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手里举着手电筒,王小亚眯了下眼睛,“你们怎么来了?”
周德清夫妇说想要领养自己的事情,王小亚有认真考虑过,这一两天的相处,她也能感受得到,他们为人正派,跟在他们夫妇身边,总比自己一个人,每天为生活发愁的好。
“你三婶晚上说睡不着,想出来走走,小亚认得叔家的凤霞不?”
“不认识。”原来的王小亚估计认识,但她是没见过的,“凤霞是您的侄女么?”
她这才想起来,自己还不了解周德清夫妇的家庭情况呢。
王小亚的神情不似作假,她肯定是不认识凤霞的,周德清叹了气,“是啊,她年岁和你差不多,你们以后可以有个伴。”
话虽这么说,但周德清夫妇心里都对凤霞十分失望。
“您家有几个兄弟姐妹?”
“两个,一个大哥一个二哥,家里孩子不少,你们以后可以一起玩。”
和小屁孩一起玩……反正王小亚是没有这个兴趣,不过既然周德清家里孩子不少,为什么不从别的兄弟里过继一个呢?
偏偏想领养自己,这个和他们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明天叔带你去集市上玩。”
“好,那我先回去睡觉了,您也早点休息。”王小亚转身,心里纳闷不已,周德清特意过来,就为了和她说这个?
八月份的天亮得快,才刚过五点,天边便亮起了鱼肚白,王小亚想着昨晚周德清说要带自己去集市上玩,天刚亮便起来了,昨夜睡得早,今天整个人都很精神。
她在井边打了水,刚摸到那凉水,便忍不住打了个激灵,迅速的洗漱了,换上周德清夫妇送自己的那套红底绿花的衣服,又拿过董桂兰送的头绳和头花,打算给自己扎两个辫子。
原主的手指短,她弄了好一阵,才把头发全部弄好。
手艺嘛……自然是比不上董桂兰的,不过也还看得过去。
她打理完自己后不久,还没来得及给自己弄点早饭,周德清夫妇便上门了,他们显然没睡好,脸色很憔悴。
门口还停了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这个年代的自行车算是个十分珍贵的代步工具了。
“小亚还没吃早饭吧,叔给你带了白面馍,趁热吃。”
“好,谢谢叔。”王小亚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白面馍啃着,白面馍的口感松软香甜,比那些不放油的煮土豆不知道好了多少。
周德清把她抱到自行车前面的横杠上坐着,董桂兰坐后座,一家三口就这样往街上去了。
路上见到不少村里人,大多数都是拿着锄头出工的,村里人热情的和周德清夫妇打了招呼,看到前杠上的王小亚,不免有些惊讶。
“周书记,这是王茂盛家的闺女吧?”
周德清望向那村民,乐呵呵的笑了,也不瞒着,“我们夫妇这不是没孩子么,打算把小亚带到身边养着。”
周德清这话一出,大家看向王小亚的目光多多少少的带了些羡慕。
这可真是走了大运了,周德清两口子都是干部,家里条件十分殷实,这王小亚能跟着他们,以后肯定是享不尽的福气了。
王小亚往嘴里塞了口馒头,默默的记住了刚才村民说的那个名字。
生父,王茂盛。
“不跟你们说了,我们还得去街上,迟了太阳出来晒人。”
“好嘞,周书记慢走。”
从绿水村到芦花溪公社得有十几里的路,王小亚前世虽然是孤儿,却一直在城里长大,虽然在电视上看见过集市,但这还是她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
周德清将自行车停在供销社前,抱着孩子下了车。
“小亚累不累?”
“我不累,叔才累呢。”王小亚伸手,帮周德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一路,上坡的时候周德清也不让她们下来,就自己下来推着,额头上都是汗。
周德清笑了,摸摸她的头,“小亚真懂事。”
“我们看看供销社有什么好的布料,再给小亚做两身衣服。”
听着董桂兰的声音,王小亚往那棉布柜的方向看了眼,满墙满壁都竖直排放着各种布料,有的卷成圆轴状,有的是扁平状。
“小亚喜欢哪个料子?”
王小亚指了指面前印着粉色小花的布料,在这堆布料里面,也就是这个看着最顺眼。
两口子难得带孩子出来,也不吝啬,让那供销社的职工帮忙扯了身白底粉花的布料后,再扯了身红色的料子,董桂兰想着王小亚白白净净的,穿这个颜色肯定很漂亮。
扯完布,董桂兰又去称了一斤奶糖,那些糖块都是大白兔奶糖,上面印着蓝色的小兔子。
“再买点纸笔,小亚也到了识字的年纪了。”
“也不着急这两天,到时候咱们去县里的百货大楼买,那边的钢笔要比这里的便宜,种类更多,质量也好一些。”
周德清一听,也是,便不再提这个了。
董桂兰又买了两双合适王小亚穿的布鞋,鞋子便没有什么款式可以选了,统一的黑、蓝两色,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小,不过也便宜,几毛钱一双。
“有适合孩子穿的塑料凉鞋?”
“有嘞,新到的,你们看看。”
售货员从壁橱里拿出几双塑料凉鞋,董桂兰看了下,觉得还不错,便挑了双白色的。
她顺便称了几斤鸡蛋糕,这种鸡蛋糕,用鲜鸡蛋、白糖、香油精、面粉为主要原料,精制烘烤而成,金黄油亮,质优味美,不腥不腻,酥软可口。
出来一趟,总得给家里的侄子侄女带点零嘴。
从供销社出来,周德清满满当当的提了一手的东西,王小亚便由着董桂兰牵着,去了集市上的国营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