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家长不在家的时候做什么
文易2020-04-15 10:484,063

  刘政会一愣:“不知国师大人的意思是……”

  “你闭嘴,听我说。”长孙湛毫不客气地指着他,“首先,我为什么要向各地下发塑料大棚?”

  刘政会呆呆地看着他,刚要说话就想起长孙湛让他闭嘴,连忙一缩脖子。

  “是因为,夏季时的旱灾,蝗灾,导致北方各地收成锐减。”长孙湛替他做出回答,“所以,冬天再补上一茬粮食,这样,不会让各地粮仓亏空,对吧?”

  “是,是这样……”刘政会抹了抹头上的汗。

  他现在有点慌了,毕竟长孙湛在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但凡出手就没有输过。

  “所以呢,我才借紫微星之力,废了好大的劲,才做了这些塑料大棚出来。”长孙湛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继续道,“之后,各地官员非但不感激,反而认为是我多管闲事,让百姓们在原本可以休息的冬天里,又忙碌了,对吧?”

  刘政会继续擦汗:“这,这话不能这么说……”

  “各地官员或许不懂,为什么上面要给他们发塑料大棚,要让百姓冬天也种地,而这些事情,是上面官员应该告诉百姓的,但,你们失职了,你们没和他们说明白。”

  刘政会战战兢兢:“臣,臣……”

  “你别打断我。”长孙湛又一指他,“你看,塑料大棚的这件事是你们犯错,但请问,这一整件事,和我的行军粮又有什么关系?行军粮是我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凭什么用我的贡献来弥补你的错误?你算老几啊?你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长孙湛这番理论一出,掷地有声,整个东宫殿里都安静了。

  大臣们的安静程度堪比李世民发火的时候。

  李治微微皱眉,长孙湛是好意,但,似乎有点抢他的风头。

  虽然他不该介意,但还是怕别有用心的大臣会多想。

  但长孙湛的下一句话就把李治也带上了:

  “本来前几天我给皇上提这件事的时候,你答应得好好的,要去查,要彻查,要监督各地官员。但今日皇上刚刚走,走了还没五分钟……咳,还没一炷香的时间,你就申请先不要查这件事了?你就申请让各地百姓开始农闲了?你这是不把太子殿下放在眼里?”

  刘政会吓得直接跪下了,这一顶巨大的锅扣在脑袋上他可承受不起:“臣不是这个意思!殿下恕罪!臣从来没这么想过!”

  李治适时插话,唱了个红脸:“我知道,刘大人起来吧。”

  刘政会战战兢兢地不敢起:“臣倦怠了,臣有罪!而且,臣其实是觉得,北方百姓从未在冬天种过地,若是贸然占用他们的农闲时间……”

  “刘大人,您是不是傻啊!”长孙湛再次打断他的话,“你告诉我,百姓们想不想变得有钱?诚然,有人懒,但是有人不懒啊!让那些不懒的人拿着塑料大棚去种地,而冬季时,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和粮食,收购的价格再稍微高一点,百姓会不乐意?谁和钱过不去啊?”

  刘政会这次是彻底的不起来了:“臣明白了!感谢国师大人提点!”

  “我还没说完呢,你先别急着感谢我。”长孙湛的语气骤然变冷,“本来吧,这件事就是你部下的七品户部侍郎,陈壮负责的,若是追责,可以只追他的责……”

  殿中人群后,一个人咚地一声倒在地上,大概就是那位陈壮。

  长孙湛没理,继续道:“也可以追下面那些人故意隐瞒,欺上瞒下之罪。但是呢,你非要大包大揽,替所有的北方百姓做决定。所以,是不是底下有人需要你的包庇啊?你和那陈壮是相好的?”

  他话一说完,就有忍不住的大臣噗嗤一声笑出声,之后急忙憋住。

  李治再次皱眉,长孙湛吵架的功力的确深厚,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就是有的时候……太低俗了点。

  “臣绝无此想法!是臣一时倦怠,糊涂了!”刘政会再次深深叩头下去,“请殿下责罚!”

  李治继续宽厚:“罢了,父皇刚走,大家有懈怠,是正常的。但是!”他猛然站起身,语气变得锋利,“既然陛下要本太子监国,那么,你们做事,就要当成陛下还在这里!若是后方倦怠,耽误了前线战事,那么,不好意思诸位大人,你们就可以永远的休息了。”

  他语气带着少有的森寒,但却还没忘记戴上温和的面具。

  群臣们都愣了,唯独长孙湛第一个反应过来,高呼:“臣遵旨!臣等定然不负所托!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这才跟着高呼口号,随即拜倒。

  长孙湛喊口号的时候原本没跪,但现在,所有人跪了一地,他也只得跟着跪下来,一边腹诽,干嘛跪个没完,跪得膝盖疼……

  李治对这个反应很受用,当即叫所有人都起身,又恢复了之前温和的面孔:“我知道诸位大人平日里都累,但,陛下出征对我们来说并非休假,而是一个更为严峻的时刻,希望大家明白。”

  所有人纷纷道‘臣明白’,场面又混乱了一会儿,之后刘政会保证立刻回去彻查,两日之内必定有所答复。

  李治又安排了些别的事,才叫散朝。

  长孙湛站在第一个,所以离开的时候就是走在最后的,他刚跟着人潮走到门口,袖子就被拉了拉。

  东宫的小宦官看着他:“国师大人留步。”

  长孙湛:“……”

  就知道李治不会轻易放过他。

  等人都走了,长孙湛才回到李治的书桌前:“殿下,啥事?”

  “咳。”李治尴尬地咳了一声,“你不来帮我处理政务?”

  “啊?”长孙湛一愣,“殿下需要我吗?”

  李治的表情有些危险:“你打算去干什么?”

  长孙湛摸摸鼻子,突然绽出一个巨大的笑脸:“咱们吃火锅去啊!”

  李治:“??”

  “或者烧烤,啥都行!咱们还可以做点陛下在的时候,咱们从来都不敢做的事情!”长孙湛大手一挥,“怎么样!”

  李治默然地看着长孙湛,半晌之后才说:“什么事情?”

  “比如哈……”长孙湛想了想。

  又想了想。

  好像还真没有。

  “逛,逛青楼?”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试探地问道。

  李治的表情顿时变得鄙夷:“你要去青楼?”

  “啊这个……去看看嘛,见识一下,我还没去过。”长孙湛也有点尴尬。

  “首先,这事我父皇在你也可以做,没必要等他走了。其次,你去过,我四哥开的那家就是,现在是你的店。”李治严肃地看着他。

  长孙湛顿时想起肥胖的李泰泡在水池里的样子,那个地方现在是长孙湛榨果汁用的。

  他顿时不想喝店里的果汁了。

  “你说的挺有道理。”长孙湛叹口气,直接坐到了李治书桌旁下首的位置,“哎,站了一早上,累死我了。”

  “石板带了吗?”李治问。

  “带了啊,随时带着。”长孙湛掏了掏袖子,但实际那东西还在仓库里,“这陛下刚走半个时辰,你就要联络?想他了?”

  “自然没有,我只是想和他汇报一下情况,毕竟我刚才……发火了。”李治说。

  长孙湛愣了愣:“啊?啥时候发火的?我咋不知道?”

  李治:“……”

  “噢!你是说刚才你的那几句话,对吗?”长孙湛问。

  “嗯。”李治表情不善。

  “说实话,那个真不算发火,也不算崩人设。对了,你懂什么叫崩人设吗?”

  长孙湛解释了一番,又道,“若是你当众把刘政会砍了,又或者把他拖出去打板子,那才叫发火。”

  “所以,你觉得我的人,人设,没有崩,还是那个宽厚仁慈的晋王?”李治又问。

  “这么说吧,我知道你是怕言官弹劾你,说什么,皇上一走你就变了,或者,当上太子性格就暴露了。”长孙湛一摆手,“完全没必要担心。”

  “哦?为什么?”

  “因为你的性格,在外人看来没有改变,而且,你还不能不做改变。你现在的改变,就是在努力变成一个帝王,在努力让自己强硬,我觉得,陛下如果知道,是会开心的。”长孙湛认真地回答。

  李治思索了一会儿:“你说的挺有道理。”

  “对吧!”长孙湛一拍椅子扶手,“那咱吃火锅去?”

  “把事情都处理完再说。”李治面无表情地坐到了案几后。

  “哎……我以为能放几天假的。”长孙湛幽怨地往后一靠,之后又道,“表弟,求你个事呗?”

  “说。”

  “不如你把每日朝会时间,延后半个时辰如何?毕竟冬天快到了,天也亮得越来越晚。”长孙湛期待地看着李治。

  但李治依然面无表情:“表哥,现在还没到冬天,而且我知道你是因为起不来才这么说的,你住的已经是离上朝的地方最近的了,那些住城郊的大人还没说什么呢。”

  “还有住城郊的?啧啧,也太可怜了。”长孙湛摇头感叹。

  那个刚才扯长孙湛袖子的,侍立在门口的小宦官突然又走进来,站到李治案几前一躬身:“殿下,外面来了杨妃娘娘的人,说是请殿下和国师到宫中一叙。”

  “杨妃?”长孙湛一愣。

  “就是吴王和蜀王的母后。”李治倒是没什么表情,“确认是请我和国师?”

  “是,娘娘的人就在外面,要宣他进来吗?”宦官问。

  李治没答,长孙湛却问:“杨妃不是在后宫吗?我能进?”

  “不能。”李治看向他。

  “那你自己去?”长孙湛又问。

  “不去。”李治皱了皱眉,“你去回绝了,就说,折子太多,事情也多,处理不完,处理完了自会去。”

  “遵旨。”宦官转身去回报了。

  “她叫你干嘛?”长孙湛感到疑惑。

  “大概也是父皇刚走,所以开始不安分了吧。”李治回答。

  果然,没过一会儿,就有一个带着腰牌的大宫女,显然是杨妃身边的人来了:“参见殿下,国师大人。”

  宫女也算是后宫的人,所以长孙湛便没有直视对方,而是低头看着脚下地砖回礼。

  “不知娘娘有何事?”李治露出一个宽厚人设的笑来。

  “启禀殿下,娘娘病重,想请吴王殿下回来看看。”那宫女说完,又换上一副哭腔,“娘娘这次旧疾复发,身上难受得很……”

  “陛下刚走,就病了?这是相思病?”长孙湛插话。

  那宫女似乎没想到长孙湛会发难,呐呐道:“自然不是的,娘娘一直都……”

  “宣太医了吗?”长孙湛打断对方,“萧太医医术高明,现在就在太医院,你不认识的话,我带你找他啊!”

  “这……”宫女又没想到长孙湛会把话题扯到这里来,“已经叫了……”

  “那就好,萧太医医术精湛,定然会手到病除。”长孙湛满意地说,“既然如此,殿下,之前说的水利之事啊……”

  宫女见长孙湛和李治又要把话题聊到政事上去,吓得急忙打断:“殿下,娘娘身子真的不舒服,还想……”

  “不是去请太医了吗?”长孙湛再度反问。

  “不是……”那宫女急得快哭了,“娘娘想让吴王……”

  “吴王又不是大夫,也不会医术,回来看什么?而且吴王在封地,快马赶回来也要好几日,等他回来,娘娘的病都好了!”长孙湛说。

  “这……”宫女真的哭了出来。

  “麻烦你回报娘娘,我并非不想让皇兄回来。只是,祖宗规制,进了封地的皇子,无诏不得回长安。”李治平淡地说。

  宫女哭哭啼啼,一副不完成任务就会被娘娘打死的样子。

  但李治像是没看见:“但,你也请娘娘放心,我定然会努力助娘娘完成她的心愿。”

  “啊?”宫女愣了。

  李治又道:“娘娘大概还不知道,父皇出征,带了一块国师特地制出的石板。这块石板,又名,千里传讯板。我在上面写字,父皇随时都能看到,不再需要快马加鞭地送消息了。”

  宫女震惊地张着嘴,居然大着胆子抬头看了李治一眼。

  “所以,我会去请教父皇,让父皇下旨,召皇兄入宫。现在,你可去回禀娘娘了。”

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四章 如何保持人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拾荒高手在大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