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祯毅恍惚间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畅快感。困扰他良久的问题,如今却被宁昂公迎刃而解,他不禁对宁昂公更加佩服。
这时,宁昂公又继续解释道:
“其实就阶层而言,相国、内史、御史大夫、大将军、将军等人应该是属于与六卿等旧士集团对立的新士集团。本质上他们应该是一荣俱荣的。
但正如臣下方才所讲,陛下正在努力变革,削弱六卿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无论文武,都是陛下的棋子,用来夺六卿权力的。这成效也是有目共睹。
但就是在夺权过程中,陛下太过强调恪守其职,造成了文武对立争斗,相互看轻,反而给了六卿喘息的机会。而六卿很显然抓住了这个机会,与同是“士”阶层出身的文官集团达成了和解,联手对抗武将。从而造成了如今这副混乱不堪的局面。
陛下想要剪除六卿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保护,文官集团想要入手军方也被陛下阻挠,如今……两难啊!”
宁昂公无奈的摇摇头,最后给出一个两难的答案。祯毅的思路已经完全被宁昂公牵制,因而一直跟着紧张询问道:“那依先生看来,大梁的出路在何处?”
宁昂公闻言沉默,良久才开口道:“如今的大梁只有两条路,一是解决了国内矛盾,朝廷官僚制度取得率先突破,一举涅槃重生,跃居中原强国。即使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也不在话下。但如果涅槃失败……便是玉石俱焚,沦为诸国肉食的下场……”
诸国肉食?
祯毅瞪大了眼睛,原本已经远去的梦中记忆又清晰!大梁最终不就是在八九年后,沦陷在大秦铁骑下的吗?
此时的祯毅才算真正看懂了大梁的朝局。
什么祸国殃民的五皇子,什么败亡江山的三皇子。都是史官的胡扯!大梁覆灭的真正原因是新旧制度变革的失败!
新旧制度,就好比水火。水火不容,注定一方毁灭!但如果两者旗鼓相当,那就是同归于尽!
“那依先生的意思,本王应该怎么办?”
“臣下的意思其实是,这件事情,殿下不宜操之过急……”
“何解?”
宁昂公徐徐道:“文官集团和六卿的利益早已捆绑在一起,殿下没有足够的利益,是无法撬动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的。
殿下先前有言:王上有意让殿下领军出征草原,不如等草原之事了结之后,才图谋不迟!”
“先生建议好是好,只不过这草原之事尚未可知,若是处理不当,对我百姓而言,又是一次旷日持久的浩劫……”
“殿下担心百姓,臣下倒还有一计!”
“先生快说,本王洗耳恭听!”
“内史曹昀乃是陛下之人,不如殿下去找他合作。”
“这个……”
宁昂公见祯毅迟疑,便进谏道:“殿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殿下只需如我所言,保殿下成事……”
旬休之后便是大朝,六月二十这天下午,祯毅从宫中回到王府,见面就举着一副圣旨对宁昂公苦笑道:
“先生,恐怕你我的如意算盘都打错!”
“殿下何出此言?”
“你自己看吧!”
说着,祯毅将圣旨递给宁昂公,宁昂公接过圣旨打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到:
兹委任敬王祯毅为赵郡流民安抚使,秋收后即可赴任!
……
六月二十,梁国大朝,祯毅信心满满的出了门,昨天他和宁昂公合计了一整天,拿出了一整套方案,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够一次性说服内史曹昀祝他一臂之力。毕竟从某一方面而言,祯毅是在帮曹昀的忙。
“曹大人,幸会了!”
勤政殿前的大广场上,曹昀诧异的看着主动和自己打招呼的祯毅。他不明白对方为何要找自己聊天,但对方毕竟是皇子,再怎么样,对方主动找自己打招呼,他也要理会。
出于这个目的,曹昀礼貌性的点点头,面带“职业”微笑道:“殿下早!听说殿下才从沃南回来,如今精神抖擞的上朝,想必有所收获的!”
祯毅点点头,他也挂起职业微笑:“之前祯毅冒昧,不懂朝中事物,与曹大人多有误会,大人不要放在心上!其实祯毅和大人一样,终日为了赋税之事愁眉。”
“哦?”
曹昀警惕的看着祯毅,他眼中的敬王当真是一个政治小白,哪有人这么套近乎的?二人之前多有间隙,此时祯毅突然示好,即便祯毅说的是真的,曹昀也是半点不信。
“殿下突然来找臣,想必心中已经有了腹案,还请殿下不吝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
祯毅连忙摆手,但却还没来得及说出自己的方案与曹昀沟通,上朝的钟声便响起了。
祯毅悻悻地暗恨,他抬头对曹昀尴尬一笑:“该上朝了,等下朝后,小王再来找大人商议。”
说完,祯毅便挤开人群去找自己的位置了,他如今已经被人归为武将集团,这上朝的站位也自然被编入了武将集团之中。
至于祯毅之前在文官集团的位置,如今被四皇子祯旌占据。
祯宽、祯旌、祯恭、祯毅。
四名皇子两两分别位于相国沈晞文和大将军彭蠡身后。
这四人便代表了当今朝堂上的四大党派。其中敬王党虽然羽翼还未丰满,但却有朝廷大员张开衍在其中,如今张开衍更是掌握了大梁全部的地权,敬王党的分量自然水涨船高。
勤勉殿里灯火通明,将大殿照耀得如同白天一样透亮。
今天朝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夏收、秋收以及对草原用兵之事。
正如祯毅所了解到那般,草原是一个尾大不掉的难题,不趁早解决,迟早要拖出变故。而君王魏宏,如今已经有了进攻草原的决心了!
但事情瞬息万变,就在大朝正式开始后,下大夫伍延却提了一件与朝会内容不想干的事情。
“启奏陛下,如今麦子丰收,入库二百万石,商税也有五十万,如今国库充盈,正是时候解决赵郡的隐患……”
“伍大夫所言极是,赵郡聚集太多赵民,日久容易滋事,敬王殿下前段时间提出的梁、赵互迁的事情,可以开始准备了!”
赵郡问题,确实是一个难题,赵郡从前疏于管辖,赵民一直没有归化,五月祯毅大败赵义军,虽然吓破了赵民的胆,但后营火烧的赵复藏军,哪一个不是赵民的儿子丈夫?
短期来看,祯毅的大胜可以震慑住赵民,但时间放长了,当那份恐惧消退之后,留下的只有仇恨。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要么令赵民永远处在痛失亲人的悲痛与对战争的恐惧中。要么就令他们忘记这份恐惧。
而要令他们忘记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迁出赵郡。虽说古人历来重视“安土重迁”,但朝廷下令,也就由不得下面的百姓了。
等到一段时间过后,他们适应了新的生活,仇恨自然就消退许多了。
这些只是后话,很多朝官已经察觉到目前朝会上的火药味,这是目前的难题:
文官集团,要对敬王下手了!
果然,伍延接下来一句话,便直接引爆了火药桶:“敬王殿下爱民如子,体恤百姓,臣觉得敬王执掌此事,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