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玩物
有小厮从外头进来,低着腰恭敬道:“青纱姑娘,晋王殿下来了。”
青纱朝顾意之微微颌首,转身离开了青雁塔,晋王在房中坐了一会儿,在他的身旁还有个倒酒的,见青纱来了,微微颌首退了下去。
青纱嗔笑着近前替晋王续了酒,柔声道:“殿下怎么想起来青纱这小地方了。”
他猛的扣住青纱的手腕,目光微沉:“本王记得叮嘱过你,在陶府里好生呆着,将陶先生盯紧了,谁允许你回春风楼了,嗯?”
青纱顺势倚进他的怀里,嗔笑道:“陶先生就是个木讷的书生,又有什么趣?倒是殿下,年三十不与未来的侧妃一块儿过,如今怎么想起来寻青纱了?”
晋王意外的打量着她,这个人与先前在葬礼上出现的那位端庄的陶小姐,判若两人,他玩味的掐着她的下巴,挑了挑眉:“莫不是真将陶亦儒当成亲哥哥了?”
青纱玉臂攀上晋王的脖子,嗤笑道:“青纱在这春风楼里习惯了,陶府那般拘谨的地方,实在呆不下,更何况在那儿探听的消息可远不如春风楼的多,殿下觉得呢?”
他冰冷的手从青纱的衣襟里探了下去,轻车熟路的捏了捏,见她情迷意乱的样子,嘲讽道:“果真是春风楼里的货色,春风楼里幕后的老板你可查出来了?”
青纱眸底春风一片,摇了摇头:“奴家至今都未曾见过,唯一见过的便是常年呆在青雁塔的那位,据说是祁连家当年的漏网之鱼,如今平了反,好些人来寻他,都被打发走了。对了,顾府的两个庶子来春风楼里勤快的很,这春风楼里的姑娘都快被他们点了个遍了。”
晋王冷笑道:“凭他们两个草包,也想投在本王的名下,若不是瞧在顾首辅的面子上……”他忽的禁了声,捏起杯盏饮了杯酒,顺手将青纱推了出去。
“既然回了春风楼,就抓紧时间将这春风楼的幕后之人查清楚,至于那两个草包,顾首辅出征在即,暂时不必动手。”他眯了眯眸子,顾首辅当初费尽心机的将两个庶子从流放地救了回来,不就是放弃了顾意之,将重心放在了两个庶子身上么,只是可惜了,是两个扶不起的阿斗。
“那二位公子在春风楼里如鱼得水,很是嚣张呢,结的梁子可不少了。”青纱一来就将这事情前前后后理清楚了。
晋王将她扯进怀里,伸手扯她的衣裳,她也由着他,但背过晋王时,那眼底幽幽的恨意暴发出来,格外的骇人。
在晋王看来,她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或许偶尔还是一个供他消遣的玩物,自从知道当年陶家的事情晋王也推了一把之后,她对晋王的恨意便逐渐加深了!
一番云雨,晋王穿了衣裳,睨了她一眼,“既然回了春风楼,就摆正自己的位置。陶老夫人的葬礼上不少人见过你,你可以与他们亲近一二,套一套消息。”
青纱一袭中衣披在身上,香肩半露,极是香艳:“殿下说的亲近,可是这般的亲近?”
“春风楼里的女人,还能谈贞洁不成?”他冷笑着伸手,青石面不改色的替他将腰封系上,又替他理了理微知发,一言不发。
青石觉得,自家殿下只有两副面孔,那就是杨叶明跟前,以及其他人面前!
青纱垂眸,五指紧握,忍住想要杀了他的冲动,盈盈福身:“恭送殿下。”
晋王抬步离开了雅室,她猛的将手边的茶盏砸了,脸色阴沉的盯着那扇已然紧闭的门!
他已经开始怀疑陶亦儒了,看来她得给陶先生提个醒才好。
大年三十已经过了,黑夜一点点的退去,一辆马车往将军府疾驰而去,马车里织越有些尴尬的想,她是不是坐在外边比较好,毕竟这马车里头这两人,脸色都不大好,她也不想殃及池鱼。
杨叶明睨着顾意之,挑了挑眉:“将军府与顾府不顺路,顾公子还是坐回你的大宝马吧,我这小马车容不下你。”
顾意之取了她手里的暖炉子,打开将熄了的碳夹了出来,重新换了一颗新的,塞回她的手里,解释道:“我去春风楼,是奉了太子殿下的旨意。”
“与我有何相干?”杨叶明手里微凉的暖炉渐渐的开始散发着暖意,将她周身的寒气连着降了好几度。
织越不由暗忖,平日里若是哪家的公子撩拨小姐,小姐一个眼神就将人冻死了,如今顾公子一招就降了好几度,果然是一物降一物。
顾意之揉了揉眉心,朝她道:“殿下想让祁连兄重入朝堂,祁连兄如今一门心思扑在春风楼,对朝堂已然失了兴趣,但如今殿下正是用人之际。”
“太子哥哥如今虽手无重权,但她娶的可是顾家嫡小姐,晋王打压顾府,将顾首辅派去打仗,如今你们想将祁连湘调回来取顾首辅而代之,这一招棋未免太明显了!到时候祁连湘就会陷入两难之地,晋王又不是傻子!”
一个能在朝堂里蛰伏这么多年,母妃身份更是低微,毫无助力的人,爬到了今天这位置,必然是手段了得的!
顾意之诧异的瞧着她,微微皱眉:“你似乎对晋王很了解。”
杨叶明咬牙切齿:“岂止了解!你若是要对付晋王,区区一个祁连湘是不够的,为了防止有异变,最好将他与王家私自养兵的事情查清楚。趁着太子如今一切还名正言顺。”
这四个字,是这一世的晋王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的!
顾意之揉着眉心,靠着窗有些疲惫:“如今太子殿下一门心思扑在城中流民的身上,虽说得了民心,却也给了晋王钻空子的机会。”
顾首辅原本是向着晋王的,但如今太子回来了,顾首辅又曾是太子的讲师,所以自然就倒戈了,那两个不成器的,非得证明一下自己,于是跑去讨好晋王。顾意之倒是无所谓,但是将顾首辅气的够呛。
如今顾府家不成家,父不是父,子亦不是子,闹得很不像话,或许顾首辅也想逃避了,干脆就应下了出征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