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群受教了。
祯毅看着若有所思的典群,心满意足的离开沃南大牢。典群是他的心腹侍卫,以后他要想有作为少不了左膀右臂。
典群虽然没有智迟的勇猛,燕三的机巧。但却是一个沉稳持重的好侍卫长。侍卫长往上演变,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未来的某一天,梁师内有他敬王祯毅坐镇,外有以典群为帅、智迟等勇士为将的军队保驾护航。内可安民,外可定国,这是多么宏伟的蓝图?
时光荏苒,祯毅在沃南沈家又住了七日,一直到六月初。这几天他一直在视察沃南的情况,其中包括沈家的情况与沃南地方库房的情况。
“启禀殿下,今年水热充足,我沈家播种的小麦已经成熟了,如今已打捻如库,入库的一共有四十万石麦子!”
祯毅点点头,又继续问道:“四十万石麦子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最后能够入库的有多少?”
通过为期七天的视察,祯毅渐渐了解了大梁民间的不成文制度。这四十万石其实是沈家的总收入,其中上交赋税、支付佃户工钱等还没有算在其中。因此祯毅发了这么一问。
“今年的年成不错,算上赋税与工钱,支出大概在十五万石左右,赋税十八税一对沈家而言倒是没有交多少,但是毕竟沈家这么大的家业底下有很多人要养活!”
沈家的外执事郭孝介绍完春小麦的收割情况后,又道:“沈家与朝廷有合作关系,朝廷委托沈家种粮,作为回报,沈家地税可以减免一半,也就是说沈家四万亩田产只用上两万亩的税。不过作为回报,沈家要上缴四成的粮食给朝廷。”
“也就是说沈家这次要上缴十万石的粮食给朝廷?”
“不!”郭孝摇头否认,“事实上沈家这次剩余的二十五万石粮食全部都要上缴给朝廷。因为马上就要到秋天了,朝廷需要向边境上的驻军交付粮饷。沈家可以保留的,是下一季播种的小麦。不怕殿下笑话,其实您一日三餐吃的饭食,都是去年的冬小麦!”
原来是这样!
祯毅不禁佩服父皇的英明神武,虽然大梁有一群吸血的蛀虫,但魏宏避重就轻,还是从部分方面缓解了大梁的危机。
魏宏一方面通过纳妃的方式与地方上的大家族结盟,一方面通过地方上的大家族避开大梁的权贵,为日薄西山的大梁王朝源源不断的输出新鲜血液。
“也真是难为父皇了……”
祯毅心头不禁有些恶趣味:常言道后宫佳丽三千,也不知父皇是否耕耘得过来。
就在祯毅腹诽魏宏的同时,远在大梁的魏宏忽然打了一个喷嚏,这可给黄显仁吓得不轻。流火的六月,非要给魏宏披上一件锦衾。
“那沈家这么多年有多少存粮?”
祯毅没有反应过来,继续问郭孝道。
郭孝尴尬一笑,挠挠头歉然道:“这个……我只是个外执事,家中的事情我不太清楚。殿下还是去问家里的老爷们吧!”
祯毅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言了,他随即打了个哈哈,岔开话题。
经过七天的田间走访,祯毅不但在沈家人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正直贤良的形象,也在沃南民间留下了贤王的名声。大梁立国百年,即便是视察地方的君王,也没有做到像祯毅这般勤恳。
敬王府的马车,这几天受了很多累,车辕上都是黄泥,车轮更是脏不可言,车厢也是灰蓬蓬的。
日薄西山,夕阳下,祯毅坐在回城的马车中想着心事。
今天他与郭孝的谈话,无意间勾起了祯毅的另一段回忆:
三皇兄曾在踏青时,在小清山上说过,朝廷是否会对草原用兵,就看五月的收成如何了。如今沃南的收成他是亲眼所见。
沃南良田十万亩,产粮一百二十万石,上缴国库的粮食就有八十万石。这还只是沃南一郡的收成,整个大梁的富庶可想而知。
但大梁虽然富庶,但这其中能够落入国库的却少之又少。祯毅如今已经对大梁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了大致清楚的了解。大梁的主要产粮区只有:沃南、於县、安邑三处。
这三郡算是完全由魏宏掌控,可三郡满打满算,一年的税粮也不过二百万石。军队的粮饷就要用掉一百多万石,朝官和地方官的俸禄、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碌碌无为却又拿着大梁俸禄的旧六卿制度以及流离失所的灾民。
二百万石看似很多,实则也就只能勉强维持大梁朝廷的运转。
这还是丰年,若是遇上灾年。大梁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关键还是在士、商阶层!”
祯毅看着近在眼前的沃南郡城城门洞子,发出一声无力的感叹。大梁的危机已经刻不容缓,祯毅决定此刻就开始实施自己那不完善的计划!
他坐直身子,放高声音对车夫道:“去听梦居!另外去请外祖父、二舅和三舅一同前来!”
车夫与侍卫同时得令,马车偏移原定轨迹,侍卫前往沈氏府宅。片刻功夫后,祯毅就到了听梦居。
听梦居,听其名字,就知道与祯毅脱不了干系。
没错,听梦居就是当日敬王府拍卖会上投靠祯毅后连夜出城的刘老爷所负责的评台在沃南的延支。
听梦居没有梁师评台那般标新立异,而是刘老爷用自己在沃南的酒楼产业改的。虽然外形不出众,但刘老爷毕竟是商人,营销策略十分精通,加上听梦居独特的听书方式,在沃南这个富庶之地也是很受欢迎。
沃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但却赶不上梁师的水平。城里大多数都是有些田产的富户,日落之后花上十几二十文钱来听上一段评书,十分逍遥快活。
“殿下,您来了!”
自从得到祯毅的密令,刘老爷来了沃南之后一直在亲自经营听梦居,一直要等到与敬王府交接完毕,他才能回去。
祯毅点了点头,吩咐刘老爷道:“老刘啊!去准备听梦居的账簿,同时安排一处上好的听书阁,今日就完成听梦居的交接,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属下遵命!”
刘老爷听说自己能够回梁师了,顿时心花怒放,几乎连蹦带跳的去着手准备。
而祯毅则率先进入听梦居,占据一处俯瞰听梦居的位置,等待沈徽钟等人的到来。
不多时,报信的侍卫便带着沈家一系家主走近了听梦居,在侍者的引导下来到祯毅面前。
“听说三舅十分喜欢听梦居,因而孙儿请外祖和二位舅舅出来陶冶情操!”
对于祯毅,沈徽钟父子三人各有各的看法。
沈徽钟看祯毅是一个有魄力,可以辅佐的皇子;沈州远看祯毅这是晚辈中的可造之材;沈州兼看祯毅则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祯毅保住了他爱女的名声!
沈徽钟市侩,他听祯毅称呼他为外祖,便知道应该怎么与祯毅交谈了。
他率先坐了下来,仔细扫了一遍听梦居最后笑到:“毅儿如此费心!今天你请我们出来,恐怕不知陶冶情操这么简单吧?”
“外祖明鉴!今日毅儿请长辈们来,是想将听梦居送给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