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既然想要联姻,云曦然当然会满足,永恩侯世子年少有为很是配得上一个小国的公主了,而且就算北狄嫁了一个公主过来云曦然该打的仗也还是会打的。
牺牲一个永恩侯世子的婚事算不得什么,永恩侯府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而且卫弘诚娶了公主亦不能轻易纳妾,更不能轻易与万俟灵雅孕育孩子,所以万俟灵雅注定只能是一个世子夫人的摆设,而且永恩侯府还要好好供着的摆设,这也怪不得卫弘义这个性子会这样做了。
只是永恩侯府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所以被关在府里不能出去也就可以理解了。若是这样在畅音阁就找不到人了,她又不能明目张胆去永恩侯府寻人,看来这趟出来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消息了。
“喂,系统,你知道季温的身份吗?”
台子上还有姑娘弹着悠然的曲子,大厅里还偶有窸窸窣窣的谈话声,沈清瑶觉得她靠自己得不到的消息找系统开一下挂也不是不行吧。
“这个——”系统吞吞吐吐不知道是说还是不说。
“说吧,是不是就算你知道也要做任务才能获得消息?”沈清瑶捡了桌子上的一块清言糕放到嘴里,她已经摸透了系统的套路了。
“嘿嘿嘿,宿主你真聪明。我是可以帮宿主查到季温所有的信息,包括他在这个世界的人物关系,只要任务完成度达到百分之七十就可以了。”
“百分之七十?那现在任务进度是多少?”沈清瑶皱眉,她都忘记任务进度这回事了。
“很快的了,已经百分之六十五了哦,宿主只要在加把劲就可啦!”
这么快,沈清瑶没想到小说进度还没过半任务就完成得这么快。
“咳咳咳,算了,我也不是很急着想要知道季温的身份,等到任务进度完成到了百分之八十你再告诉我也不迟。”
沈清瑶觉得不着急,毕竟在云曦然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后才会迎来小说第二个高潮点嘛。
没有找到人沈清瑶在畅音阁听了首曲子就打算回去了,毕竟偷偷溜出宫也不好待太长时间。路过酒楼的时候沈清瑶被里面传来的酒香勾得拔不动腿,没办法进去点了一堆东西,准备吃完再回去,也是她这无心的吃货属性才让她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雅间里沈清瑶正打算如何解决这些美味的好酒好菜,放纵一下自己的时候,忽然就听见隔壁有些动静。这酒楼里的雅间都是隔断,并非实打实的石墙,所以只要稍微动静大些就能听见。
本来只是来吃个饭沈清瑶也没难么大好奇心,况且她还准备吃完了回去看看她从蓟州带回来的那个温嬷嬷如何了呢,可是隔壁嘁嘁喳喳的声音实在是让人头疼,她打开门准备出去和隔壁的人说道说道,刚准备敲门就听见一连串她根本听不明白的语言。
什么鬼?这么难不成还有外国人?她悄悄从窗户上扣了个窟窿,趴上去想要看看是不是外国人,这一瞧倒不是什么外国人,是熟人——北狄的皇子公主。
怪不得听不明白人家说什么呢,合着是少数民族语言。
“系统,你能听懂吗?”沈清瑶眼睛不瞬地盯着屋子里的两个人,好像是起了什么争执,万俟勒抓着万俟灵雅的胳膊拉扯着她坐到凳子上,脸色看起来很是难看。
“能的哦。”系统很自豪地炫耀着。
“那你翻译一下。”沈清瑶现在是秉着外挂不用白不用的理念,她现在觉得自己傻乎乎地凭着自己去找温嬷嬷这是实在是干的太蠢了,直接问问系统不就好了嘛,虽然不能直接把人掳过来但是也不至于欠季温的人情了。
沈清瑶听了两个人叽里咕噜你来我往,过了一会还不见系统翻译,有些不耐以为它又遁走了,正要骂它的时候,系统说话了。
“哎呀,这两个人说的太啰嗦了,我先存档,等着翻译完给宿主看就好了嘛。”有些嫌弃的语气让沈清瑶语滞,说的也是。
“那我还要不要在这听着啊,方便你翻译?”沈清瑶试探着问。
“不用的哦,人家已经追踪了,宿主可以去好好吃饭的。”
沈清瑶突然喜欢这这个啰嗦又智商不太高的系统了,这个时候还是蛮好的,她很满意的夸赞了一番,没有负担的吃饭去了。
据她所知卫弘诚和万俟灵雅的婚期就在下个月,云曦然希望两人能尽快成亲万俟勒自然同意,所以就有了现在永恩侯府火急火燎准备婚事的局面。那今天她在这里看到万俟勒和万俟灵雅一定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她直觉这次的联姻也是一个阴谋。
她记得看小说的时候并没有详细描述北狄和天元的这次联姻,只是对最后北伐之战叙述详细,因为那是沐文璟最终看清云曦然并被杀的时候,那现在这个所谓的联姻可能是几年后战争的伏笔。
酒足饭饱沈清瑶才回了宫,这一番偷溜出宫只有黄莺和红菀知道,所以当沈清瑶安全回到绛云殿的时候二人才松了一口气。
她惦记着在酒楼里的时候万俟勒和万俟灵雅的谈话,所以等到终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迫不急地让系统赶紧将翻译好的谈话内容给她看。
看过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北狄一早就决定要让万俟灵雅留在天元,只不过她恰好在宴会上看上了沐文璟所以对这件事没有那么排斥了,这会又因为联姻对象换成了卫弘诚所以不满和万俟勒争吵呢,不过万俟勒倒是一点也不在乎这个妹妹的感受。
说白了北狄只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留在天元可以帮助北狄传递消息的探子而已,况且比起一个云曦然身边的侍卫侯府世子再加上御史中丞官位的卫弘诚显然更符合北狄的目的。
“云曦然和北狄目的都不纯啊,倒是可怜了卫弘诚和那个小公主,到时候战事一起估计没什么好结果。”沈清瑶看完叹了声气,摇摇头有些可惜道。
云曦然今天见了温嬷嬷,黄莺和沈清瑶说她听在成乾殿服侍的宫人说真是头一次见皇上这么温柔地说话,而且还特许温嬷嬷跟在她身边为她调养身子,照顾她起居。
沈清瑶微微一笑,殿内的青花缠枝香炉里还焚着瑞脑香,她当初也是凭借着柳若烟这识香辨药的本事才能一步步走到云曦然身边获得她的信任的。温嬷嬷就算是先皇后的心腹嬷嬷,可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依云曦然现在的性子怎么可能毫无芥蒂让温嬷嬷照顾她宝贝得皇嗣,这里面肯定还有她不知道的事情。
在云曦然养胎这段时间沈清瑶歇了两日还是每日照常去成乾殿报道,虽然大多数时候用不上她,但她还是想要看看这位温嬷嬷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
和在阮宅和回京城的路上不一样,现在的温嬷嬷竟然会笑了,虽然沈清瑶从没见她在众人面前说过话,但是她看着云曦然的眸子里总是流露出疼惜,甚至贴身服侍云曦然都让她来,绿檀和青芜反倒靠后了。
这日子一过就是一个月,云曦然的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小腹微突,寻常的宫装已经不再穿了,司衣局每个月都要来量一次腰身,每月都要重新做十几套衣裳。
再过两日就是卫弘诚和万俟灵雅的的大婚之日了,云曦然为了给北狄面子必然会出席,这司衣局刚送来两套衣裳,一套就是为后日准备的。明黄色的宫装,长长曳地的裙摆上绣着一只展翅的凤凰,金丝锦线将根根羽毛都绣的丝毫毕现,明艳庄重集合一身,这样隆重的装扮恐怕只有登基大典那日穿的衮冕礼服可比了。
“皇上,这是司衣局今日送来的衣裳。”沈清瑶将托盘里的衣裳捧到云曦然面前,等着她品评。
凌厉的凤眸瞥了一眼,懒懒的道:“拿上来我瞧瞧。”
沈清瑶依言将衣裳捧到跟前,云曦然翻了翻叠好的凤袍,淡淡地对绿檀说了一句放着吧。
“对了柳尚宫,后日就是卫中丞大婚的日子,也是天元和北狄联姻的好日子,你陪我去一趟永恩侯府吧。”青芜剥好了橘子,端到云曦然面前,云曦然捡了一瓣放在嘴里漫不经心地和沈清瑶说道。
“是,下官遵命。”沈清瑶恭恭敬敬地应了,心里却在犯嘀咕,明日估计宴无好宴,这北狄小公主心不甘情不愿,云曦然和万俟勒又各怀鬼胎,这永恩侯府明日的婚宴怕是不太平啊。
想起一个月前在酒楼碰见万俟勒和万俟灵雅的那次,她记得好像万俟勒提过一次什么布防图,只不过当时那位小公主根本不买账,堪堪提过也就罢了,或许北狄的目的是军防?
“柳尚宫——”
沈清瑶想的入神,云曦然突然一声将她唤了回来,赶紧行礼道,“下官在。”
“柳尚宫想什么这么入神,朕唤了你两声都没听见?”云曦然眉头轻皱,话里微微透出些不悦。
这里是成乾殿,没有宫人敢在成乾殿伺候的时候跑神,沈清瑶大意了,她笑笑了赶紧解释,“皇上恕罪,下官在想后日该穿什么衣裳去比较好,下官进宫早,还没参加过婚礼呢。”
沈清瑶这一解释云曦然面色倒是松了下来,轻笑道,“朕还当什么大事值得你在朕面前出神,司衣局又不缺人手,今日你就去让黄司衣给你做一身衣裳,就当是朕赏的。”
“下官谢皇上赏赐。”
沈清瑶谢了赏就听云曦然继续道,“后日朕不便走开,你记得替朕盯着些北狄的那个公主。”云曦然的眼神一下子变得狠厉,一闪而过而后又恢复。
皇上亲自赐婚,又是天元和北狄的联姻,今日永恩侯府可是热闹非凡,贺喜的人早早就来了,忠勇侯左家,护国公高礼,大大小小的官员似乎都凑齐了。
永恩侯和卫弘诚站在门口迎客,来来往往的人皆是笑脸相待,恭喜恭喜都听腻了。卫弘诚一身红色的喜袍,身姿挺拔,剑眉星目,冷硬的下颌坚毅的眸子看起来不像是文臣倒像武将。
“恭喜侯爷,恭喜卫中丞,皇上亲自赐婚,中丞觅的佳人啊。”礼部侍郎项渊一脸笑呵呵地朝人恭贺,千篇一律的话笑意都不达眼底,敷衍都不够格。
沐文璟在暗中看着觉得很是讽刺,但就算这样永恩侯父子还是得笑脸相迎将人请进去。府门前的红绸随风飘荡晃得人眼疼,敲锣打鼓的迎亲队伍来了,是时候去接新娘子了。
永恩侯府的高树上,层层密密的黄叶遮掩下沐文璟盯着这院子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包括那个穿着月白青葱色云天水漾流仙裙巧笑嫣然的女子,温润携揉缕浅笑靥,沾颜出铅华刻意彰显,清音素言。
云曦然本来是说要沈清瑶和她一起来的,临到最后改了主意,沈清瑶早到了一个时辰,在卫弘诚接亲之前就来了永恩侯府。
新娘子还没到,就一堆男人在高谈阔论相互拍马屁,沈清瑶笑笑实在是有点无聊,要她说来永恩侯府盯着不如去万俟灵雅待嫁的宅子里转一圈,不过她相信云曦然肯定派人去了。
一堆男人相互恭维实在烦人得很,她想躲个闲,偏偏她又是中书令身有官职躲不了,又加上如今高礼监政她有名无权,折子在她这过一遍什么都看不了就颁出去了,虽然这一群人都是人精待人说话礼数都不缺沈清瑶还是觉得难捱。
好在等了一个时辰接亲的队伍终于来了,锣鼓敲打声隔着一条街都听见了,府里的大臣们听了都一窝蜂撺掇着去了院子里,等着看新郎官和新娘子。
沈清瑶不想凑这个热闹,但没办法云曦然估计会在他们拜堂的时候才来,她怎么也得在院子里迎接,于是也顺着人流一块去了。
这少说也有百十来人,顺着人流走动沈清瑶百无聊赖地随意一瞥,走廊底下猩红色的柱子旁俨然就是那次她出宫想找的人——卫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