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打牌有牌品,喝酒有酒品,相亲也有相品,这些反例不就是没有相品吗?牌品见人品,酒品见人品,相品也见人品。
01。相品见人品
总结了相亲中,五种另人反感,给自己减分的表现类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表述我对这些反例的感觉呢?有一天突然脑中蹦出了两个字——相品,打牌有牌品,喝酒有酒品,相亲也有相品,这些反例不就是没有相品吗?牌品见人品,酒品见人品,相品也见人品。每种不适宜的表现的背后都能进一步看到更深层的心理上的、个人修养上的原因。
比如说,为什么要借着相亲蹭吃蹭喝贪别人便宜,相亲相成“米其林摘星之旅”呢?究竟是怎样的生长环境让他们以为这样理所当然呢?还心安理得地自以为也是一种对对方的考验,要不要对他们的人品打个问号?
比如说,自以为坦诚型的人,他们以为的坦诚是以“没有教养”的方式体现的,让对方感到非常不舒服,为什么他们认为坦诚可以建立在不尊重人的基础上展现的呢?为什么他们以为这样展现了,对方还有接受他们的可能呢?这又体现了他们怎样的逻辑与三观呢?要不要对他们的人品打个问号?
比如说自作多情型,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应该逻辑”,真爱怎么会介意我要跋山涉水才能到家?真爱怎么会介意我离婚有孩子?真爱怎么会介意我还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要照顾?真爱怎么可以介意这些呢?我上一章就讲了,我认为那是相亲中的“道德绑架”,要求别人不能带着介意的眼光看待这些现实条件,才见面就已经替别人预设立场,要求对方以“真爱心态”面对自己,真是自我感觉太好太自作多情。
哈里王子当然不介意梅根的血统和婚史,他爱上梅根了呀!香港明星黎姿的老公当然不介意和她一起来照顾出车祸的弟弟,他已经爱她了呀!在爱的前提下,很多世俗问题当然可以不是问题,当然可以不介意,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最浅显的体现。但是没爱呢?没有感情的前提下,这些全是阻碍和问题,也许相处下去可能会有爱,但是连起码的好感都没有,有什么必要再去相处给自己找不痛快呢?相亲不成功还说别人势利,要不要对她们的人品打个问号?
比如说自曝缺点型,不顾对方的感受把相亲相成短处说明会,折射出来的是怎样的思维逻辑和心理问题呢?
挑刺找茬型更不用说,他们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对别人永远是严苛的,丝毫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拿着榔头,哪哪儿都是钉子,相品之差令人叹为观止。对他们的人品还能有什么幻想?
02。对介绍人的相品体现
言归正传,具体来说说相品,我认为狭义的相品是指相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除了狭义的相品还有广义的相品,广义的相品是指在整个相亲社交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包括我第六章说到的,与介绍人交往中所体现的品质。
那么,该如何展现好的相品呢?根据之前总结的,既然有很多相亲表现差的反例,那我就反过来归纳出,如何展现好的相品,这里说的是相品,不是教人应该怎么做,而是建议如果这样做,可能会更容易给人好感。
首先,在与介绍人的沟通中:
第一,在介绍人介绍对方条件时,即使认为不合适也礼貌拒绝,不要表现出看不上、看不起的样子。如果介绍人询问具体要求,也可以明说,诚恳表达即可。
第二,在见过对方后,如果还不能确定接不接受,双方都认为可以再见面的,那么在面对介绍人“关怀”的时候,实事求是说出进展,表达感谢。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主动告诉介绍人进展,不要让介绍人悬着心。做事有交代,不仅要体现在工作中,生活社交中也是,对别人感谢不是在言语上的“谢谢”就没下文,而是诚恳的告知进展。
第三,在相亲后感到对方不合适时,对介绍人的表达尽量不要太过贬损对方,因为有的时候贬损对方也是变相批评介绍人,不喜欢就不喜欢,多说无益,不要把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变相的发泄到介绍人头上。
第四,在相亲后虽然看上对方了,但是自己被拒绝了。这种时候说明一件事,介绍人推荐的那个人,是符合要求的,说明介绍人站在你的角度推荐了合适的人,那更要谢谢介绍人,表达遗憾,希望介绍人再留意了。
第五,如果是主动要求介绍人给自己介绍的,也提了相应的条件要求,介绍人推荐符合的,也给对方说好了,那么哪怕看了照片再不感兴趣,最好还是去见一下,毕竟是自己要求的,不要让介绍人难做人。
第六,无论结果如何都别去指责介绍人,很多时候介绍人可能了解的是对方的年龄、学历和工作,但对个性不太了解的,熟人介绍也不可能像我们律师在做企业并购项目时还去做尽职调查的。不好就不好,不要为难介绍人。
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话给热心做介绍人的,一方面,我们也要带眼识人,有些人表现的不太想相亲的,我们就别热脸贴冷屁股,劳心劳累力的没意思,勉勉强强给他们安排相亲了,也可能得罪对方;另一方面,不要乱介绍,问清楚需求再去看,如果眼看着就是不合适的,至少一方肯定看不上的,就别去介绍,也挺伤人自尊的,何必去做无用功还得罪人呢?把宝贵的时间和生命用在更热切于相亲更需要我们的人身上不好吗?
03。如何成为有相品的人
在真正相亲时,该如何表现相品呢?我总结了八点:
第一,明确相亲的目的。相亲的目的不是吃,这不是贪便宜的场合。如果女方能表现出愿意AA制的态度,即使男方并不接受,也会产生好感。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矫枉过正,如果坚持必须AA制完全不能多拿别人一分钱的态度反而显得计较和不自信。可以AA制,但若买单了表达谢谢,下次我请,是一种坦然自信的表现。
第二,男方尽量买单。虽然说男女平等,但是我个人认为,在相亲这件事情上最好还是男方大气一点买单,如果怕遇到不喜欢的人太浪费时间和钱,我建议约喝下午茶,一杯咖啡或一壶茶,感觉好的再约晚饭,感觉不好的可以礼貌说再见,花费也不高,对方心理压力也不大。但如果对方认为喝下午茶是没诚意,或者这个相亲两边家长比较看重,那就只能自己斟酌了,也没什么正确答案,反正拿上海来说,年轻人认识一下而已,诚意不体现在吃什么上。同时,女方也不要理所当然认为应该男方买单,这种“应该逻辑”很多时候会被人看不起。
第三,实事求是地坦然介绍自己。既不要藏着掖着,比如不要“我要打扮的丑一点,我不要他看上的是我的美貌”,这在我看来有点“强行加戏”。好好打扮一下也是一种礼貌,代表重视这次相亲。也不要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比如明明离婚有孩子,对方不问就不说,还自以为没撒谎。撒谎有两种,一种是我用语言骗你,这是明示的方式撒谎。另一种则是,我没说,但我知道你误会了,我也不解释,这是以默示的方式撒谎。总之但凡是撒谎,体现了“不诚信”,在我看来就是没相品了。
第四,把握坦诚的分寸感。坦然介绍自己的意思不是什么都要说,而是如实的说一下自己的重要信息,这和自曝其短型有什么区别呢?自曝其短型相亲者喜欢列出各种别人看来是短处的点,第一次见面没必要讲那么深的点,毕竟“交浅言深”是人际交往的大忌,比如跟对方讲自己在大学时代,因为遭遇失恋还试图自杀过(真有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在初次见面时就不要提了。见第一面就太过坦诚,什么都要说反而显得在人际交往中分寸感把握不好。而做人没分寸,也是变相的没相品。
第五,摆正心态平等聊天。这看起来像是废话,但是请相信我,摆不正心态的人不少,就像我说的挑刺找茬型相亲者,一开始就以考官的心态审视、判断、评价对方每一步的表现,而且毫不掩饰。以结婚为前提相亲,双方是平等的,不存在谁要追谁,选择是双向的,不是皇帝选妃,也不是公主选驸马,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第六,不要急着提要求。第一次见面就开始提要求,真的很令人反感。比如,我不会做家务的,以后你要做哦;我父母为我付出很多,你要替我好好照顾他们哦;你的房子有点小,有没有可能结婚置换成大一点的,顺便加我名字呢?这些着急提要求的言辞实在令人倒胃口。一般第一次见面,对方即使感觉不错,也就是停留在“有好感”这个状态,不至于“爱到不能失去”吧?这种话一说,若有似无的好感也就飘走了,内心独白可能就是“你以为你是谁啊?”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在我看来也是没相品。
第七,见面不要动手动脚。有的人真是自来熟,才见面就敢动手动脚,自以为对方应该不会介意,还觉得上前牵手会让对方小鹿乱撞。当然如果对方真的不介意也就算了,可往往会吓到人,演变成变相的性骚扰。
第八,不要带父母。除非父母是介绍人,饭局上让两个人认识,当然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好自己识趣点让他们单独谈谈。除此以外,千万不要带父母,不要让父母参与到整个相亲过程中。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相亲要带着父母干嘛呢?要父母来帮忙暖场吗?要父母帮忙自我介绍吗?要父母满意才能交往吗?要父母来买单吗?带着父母的相亲者,满脸就写着三个字——巨婴症。男女交往是两个人的事,还没恋爱父母就要参与,实在有太多对个性软弱、能力差的联想了。当然我所说的不包括有些地方风俗就是这样的,像我之前提到的,相亲就敲定结婚的那种,这不在我讨论的范围。
好了,以上总结了八点,其中第三到第六点,即实事求是地坦然介绍自己、把握坦诚的分寸感、摆正心态平等聊天、不要急着提要求也适用于见面前微信、电话、短信等没见真人时的相亲预热。当然我相信,再细分一定会有更多可以补充的。
相亲要有相品,相品见人品,相亲是否能在一起是双向的,相互在面试,相互在内心评价对方,一方看上了,也要另一方同意才能成。在相亲中的所有表现都在折射出相品,进而折射出人品。不要以破坏自己形象,贬损自己的方式去相亲,如果相品那么差,表现的如此不堪,还能被人看上,还愿意在一起,那么那个人会是正常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