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帝城到成都,有两千多里。
使臣接受刘备临危受命,骑马从白帝城起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成都,找到诸葛亮,呈上刘备的亲笔书信。
诸葛亮拆开信,信中写道:“朕自猇亭兵败以后,退回白帝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已近一年,自知命不久矣,悔恨当初不听丞相劝告,以至一败涂地,丞相见信后,速来白帝城,朕临死,其言也善……”
孔明读完信,热泪纵横。
使臣说:“丞相快快起程,不然,恐难见到陛下最后一面。”
孔明立即去找尚书令李严和太傅许靖等人,取出刘备的信,给他们传阅。
大家见了,一片惊慌。
孔明说:“我先去见陛下,你们要好好辅佐太子阿斗,守住成都。”
许靖等人说:“丞相且放心前行,我等一定不负丞相所托。”
孔明接着入宫面见吴皇后,说明刘备病危之事。
吴皇后已作好了准备,将她的长子刘永和次子刘理交给孔明,要求他带上他们到白帝城永安宫见刘备最后一面。
当天,孔明留下刘禅守成都,和尚书令李严,带上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直奔白帝城。
白帝城的永安宫中弥漫着一层暗色,文武百官窃窃私语,面孔都兜着阴影。
忽然,探子匆匆进入永安宫,向刘备禀报,孔明已到白帝城。
刘备传旨,请诸葛亮坐在龙榻旁边。
诸葛亮一坐到龙榻前,就哽咽地称呼一声:“陛下……”
刘备伸出冰冷的手,抚住诸葛亮的宽大温暖的后背,说:“当初,你劝朕不要报仇,这是对的,朕错了,倾举国之兵而报私仇,害了一国之人,七十五万家庭把他们的孩子交给朕,朕把七十五万大好男儿送进火海埋葬,朕对不起七十五万家庭。”
诸葛亮说:“陛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陛下在临终前悟出关爱生命之道,蜀国百姓会原谅你,文武百官会拥戴你,陛下仍是天下仁慈之主。”
刘备从怀里抖抖索索地掏出一份文书,这是诸葛瑾在不久前交给他的文书,他把文书递给孔明,说:“你记不记得这份文书?”
孔明接过文书一看,就说:“记得,在十四年前,我和陛下在鲁肃面前,一起签定了这份文书,我,陛下,鲁肃三人都在文书的下面签名、按手印画押。”
刘备问:“签名按手印代表什么?”
孔明说:“算了,这事不要提了。”
刘备说:“要提,这是你兄长从东吴过来,专程送给朕的,他要求朕传给后代,朕把它送给你,你再传给太子阿斗,教育他记住,文书和文书下面签的名字和按下的手印,代表了一个人说话要算数。朕就是因为说话不算数,让文书成为一纸空文,孙权才会忍无可忍,夺荆州,杀关羽。如果朕履行了协议,关羽,张飞就不会死,七十五万将士也不会葬身火海。”
孔明把文书收藏好,说:“其实,当初陛下是答应还荆州的,亲笔给关羽写过一封割让荆州的信,是关羽不肯还,陛下就不要自责了。”
刘备说:“关羽不还荆州也罢,还痛打手下重臣糜芳和傅士仁,张飞也是一样,痛打手下武将范疆和张达,糜芳和傅士仁因忍受不了关羽的羞辱,就献出城池,向孙权投降;范疆和张达因忍受不了张飞的羞辱,就杀了张飞,投降孙权。朕要向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道歉,是朕没有教育好二弟,三弟,才导致他们逼迫下属投降。”
孔明说:“我也要向陛下道歉,当年,我把荆州交给关羽,叮嘱他要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他在北拒曹操上做得不错,但在东和孙权这方面,就没有做好,我偏偏忽略了这点,如果我早觉察到关羽和孙权闹得很僵化,我会制止他,后面的悲剧也就可以避免。天下人都认为我未卜先知,我知道什么?我一无所知,荆州之失,我要负很大的责任。”
刘备呜呜哭了,半晌,止住眼泪,说:“丞相,是朕对不起你,朕自从得遇丞相辅佐,才成就了帝业,朕智识浅陋,不采纳丞相忠言,才会一败涂地,朕没有好好报答过丞相,如今快死了,更谈不上报答,在死前,朕想把大事相托。”
诸葛亮点点头:“陛下保重龙体,有话慢慢讲。”
刘备用眼光扫视周围,看到马良的兄长马谡站在一旁,就示意他暂且退出。
马谡会意,从宫中退出。
刘备在马谡走后,问诸葛亮:“丞相看马谡才干如何?”
诸葛亮说:“马谡能言善辩,计高一筹,可谓英才。”
刘备说:“朕观此人已久,此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请丞相以后多多留心观察。”
诸葛亮点点头。
接着,刘备传旨召诸臣进入殿中,取来纸笔写下遗诏,递给诸葛亮,说:“朕不喜读书,但粗知礼义。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来和想丞相共灭曹丕,同扶汉室,不幸中道离别。烦请丞相将遗诏交给太子刘禅,希望他千万记住朕的遗言,希望丞相以后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子,好好教导他为人为君!”
诸葛亮和群臣哭拜于地,一齐说:“愿陛下保重龙体!臣等愿效犬马之劳,以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命令内侍扶起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握住他的手,说:“朕即将离世,还有心腹话想告诉丞相!”
诸葛亮说:“陛下尽管直言。”
刘备哭着说:“丞相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你看朕的不屑子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不堪辅佐,你就废了他,自立为帝。”
诸葛亮一听,惊得大汗淋漓,手足失措,哭拜在地,说:“臣愿竭尽股肱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完,他叩头不止,叩得头流血。
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到龙榻上,唤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
刘永和刘理跪在刘备面前。
刘备吩咐二子说:“你们要记住朕临终之言,你们兄弟二人以后要像对父亲那样对待丞相。”
说完,他命令两位皇子同拜诸葛亮。
诸葛亮看见刘永和刘理拜完自己,对刘备说:“臣既使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刘备再看着面前的文武百官,说:“朕已托孤于丞相,希望诸位尽心辅佐太子,有什么事情要和丞相商量。”
群臣一齐向刘备磕头。
刘备把目光投向赵云,说:“朕和你在患难中相遇相识至今,不想在白帝城分别。你如果想念和朕的交情,早晚看护好朕的孩子们。”
赵云哭拜说:“臣一定效犬马之劳!”
刘备又对众官员说:“临别话长,朕不能一一嘱咐,愿众卿尽职尽责。”
说完,刘备就驾崩了,享年六十三岁。
这一年是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即公元22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