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卧龙岗,西门庆想从井上先生那要来消炎药的配方,以待将来自己制造。
如果得到配方,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整个清河县的药物市场就完全在西门家属的控制中,定价权就在自己手里,呵呵,到时财源滚滚。
药物配方,那可是每个炼药人的法宝。
井上先生同样不可能轻易答应西门庆,而且对每个外来人员严防死守,不让别人有任何空子可钻。
哪怕就是参观,也不让你。
玳安跟着小李子小跑去药物库房,刚到门口,被小李子拦住,不让进。
西门庆见井上先生严防死守,只得打消套取秘方的念头。
这些动作,被陈然瞅在眼里。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不管西门庆对他如何仗义,可还是打消不了陈然心里的戒备。
去年,跟欧阳小倩去西门庆的家时,曾看见制作药物的作坊里有一包面粉跟特效消炎药,就引起过他的怀疑。虽然事后一直没有下文,但在陈然心里还惦记着。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西门庆毕竟还是商人。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哪有做生意不赚钱的道理。有时,为了赚钱,不惜丢失做人的良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药物配方,不管是哪个制药师,都不可能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的。除非不得已,对方又愿意出得起高价。
从刚才西门庆的举动来看,他是不想出高价也要获取配方。
这怎么可能。
每一种配方,都是制药师花费特别大精力,经过无数试验才成功的。
有时,一种配方,试验了一辈子也有可能失败。可见配方来之不易,怎么可能拿出来给别人分享。更何况西门庆得到配方一定是用来谋利,并不是服务于普通百姓的。
在目前情况下,西门庆知道不可能从井上那取得药物配方,于是转换话题,指着院子里已经晒干的草药,对井上道:“前辈,请问您这里每天草药的需求量是不是很多?”
井上先生一时还没弄明白西门庆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解的盯着他。
陈然一听,当然明白西门庆又要打什么主意了。
“表哥,你是不是想帮我们收购草药?”陈然问道。
“对,我收购草药有天然优势。全县百姓采来的草药基本上是卖给西门药铺,可谓种类齐全。量大,而且在价格上也好商量”,西门庆推销起自己的药铺。
原来如此,井上先生长舒一口气。
“目前来讲,我们需要的量不是很大。等过一阵子再说吧,如果本村村民采来的药物不够用了,再跟你商量如何?”井上先生没有一口拒绝,而是留了回旋的余地。
从现状来看,确实要不了多少草药。
阿司匹林虽然已经试验成功,经过临床实验可以大批量生产了,但是,井上先生精力有限,不可能马上大量生产,只能零星小批量制作。所以,本村村民采来的那些草药完全够了。至于特效消炎药,井上先生同样没打算投入批量生产。说到底,还是人手问题。
别以为有了小李子跟棕猴帮忙就可以轻松许多。
小李子平时忙于收购村民采来的草药,还要凉晒,每天跟他学习制药的时间有限。值得庆幸的是,小李子为人聪明,一学就会。
棕猴名义上是来帮忙的,可是它每天除了跟山里的猴子们玩耍以外,基本上没帮上忙。棕猴性格好动,要它静下心来学习,坐不了两三分钟,浑身难受。井上先生也没指望它能帮得上忙。
直到现在,棕猴在卧龙岗的角色就是个看大门的。
听井上说目前还不需要,陈然想了想,对西门庆道:“表哥,如果有草药的话,还请帮忙收购下来。用不了多久,咱村的用药量就会骤增。至于价格,好说”。
得到陈然的保证,西门庆当然高兴了。
这也是一条赚钱的途径。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可能放过。
他们闲聊之际,小李子从药库里拿出一包药物,刚走出来反手把门关上并上了锁。
玳安盯着小李子手里的药物,双眼放射兴奋的光芒。
嘿、嘿,终于搞到消炎药了。
“小李子,来,给我拿着”,玳安伸手过去。
哪知小李子瞅了瞅急不耐的玳安,把药往怀里一塞。
碰了个无趣,玳安乖乖的跟着,不敢有非份之想。
“师傅,看看是不是这包”,小李子小心翼翼把药递给井上先生。
井上先生打开纸包,用手指醮了些放到舌尖上尝了尝,轻轻点头,重新包好递给陈然。
“少爷,目前只有这一包,全给你了”,井上的意思最明显不过了,就是告诉西门庆,只有最后一包,再多要就没有。
西门庆略微失望,但还是不放过任何机会,试探的问:“前辈,请问用多久才能制造出这么多的消炎药来?”
井上先生沉思片刻,默算了一下,“最快也要一个月”。
陈然一听,一个月才生产出一小包消炎药,根本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
来陈家大院的人越来越多,平时种地难免磕磕碰碰,这需要一部分消炎药。特别是护村队跟敢死队员,经常巡逻,时而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受伤是难免的。再说了,村子里还有几位老人得了白内障,需要动手术。如果一个月才生产这么点药物,还不够本村自用。
“井上先生,能不能想办法提高产量?”陈然问。
西门庆一听,马上接过陈然的话,“对啊,如果能提高一倍的产量,我每个月最少需要一包”。
整个清河县,一个月消耗一包特效消炎药,那是少讲的。
但是,西门庆没有办法。药物配方在人家手里,制作流程也在人家手里,自己制作不出来,只有从井上这里来买了。
井上先生瞅了瞅西门庆,慢条斯理道:“以目前的技术,那是不可能。”
陈然刚要问有什么困难,井上先生道:“首先,消炎药所需要的原材料有限,咱这地段不可能有这么多原材料”。
“那简单啊,前辈,只要告诉我是什么原料,我可以帮忙收购”,西门庆脑瓜子灵活,马上推销自己。
井上先生瞟了一眼西门庆,“你是可以帮忙,不过,以我的技术还达不到少东家的要求”。
原材料短缺,很好解决。
可是,技术上的难题,陈然就没办法了。
不过,西门庆还是寄予厚望。
只要他答应帮忙收购原材料,技术上的难题,总有一天会迎刃而解。
虽然不知道井上先生是如何制作药物的,但是,对陈然,西门庆还是很有信心。
“没关系,我相信陈公子可以帮您解决技术难题。咱得事先说好了,等产量上去了,我得从您这里批量购买,包括那个叫什么阿司匹林的药”,西门庆索性打开窗子说亮话。
只要把进货渠道敲定了,西门庆相信,自家药铺的生意会越做越大。
以前,为了货源,走南闯北,还不一定买得到称心的药物。现在在家门口,就有一家制药厂,不仅节省了路程及时间,更主要的是质量有保证。