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人的感受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爱与不爱,接受短处的尺度迥然不同。
对于相亲介绍人,本质上,这是一般性的待人接物的问题,展现情商的问题。而对于如何面对相亲对象,这就是相亲这个事中,最核心也最关键的环节。毕竟,如果遇到合适的对象,可能就结婚、生子、相伴到老了。
我不想说正确、错误、应该这种词汇,因为在我的三观里,人生没有那么多正确答案,人的经历、需求、能力也是在变化中的。在相亲这件事里,更多的是表现的合适或不合适。
传说每年拍下股神巴菲特午餐,向他请教过的人都说,巴菲特并不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告诫你不要做什么。这个事对我很有启发,该做什么其实是很难总结的,因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不胜枚举。但是,反过来说什么事别做,反到容易举例,有点类似我们法律上说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意思。
所以,让我从“反例”谈起,好好说说引人反感的表现,以下所有我例举的小故事都是真实的,虽然听起来奇葩,但生活往往就是比电影精彩。
01。反例1:蹭吃蹭喝型
第一种:蹭吃蹭喝型。有一天,一位朋友给我看一段微信聊天截屏,内容是他问女方第一次约在哪里见面,女方“唰唰唰”迅速甩过来几个大众点评链接,全部都是人均消费上千元的餐厅。男方提出有几家餐厅也不错,发了链接给她看,女方就冷冷地回了一句:“好便宜哦”。我一看,男方建议的是人均消费几百元的餐厅,并不差的。接着女方不依不饶,继续甩链接,又是人均消费上千元的餐厅,还补充说,她姐姐吃过几次说很不错哦,还表达了想带姐姐和朋友一起去的想法。那份借着和男方相亲而呼朋唤友吃喝,拔草自己心仪饭店的心态跃然纸上。
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不鄙视高消费,有钱的人很多,约会吃饭消费几千上万,谈不上多了不起,有些女孩子自己条件就很好,不能说她喜欢名牌是奢侈,可能对她来说,别人眼中的奢侈品只是日常消耗品而已。或者哪怕她没有钱,但就喜欢吃,愿意把自己收入的大部分花在美食上,也没问题。人各有活法而已,我们不能拿自己的价值观强套在别人身上。
但是,我说的是什么类型的人呢?是她自己平时并不舍得高消费,或者也没有能力高消费,而把与男方相亲当成一个去高消费场所蹭吃蹭喝的契机,还义正言辞地表示,只有男方答应才算有诚意,可能也进一步认为这算是对男方的一种诚意考验。然而,本质上透出的是她那份想占便宜的心态。她所对男方提出的要求,与她自身的条件,与她自己的家境并不匹配。真正没有诚意相亲的是她,而不是拒绝被她占便宜的人。
前面说到的这个女孩子,看到男方发的消费几百元的餐厅链接,第一反应是毫不掩饰的不屑,关注的点是“消费太便宜”,她的趁机拔草心态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她没有想过,即使男方请得起,但是内心也是非常不舒服的,甚至打心眼里看不起她。在要求男方去消费高的饭店才能表现诚意的那一刻,男方已经看不上她了,更不屑于对这种人表现诚意了。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件事还能折射出什么呢?大概是,她的原生家庭在吃这件事上到底有多亏待她?为什么她那么馋?她的条件是有多差,需要借着相亲的由头去吃吃喝喝?进一步令人深思的是,这样爱利用人爱占便宜的人,人品是不是有问题?就那么一件相亲要去高消费场所的小事,能让人展开多少联想,产生多少负面评价?是不是那一段选择去哪种消费档次餐厅的对话后,她已经失去了和一位优质男相亲的机会了呢?
02。反例2:自以为坦诚型
第二种:自以为坦诚型。这类相亲者往往一上来直接问对方的收入,是否有房子,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貌都没有,好像他们的时间是如此的金贵,以至于多一点点跟对方寒暄的话都唯恐是一种损失。前面故事说的那位朋友,某天又发了一张聊天截屏给我看,原来有人要加他微信,女方第一句话是:“你年收入有60万吗?”朋友也是挺搞笑的,就回道:“我没有,但是我可以给你介绍有60万的”。女方竟然还皮厚地回答:“好的。”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她期待的到底是什么?即使对方有60万年薪,看着她的姿态,还有发展下去的欲望吗?她的问题代表了她的心态和她的需求,她的心态是,要一个年薪相对高的人。也许再想下去,我们会猜测,是不是符合年薪要求的,她就不计较对方人品究竟怎么样,她只是奔着物质条件去的吗?
无独有偶,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认识了一个国内的女孩子,才刚开始聊,还没自我介绍呢,女孩子直接一句话:“你能带我去美国吗?如果可以,我们再继续聊。”显然我朋友有能力带她去,但是被这样一问,还可能带她去吗?她只关心“能不能”,压根就不去想对方“愿不愿”。
自以为坦诚型的相亲者,总是自以为只要对方符合他们的条件,他们就可以给对方机会,自以为站在了优势、强势一方,由他们来选择,却完全没有想到,对方也有不给他们机会的权力。
这份自以为坦诚,从一开始就毁了他们的机会。
03。反例3:自作多情型
第三种:自作多情型。这种类型的相亲者并不少,不是说他们总以为对方喜欢自己,而是他们有一个很莫名其妙的假设叫做“如果你真心爱我,你就不应该介意”。
还是来个例子,一位朋友早年相亲遇到了这样一个女孩,一见面就说自己老家有多远,这种远不止体现在地理距离上,更体现在交通不便利上。首先,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接着,下了火车要坐长途汽车;然后,下了长途汽车要叫面的;最后,下了面的还要坐毛驴车……总之极其折腾才能到她家。
朋友想想和这样的女孩在一起的话,每年过年回去路途遥远不说,这交通折腾就令人颤抖。而除此之外,她其他的条件呢?四个字:乏善可陈。长得不怎么样、谈吐不怎么样、工作不怎么样,和“有魅力”三个字不搭边。一番交流下来,朋友丝毫没有心动的感觉,就告诉相亲介绍人说“不太合适”。
结果女方就不开心了,因为她能感觉到自己在说回家方式的时候,男方眼神中的惊讶,于是她愤愤不平地说男方歧视外地人。这叫什么呢?我管它叫“相亲场上的道德绑架”,她的条件真是不好,这条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也包括个人魅力和谈吐上的,没有任何一点吸引人处,男方交流后没感觉,不喜欢她,也不想进一步了解她,更不想给自己制造任何可能喜欢她的机会。基于此,男方就变成“势利鬼”了吗?有个“短处”就似乎可以把所有相亲中的不顺都怪在对方头上,而不想想有什么“长处”可以吸引到人,这真是仗着“短处”自欺欺人。
这里有个很自作多情的逻辑,那就是“如果真心爱,就不应该介意”。但是,这个前提不存在,人家又没喜欢她!并不是爱上了她嫌弃地域条件才离开的,而是压根没喜欢过,也没有进一步培养感情的欲望。
来句毒鸡汤,不是每个人都是白雪公主,白马王子无论你是死是活都一见钟情爱上你的,如果没有让人一见钟情的实力,也让人放弃了进一步了解的渴望,就不要自作多情硬套这种逻辑在别人身上。
虽然我举的是女孩子的例子,但我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生活中恋爱不顺遂,抱怨现在女人太现实的男人不在少数,他们喜欢说:“这个女人就是因为我没房子才不要我”,可是往往说这句话的男人,除了没房子,其他的条件也拿不出手,甚至还拥有愤世嫉俗的心态,满满负能量。抱怨房价高,妄想着楼市崩盘,认为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谁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都不会开心,人格根本没有吸引力,他们错误归因了单身的理由,认为如果女方不物质、不势利就理所当然地应该爱上自己,这也是自作多情。
04。反例4:自爆缺点型
第四种:自曝缺点型。其实这类相亲者和自以为坦诚型的相亲者很像,只是我所说的自以为坦诚型的相亲者侧重在坦诚表达对别人的要求,而自曝缺点型相亲者的坦诚则侧重在对自己情况的表达。
有些相亲者把相亲时的自我介绍,当成了自身短处说明会,着重讲明,这个没有,那个不行,身体还有什么慢性病,原生家庭很复杂。同时,在这中间往往还混同了自作多情的“应该逻辑”,若真爱怎么会嫌弃呢?试问,如果这类相亲者去企业面试,对面试官会急于自曝短处吗?比如,我读书很差,学历不高,我做事能力不行,也不肯加班,只想混日子……会这样说吗?是的,是有人这样说,我们怎么形容这样的应聘者呢?我们会说,这是奇葩。面对这样的应聘者,面试官会说“你就我们要找的那个人,来来来明天就来上班,让我们好好疼惜你”吗?显然不可能啊!
诚实不撒谎不等于只说短处,着重讲自己短处本身也凸显了内在的自卑。表面看不卑不亢,我就告诉你我是这样,实际上是因为自己介意才会想要特别说明。
这些人内心深处似乎还有一种心理需求,那就是——我不要负责。瞧,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都如实告诉你了,如果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将来就不能因为我有什么不好而离开我哦,你就要对我负责一辈子。他们把关系中的责任在第一刻就全部推给了对方,以给你选择权的方式是要挟你,一旦你选了,将来分手就是你的错。当然往往,对方不接招,毕竟,这样给人的感觉真的很不舒服。于是,与之配套的“戏码”就来了,他们会自我安慰:“看吧,我说的都是真话,今天你不接受到免去了将来不接受带来的痛苦,我也算看清你了,你不是我要找的真爱”。
他们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感情了,一些短处当然会自动被无视,或者反而成为被怜惜的点。但是,如果不带感情的单看短处,那就可能是一个止步不前的障碍。人的感受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爱与不爱,接受短处的尺度迥然不同。
那么,有没有人自曝其短引发对方的爱意呢?当然会有的,说自己可怜身世的时候显得美丽又楚楚动人引发男方保护欲的;或者,小混混暴力男遇到个内心想演拯救戏码的女方;又或者,有的人就想找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人满足自己家庭内部关系优势地位的心理需求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遇到契合的,别人看来怎么怪异他们开心就可以了。而我说的,是大部分情况下这样表现就等同于没魅力,等同于没机会。
05。反例5:挑刺找茬型
第五种:挑刺找茬型。要说在相亲中感受对方外表、言谈举止上细节的不足,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毕竟相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观察。而我说的这种类型的相亲者,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考官的位置,来看待相亲对象。
我有个优秀的女同学,有一次,她妈妈朋友的朋友的儿子和她约好了相亲。眼看着要迟到了,她马上给男方发了消息说:“不好意思,要迟到几分钟”,并表达了歉意。谁知道对方直接回了她一条:“你不用来了,你这样的人我们不合适”。
女同学当时就懵了,毕竟很快就到了,这是要她打道回府吗?我们都知道迟到不太好,作为律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次开庭都提前一小时到法院。讲严重点,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但是,在相亲时,对方迟到几分钟,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吗?或者说有严重到直接走人那么不留情面吗?
挑刺找茬型,就是特别喜欢以小见大,某一个小小的点就成为对方各种不配与他们在一起的证据。这样的人往往身在一个严苛、严肃、无趣的家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很高,他们也并没有让父母失望,他们同样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严于律己的同时不能宽以待人,他们对别人的要求也高,尤其对能成为他们配偶的人。他们自我感觉很好,可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琐事所组成,谁又能在琐事中没有失误呢,谁愿意身边总有一个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点评自己不足,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呢?
挑刺找茬型的更深一层心理需求是,满足自己自恋的需求。我对你错,我好你坏,在指责别人的同时刷到了自己的优越感,忍不住要给自己一朵小红花,“看到了没有,我才是最好的,你们都没我好”。同时,他们心胸狭隘,你让我不痛快了,我就要报复你,就像我那位女同学让男方多等了几分钟,男方就要报复她,让她完全白跑。他不在乎会不会让介绍人难做,更不在乎女方会不会很尴尬,他真正在乎的是:“我要让你知道,你迟到就是错的,我以不给你机会的方式惩罚你。”
在我代理的离婚案件中,不乏这样挑刺找茬的人,成为他们的另一半真的很痛苦,而且是有苦难诉。生活中似乎有“地雷”,随时踩到,自己的心情把控在对方手里,上一秒万里无云岁月静好,下一秒闪电雷鸣堕入深渊。因为一个碗没洗干净,因为一句话讲得太随意,甚至因为一个表情不符合对方的预设,就各种辱骂、责难。当他们不堪忍受想离婚的时候,大部分亲朋好友就跳出来,都要来“劝和”,毕竟,外人看来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对方既肯给钱,又不打人,也没出轨,看起来还是对家庭很负责的。到了法院,调解员、法官听了后,往往都是轻描淡写地劝和好,“不就是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嘛,一人退一步嘛”。可是,总是被苛责的折磨有谁懂呢?我有一位当事人就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隐忍到了孩子成年,隐忍到了反对她离婚的父亲过世。她对我说,那么多年的心情不愉悦,已经造成了她的躯体症状: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而似乎只有我,是第一个真正能理解她痛苦的人。她在庭上忍不住痛哭流涕的时候,对方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好几页纸,开始一一细数她的“不是”,并变相表扬自己的宽容大度,还指责她是在“表演”。我对他说:“既然你认为她那么不好,配不上你的好,能不能恳请你同意离婚呢?”他不答应,他认为自己没错为什么要同意离婚。
挑出刺找茬型相亲者,似乎不是在找一个“爱人”,而是在为自己的“女朋友”、“妻子”的岗位招人。这样的不平等的心态若不能改变,若没有自我觉察,一方面相亲很难成功(虽然他们自以为是自己不给人机会);另一方面,严苛待人待己,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很难讨人喜欢,自己也不会开心。
以上是我个人所想到,引人反感给自己减分的,在相亲中面对相亲对象的表现。说反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谈谈,到底该如何表现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