”那大夫赞不绝口,“豪州竟有此等神医,贾老板你有大福啊!”
贾老板放心了,好药就成,不过只听大夫下一句,“没有三两银子这一瓶买不下来,里面要药材不少。”
贾老板顿时又揪心了,好贵,想卖,吃吗?
柳石英没有贾老板这样那样的顾虑,她还在和陆灵松探讨藿香丸如何节约成本,实现量产。
“藿香丸的配方不算难,难的是药材难得。”陆灵松道。
药材成本降不下去,藿香丸的成本便降不下去。
柳石英摸下巴,“你会种吗?写篇种植报告,详细到温度,阳光,湿度。”
如意刚想说我家小姐当然会,但一听柳石英又在说些她们听不懂的话,那点想炫耀的心思瞬间湮灭,毫无踪影。
陆灵松想了想,“可能需要大一点的试验田。”药材难种,所需时间也长,柳石英要求又多,试验田不大一点,做不到控制变量。
柳石英大手一挥,“没问题,要多大就行!”豪州别的没有,地是不少。
“还有我上次和你说的藿香正气水……不要管我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没有理由……”
“你就说这水能不能做出来!”
陆灵松拿出个小瓶子,“做了,产量不多,刚够一小瓶。”
柳石英叹口气,这一小瓶有卵用啊,她还想泡在水里让全县人民都喝上呢。
“如果不考虑疗效的话,直接泡药材就行。”陆灵松道。
“可以吗?”柳石英很惊喜。
“可以!”陆灵松点头。
柳石英立马眉开眼笑,仿佛刚才耷拉着脑袋的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